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稳步推进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我市应对突发事件水平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5月31日发表  

——增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十一五”规划

 实施情况评估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 2008年市政府编制了《增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增府办200815号)。自此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有序地推进和落实工作,使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现就“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以及对“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应急管理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经费投入增加,应急装备得到加强,应急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应急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应急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及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全市建立和完善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体系。

(二)分类目标实现情况

自然灾害类: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提高到1小时以上,增江洪水预报提前24小时发布,准确率达到90%以上;开展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治理,建起全市地质隐患预警机制。近年来,受异常天气影响,台风、暴雨、低温霜冻、高温等灾害发生多起,但由于预警预报及时准确,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处理,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无发生因自然灾害所致的伤亡事件。

事故灾难类: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等,全市安全生产状况得到进一步好转,事故总量逐年下降。2009年全市亿元 GDP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786/亿元,与2008年相比下降23.17%;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0024/10万人, 2008年相比下降23.09%;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6.3133/万车, 2008年相比下降13.69%

公共卫生事件类:全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例如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各部门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及时沟通协调,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突出防控重点、加大监测力度、加强重症救治、做好舆论宣传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我市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聚集性疫情及死亡事例。

社会安全事件类:大力推进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及快速反应系统,构建适应现代化城乡特点的群防群治网络。2009年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52.6%,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平稳下降。

二、对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任务落实情况

(一)建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并强化了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设。各级各部门编制了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实施规划相关建设任务的责任主体,保障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

22007年我市成立以市长为主任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落实了市应急办和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具体工作人员,为统一协调指挥全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力量得到加强。市三防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等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充实了应急管理配置,配备了专职应急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力量作用,确保各专项指挥机构在应对处置各项突发事件更快速有效。

4、基层单位的专项办事机构得到建立完善。各镇街建立健全了应急机构,设立镇级的24小时专门的总值班室,在各村(居)委设立了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作为突发事件处置联络员;新塘镇更是投入8万元建立镇应急指挥平台,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5、着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全市建立健全了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以及调查评估等机制,着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增城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及应急响应处置制度》、《增城市应急宣传培训制度》、《增城市应急演练制度》、《增城市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增城市应急专家组管理制度》、《增城市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增城市应急管理考核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相关配套制度。各部门、各镇街的也落实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和值班制度,促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

(二)应急预案体系得到建立和不断完善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市根据上级部门和规划的统一部署,加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编制完善工作,制订《增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修订《增城市三防应急预案》以及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涉及防洪防风、森林火灾、气象灾害、安全生产、地震、环境污染、城市供水、大面积供电、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灾害等18个专项预案。同时加强了重点部门、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编制及备案工作,镇街预案根据市专项预案而修订本单位的共有127个,部门预案50个,形成了市政府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专项预案与配套部门预案、专项预案与重大活动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相应配套,为应急管理上下“一盘棋”工作机制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检验预案可行性,及时检验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我市积极开展各项应急预案演练工作,进一步细化应急处置时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明确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环节的工作责任。

(三)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市加大投入,对于重点区域进行气象、水文、防疫病等预警建设,满足防汛防火、社会安全等各类应急信息的快速传递。

1、建立了风险隐患排查数据库。从2008年起,在全市开展了定期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在2009年进一步开展了每季度判评估分析。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和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全面准确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和分析判评估工作。工作的重点是对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和严重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不稳定因素等进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建立了全市的风险隐患排查数据库。

2、加强了水文水雨监测系统建设。目前已建成的水文遥测系统测量站已达42个,遥测数据接收站10个,专用中继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水雨情电子显示屏21个、无线电通讯站46个,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旱情监测站6个,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终端PDA10台,水文信息的自动采集、接收、处理、传输和监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汛期雨情预报精度,实现异地可视会商和指挥救援。

3、加强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建成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实现可视化电视会商系统;完善了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的气象自动站达37个;建成历史资料查询、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自动站资料显示报警、单站三线图分析等系统和增城气象网站等;另外成立了气象影视制作中心,实现了第一个气象部门有主持人上天气预报节目的县级市。

4、加强了对供气、供水管道及水源监测工作,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防止对公共秩序造成影响。

5、加强卫生系统预测预警网络。一是加强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实现全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为100%。二是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和预警能力,我市陆续开展了霍乱、艾滋病、不明原因肺炎、登革热、狂犬病、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并建立传染病监测数据库,启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子系统,对我市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及甲类传染病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三是开展食品污染物和饮用水监测和建立急性职业中毒监测数据库。通过定期监测,提高公共卫生的监测预警能力。

