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5日发表  

  ——2009年3月24日在广州市

  荔湾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广州市荔湾区区长  周亚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荔湾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按照“抓发展、抓重点、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成功克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全力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民生福利不断改善的工作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按照“一江引领,两岸互动,突出重点,综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总产值完成38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7.30亿美元,同比增长35.7%,进口总值12.51亿美元,同比增长42.6%。全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30.1:69.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两圈”规划成果初显。白鹅潭地区城市规划设计竞赛顺利结束,目前正由市牵头进一步深化完善方案。以白鹅潭为核心的广佛都市圈中央商务区建设稳步推进,大坦沙岛南、新隆沙、陆居路等地块已纳入市经营性储备用地计划。十三行商圈规划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广州美食园项目正抓紧实施,上下九步行街及周边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现代服务业取得新发展。制定了《荔湾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荔湾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成功举办了香港新春招商会、广州荔湾现代服务业推介会。总部经济在上一年基础上快速增长,又引进欧洲博姿、金叶烟草等多家总部型企业。大力推动传统商贸业信息化改造,上下九步行