6、建立了动植物病虫害预防与控制体系。在全市9个镇街建立动物疫情监测站,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和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监测,在282条行政村配备301名动物疫情观察员,设立24小时的动物疫情报告电话,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指挥部办公室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7、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对重大危险源实现了动态监管和加强了监测预警机制。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工程,积极完善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动态实施进一步监管及监测。

8、强化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成立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同时,各镇街也成立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及时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力争将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苗头上,化解在源头上。在市110指挥中心设立情报信息中心,全面掌握社会面动态信息,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化解、控制不稳定因素。

9、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三级体系。在对我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的基础上,全面评估分析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收集相关信息,编制《增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汇编》,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数据档案,并以此为基础,以移动网络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和地质灾害三级监测系统。

10、建立了城区和派潭镇大封门空气自动监测站并投入使用;现还将继续推进新塘镇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预计20113月份可投入使用,大大增强了空气环境安全自动监测的预警能力。

11、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护林防站。以增城市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依托,加强了对松材线虫病和甘菊等外来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率达100%;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严格进行检疫,林木苗产地检疫率达100%

12、积极推进道路和桥梁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对全市的重点路段、桥梁和河道等在重大节日前后、汛期前后都进行安全监测、评价和维护,使全市的道路、桥梁和河道安全畅通。

(四)推进了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

整合现有专业信息系统和指挥系统功能,深入推进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和拓展完善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形成完整、统  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与指挥协调体系。

1、建立以市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汇集公安110、卫生120、气象预报预警等指挥系统的应急网络,科学统筹全市应急资源,协调各类应急指挥力量,实现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传输与共享,与各专项指挥机构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2、市应急指挥中心相继完成应急值守与指挥系统、应急处置技术咨询及视频会商决策系统以及移动指挥系统的建设,实现市应急指挥中心与移动应急平台互为补充,互为联动的协同模式,建设数字化预案,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为市领导、现场联络员、指挥决策人员及时提供最大化的通信调度手段和信息服务支撑,增强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

3公安系统的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在规划期间建立并开通使用,能够及时进行情报信息和警情信息的初步分析判和数据报送,实现了部分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并于2010年3月设立了反恐怖大队,全面负责反恐怖业务工作,加快反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安机关情报信息搜集、分析、判和发布、共享能力。

4完善三防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了水情雨情监测体系,与广州三防指挥中心和我市总指挥中心分别构建视频会商系统,为三防指挥决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快危险化学品、交通、消防等行业与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五)加强了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

1、成立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正式挂牌成立,依托武警消防部队为主要力量,以公安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城市消防、医疗救护、安全生产抢险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

2、建立镇街、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镇街、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的作用,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市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建设了以团市委为总队,下设4支专业应急志愿服务分队,以及89支通用应急志愿服务分队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应急志愿者达到1万人规模,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建立市应急专家队伍。全市建立了增城市应急专家组以及专家库,各专业部门也结合建立专业专家组,推进了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与辅助决策作用,提高科学处置水平。在2010年成立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组成的应急专家组,并正式派发了聘任书,开展专家会商、判和培训等活动,市安监局组建了安全生产专家库,聘请29名在化工、电气、机械、矿山、环保、消防、医疗、安全管理等方面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我市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5、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1)建立了自然灾害抢险队伍。一是建立以电排管理总站技术队伍为基础共100多人的防汛抢险应急队伍。二是建设专职气象信息员和水管员队伍。在2008年起,我市在市内282条行政村各设立了1名专职水管员,专职负责村辖区内的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巡查,开展本村水法宣传和重大水雨风旱情通报,及时把水情、雨情、风情、旱情等信息通知到各家各户,提醒村民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抢险自救工作,或疏导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应急处理本村水事突发事件等工作。 

2)强化公安队伍应急能力建设。定期举办民警战训合一培训,辅以各业务大队的专业培训,普及应急管理知识。各业务大队、派出所开展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派出专人进行指导,强化全市共22个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和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建设。组建了市一级队伍7支。同时,对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诊疗及防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病人隔离救治、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等工作措施。

4加强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物灾害专家技术组、和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预备队建设。在全市282条行政村配备了301名动物疫情观察员。组建成立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每年安排二期动物防疫培训班,重点对兽医站防疫员、村级动物疫情观察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应急处置水平。

5)加强市消防力量队伍建设和管理。组织实地演习和开展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训班,有效提高了消防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有计划地增配了个人防护器材、灭火装备器材、抢险救援器材等装备。

(六)提高了物资保障能力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市强化基础管理,推进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储备应急救援物资,进一步提升了物资保障能力。

1、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

1)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建立《增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机制,明确由政府机构储备,以部门应急物资管理机构和镇街应急物资保障机构为支撑,以企业利用的现有资源代储应急储备机制为保障的体系;据初步统计,全市储备应急救援物资有救援抢险装备、救援抢险物资、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等,总值651.2181万元。

2)完善应急物资的配送机制。加大对大型批发市场、零售商业的巡查,迅速收集情况,强化对应急物资储运设施的维护管理,完善配送机制。

2、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应急物资储备。

1)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以民政部门为主,建立一个有300多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库存有棉被、蚊帐、救生衣、彩条布、雨衣、毛毯、帐篷、马灯、橡皮艇、冲锋舟、绒衣等10多个品种的救灾物资。另外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代存一批矿泉水和一批饼干的合约。

2)加强三防物资储备。按照省定的标准,对各水库备足了防汛物料并规范管理,也对缺失防汛物料的镇、村管理的小型水库,投入一定资金补助,重点抓好防汛砂石料的储备,使镇村管理的水库物资储备达到省定的标准。2010年还租用了大型中心防汛仓库,集中存放三防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加强统一管理,并在原有防汛物资的基础上,购置了充气橡皮艇(PT-840艇,泡沫橡皮艇(加固型)10艘,庆铃牌发电机装载拖动车600P双排座1辆,康明斯发电机组(移动消音)2套,以及应急照明发电机、柴油机泵、水泵、块石、砂、杉桩等设备和物资一批。同时,各镇街也抓紧储备充足的防汛抢险应急物资,进一步确保我市储备充足的抢险物资,满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要求。

3)加强了森林防火灭火物资储备。市林业部门在全市的重点林区建成森林消防蓄水池10多个,添置森林消防灌装水车9辆、森林消防运兵车19辆、工作专用小车13辆、高压消防水泵20台、对讲机120台等,加快推进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的建设。

4建设了农业渔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疫苗冷链建设,建设一个适合本市动物防疫需要的疫苗贮藏冷冻储备库,确保疫苗贮藏质量。完善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购置漩涡混合器、台式高速离心机、酶标仪等一批具备应急快速检测检验的仪器设备,提高重大动物疫情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链球菌病等疫病的监测、检测、检验、预防控制、疫苗效果测试及免疫程序等方面的能力。

5)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通过依托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储备防护用品、消杀器械及消毒杀虫药物等物资。

6)不断加强公安专业应急物资储备。2008年至今共购买了救生衣300件,帐篷4套,快艇3艘,配备单警装备1600套,大大充实了公安系统的应急物资保障。

7)环境事件应急物资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2008年起先后投入约250万元购置了一批环保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七)探索紧急运输和通信保障机制

1、建立和完善紧急快速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了在紧急情况下运行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先征用社会的货车、铲车、钩机等运输工具,后与社会人员进行补偿协商的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并根据我市货运车辆基本个体为主的实际,为构建快速反应运输能力,充分调动驾培机构的力量,以及发挥国有客运企业的优势,组建了一支44台运输车辆救援队伍。充分发挥交通战备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保障统筹协调机制,与粮食部门联动,在应急时启动紧急预案,运输储备粮食到急需的地方。

2、提高了公路、水路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制定和修订公路、水路的抢修相关预案,加强各单位和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公路、水路运输,建立了客运车辆GPS信息平台管理,可以通过高科技来调动车辆参加应急救援。同时,加强全市公路、水路的监控、清障和修复等能力建设,增强恢复重建能力。成立了2个公路抢险突击队和1个水路抢险突击队,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抢险,购置了多台铲车、自卸车、风炮机竺修筑路的机械工具,为公路抢险提供了装备保障。

3、政务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市的网络光纤已铺设到行政村,全市38个局级单位已接入政务外网。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的主动监控和管理,拓宽电子政务网络的容量(可以支持约200个单位的接入)和覆盖范围(把网络延伸到9个镇街),使我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管理达到广州市先进水平,为全市的信息系统运行提供了一个高速、安全的网络。加强了政务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八)增强了恢复重建能力

为保障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我市加强了灾民安置和现场恢复能力建设。

1加强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通过提高科技技术,加强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和通讯枢纽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的恢复速度,及时对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和快速抢险。同时,建立现场灾情信息通报机制,以村居委为基础单位设立了信息报送员和水管员,随时及时将最新灾情报送领导。

2推进应急避护场所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市民政局会同市应急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的通知》(增民〔2010〕66号),明确应急避护场所建设标准,规范各镇街的避护场所建设,到目前为止,在城市中心规划了以增城广场为主的街级避护场所28个,总面积达到620727场内配有供水设施、供电系统、物资储备用房、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用房、消防设施、广播系统等基本硬件设施。

(九)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教培训和演练

1、“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市举办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培训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共同探讨和互相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相关人员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先后组织酒店和娱乐场所应急预案制订培训班、气象信息员和水管员培训班、医院学校应急预案研讨班、公安派出所和教育卫生等部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研讨班以及涉亚应急预案研讨班等。市与镇街分级进行培训,开办应急知识专题学习班和预案制订研讨班多次,有针对性地集中培训市领导干部和各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应急管理工作者;市宣传部门组织了多次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讲座;市人事、教育、卫生、安监等部门根据部门工作实际分别举办不同专业的培训班,培养突发事件处置专业人员;各镇街针对基层干部分别举办培训班,培训应急工作第一线干部职工1万多人次,全面提升了我市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

2、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宣传力度,至2009年,全市印发了“公众应急手册”、“你我应知道”、“平安相伴、有备无患”、“市民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南”等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共44余万份。全年各有关部门及镇街组织开展各类讲座、知识竞赛、论坛等科普宣教810次;通过电视台和报社等及时宣传应急知识和政府有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普及全市公共安全知识达20.7万人次。有效增强市民自救互救能力,提高了市民对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满意度。

3、以贴近实战、真实响应,发现问题、以练促改,周密安排、确保安全为原则,举行了防御自然灾害、应对群体性事件等多次大型的应急演练。全市共举行市专项预案演练13次,市内组织演练766余次;各镇街也分别组织专项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理顺指挥协同关系,熟悉指挥和处置程序,锻炼救援队伍,提高了我市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联合救援能力。

(十)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1、建立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

1)认真总结吸取近年本市和国内突发事件处置经验,建立预防和应对暴雨、台风、山洪、地质灾害、火灾、动物疫情、危险化学品事故、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案例库,便于在处置时借鉴学习。

2)建设了以增城广场为示范避护场所项目,该场所按国家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建设已通过省、广州市的专家验收。目前已具备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供水排水、应急供电、应急卫生防疫、应急厕所、应急消防和应急物资供应等八种基本功能。

2、稳步推进 “五个一”工程建设。结合各基层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各应急管理示范点工作,以点带面,形成效应,促成管理工作的全面铺开。同时,与市的示范点和镇街示范点进行指导和交流,建立了应急预案范本,树立典范学校、居委和企业,为构建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进一步做好2010年亚运会安全保障工作

2010年亚运会的龙舟、飞碟和体育舞蹈等三个比赛项目将在我市举办。为确保亚运会各比赛项目顺利进行,保障我市比赛的运动员、来宾和游客等人员的安全,我市开展了各类安全保障工作:

1开展全市风险隐患排查评估工作。针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织开展全市风险隐患排查评估工作,重点把握赛场以及其附近的风险隐患情况,并针对不同种类风险隐患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隐患。

2制订2010年亚运应急预案。借鉴北京奥运会应急工作经验以及上级部门相关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全市制订了市一级涉亚应急预案18个,并邀请了专家传授涉亚应急预案的制订方法以及注意点,切实提高各单位的涉亚应急水平,加强亚运应急预案的演练,由预案制订部门对每预案组织不少于2次的亚运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熟悉指挥和处置程序,及时查漏补缺和修正预案。

3加强亚运期间的值班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镇街及有关部门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节假日及公休日的值班安排。借鉴北京奥运会及广州市做法,亚运期间根据需要抽调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市总值班室联合值班。

(十二)经费保障

 “十一五”规划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大了对应急管理经费投入,在相关部门一般性支出预算中增设了突发事件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并将应急宣传、演练、培训及日常管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中,并逐年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了300多万元建设市应急指挥平台,投入近80多万元用于应急知识宣传培训经费。市财政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各部门所需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资金提出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了本级年度财政预算。还专门拨出专款加强气象信息员和水管员队伍、森林防火队伍和武警消防大队等建设,为处置突发应急事件提供科技支撑和人力、物力的有效保障。

(十三)紧抓重点项目建设

在落实应急管理“十一五”各项基础工作同时,着力抓好重点应急项目建设。我市已经建立的应急指挥系统包括:气象预警监测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传染病防控监测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环境监测网络、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完善了120急救中心、110指挥中心、环境监控测评中心、三防指挥中心、

三、应急体系“十一五”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装备存在较大差距。消防应急救援设备仍然凸现不足,尤其一些的专业救援装备欠缺。环境事件处置应急物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充实,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必要的急救器械等应急物资。

(二)还没建立我市地震台终端站。

(三)在建设增城市雷电监测预警网上,尚没有达到每5×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个自动气象站的要求,也没有实现装备气象应急救援指挥车和增城市南、中、北3个主体功能区大气灰监测网。

(四)安全生产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一些危化品企业建立了专业处置队伍,但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现场处置能力等亟待改善和提高;政府与企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关系尚待理顺,尚未建立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加应急管理与服务的长效机制。

(五)紧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探索建立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工作进展不大。

(六)暂未建设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支撑工程。在安全生产对有害物质的数字化监测还没建立;在事故分析鉴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方面,重大伤亡事故智能诊断、事故隐患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不够。

(七)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推进缓慢。“120”急救指挥中心尚未独立设置,依然依附在卫生局内合署办公,与城乡居民急救医疗需求不相适应。

四、对“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设,强化其职能。各级各部门要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实施规划相关建设任务的责任主体,保障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多方联动,密切配合至关重要。要借助应急平台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指导,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应急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补偿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相关资源征收、征用、调用、销毁的补偿机制,调动各方共同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助或政策支持等机制,尽快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影响,确保社会稳定和谐。进一步落实经济保障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提前介入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灾区的恢复重建等,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发挥防灾防损作用,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保险服务。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捐赠活动。鼓励通过投保商业保险,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提高公众保障水平。

(四)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的投入

 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装备的配置,强化应急物资的储备和有效运用,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经费投入,深入推进应急常态管理,及时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做好从源头预防、从苗头实抓的应急管理,有效预防和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率。

(五)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实施应急管理素质教育工程,对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制度,强化对应急工作人员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知识储备,全面提高应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六)进一步发挥区域合作与交流的作用

加强与相邻市(市、区)之间应急管理工作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七)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监督机制

在原制订应急管理七项制度基础上,全面开展落实,规范我市应急管理宣传培训、演练考核、预案制订、物资储备等常态管理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报告及响应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应的应急避护场所制度、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制度以及应急志愿者制度。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以及监督保证及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得到全面的落实,以进一步提高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应对能力。

(九)进一步完善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构建以市应急指挥中心枢纽的应急指挥平台,汇集公安110、卫生120、气象、三防和地质灾害等信息与指挥系统的应急网络,进一步完善GIS地图空间数据,推进数字化预案以及移动指挥系统,统筹全市有效资源,调动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与指挥协调体系。

(十)进一步加大应急宣传的力度

加大应急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发放宣传资料、新闻媒体播放宣传片,印刷宣传手册,开展应急知识咨询会或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公众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不断提高市民对应急的认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2 07:49:12重新编辑
深圳公明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万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西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塘尾莲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塘尾兴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塘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围园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第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塘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蒋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蒋石下村恒心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村将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蒋石大围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李松蓈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李松蓈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狮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莲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长圳恒泰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马山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下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上村元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关于批准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73号
  2. 货车免费跨黄河还得再等等市发改委暂不具备条件
  3. 市中速度推进大涧沟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城市伤疤3年内变牧歌田园
  4. 山东省设立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帮扶基金
  5. 历城为最美退役军人颁奖
  6. 市旅游局加强服务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7. 市检察院机关党委支部建在部上党小组设在办案组基层组织建设落细落实
  8. 山东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智慧海洋大数据平台
  9. 济阳县成立全市农村县(市)区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10. 入住率达不到60的小区也能享受集中供热了
  11. 分类投放积分有奖槐荫试点厨余垃圾分类收集新模式图
  12. 全省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13. 区教体局三大战略再树劳动教育新标杆
  14. 山东颁出首张外籍人才职称证书
  15. 昔阳贫困户入股分红乐开怀
  16. 烟台获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17. 山东启动现役军人家庭救助项目
  18. 楼阳生在全面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组建医疗集团…
  19. 济南将全力打造北方新兴种业之都
  20. 孙述涛会见哈罗国际客人
  21. 市法制办组织开展2013年度全市行政执法资格培训班
  22. 迎春民俗文化节进入布展阶段
  23. 中印尼高层经济对话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4. 济阳县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25. 王忠林会见北京大学客人
  26. 市区再增5处声呐抓拍点位
  27. 平遥县政协召开2017年重点提案督办会
  28. 区市场监管局科所联合实施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
  29. 北站少儿京剧班李泽涵获市少儿曲艺大赛小牡丹奖
  30. 回乡过年遇见城镇化
  31. 聊城市开展土地卫片执法监督检查
  32. 平阴县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33. 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启动
  34. 青岛跻身全国10个世界一流配电网试点城市
  35. 区人社局深入市中心医院开展人才政策解读活动
  36. 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举行结业仪式
  37. 历下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多点发力优化审批服务加速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
  38. 多款老字号新品将献礼泉城
  39. 58条旅游公交线路4月5日起开通运营
  40. 材料容缺特事特办区审批局积极为企业发展助力
  41. 区民政局三项举措全面深化社区治理
  42. 商河多措并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43.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受理正式启动
  44. 我市援疆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济
  45. 区交通联防组扎实做好境外人员隔离转送工作
  46. 紫薇路新建DN300管线需与用户进行合口
  47. 区教体局全面推进复学复课工作
  48. 我省开展旅游安全百日攻坚治理
  49. 济南攻坚冲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50. 刘滇生在朔州太原进行监督调研
  51. 市口岸和物流办与烟台港集团签约
  52. 晋中市人防办参加国防(人防)教育中心建设研讨会
  53. 新车年底扎堆挂牌车管民警提醒错峰办理
  54.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第91次主任会议
  55. 周然看望慰问全运会山西参赛运动队
  56. 科技创新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举行
  57. 供给侧改革带来大宗商品牛市行情
  58. 历下区积极谋划春节期间文化旅游活动
  59. 我市印刷品广告监管实施逐期报送审查
  60. 晋中市林业局举办2017年林果产品电商技术推广培训会
  61. 平遥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
  62. 市政务服务会计事务管理大厅加强心件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63. 我省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规
  64. 市财政三项措施支持农产品质量检测提高菜篮子安全水平
  65. 创城中的暖流温暖着你我
  66. 我区土地熟化今年首批成交七地块
  67. 七一中学向全市同行展示书法教学技艺百名学子挥毫书写核心价值观长卷
  68. 办好艺术节喜迎十九大首届山西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开展
  69. 全市文广新系统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议
  70. 共赴一场双招双引的盛会
  71. 纪念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二十周年系列报道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2. 太谷县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打好冬季脱贫会战工作推进会
  73. 于国安赴日照督导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74. 今年省属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经费1亿元
  75. 文化三晋美丽山西文博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76. 宝山路街道进行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签约
  77. 孙述涛同志当选济南市市长
  78. 我市实施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79. 山东文博会认定济南市36家分会场
  80. 荣贵郝向明深入榆社走访市县人大代表
  81. 北通德州南达莱芜济南两大国省道工程年底前通车
  82. 区文旅局抓好端午期间旅游市场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工作
  83. 历下控股集团深入双报到社区助力疫情防控
  84. 区审批局对开办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
  85. 我省力推公益岗位互助扶贫模式
  86. 天桥区实施定期轮岗促进辖区教育公平
  87. 静安统战赴云南文山参与精准扶贫
  88. 区园林中心多举措助推创城迎评工作
  89. 市中区从三方面入手缓解基层群众就医难题
  90. 王忠林调研轨道交通3号线通车准备工作
  91. 区城管局强化四角管理应对大风天气
  92. 人民日报社论守望相助建设美好内蒙古——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93. 我省今年发放金秋助学款3800余万元
  94. 长清区标本兼治校园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95. 我区稳步推进特色街区整治工作
  96. 三百余师生同台讲故事绘图画
  97. 西海岸新区建青岛西客站商务区地铁6号线接入
  98. 山东7通道城市均合格德州获评优秀
  99.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初露真容首批建筑将于6月底竣工
  100. 全省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出炉经济增速72超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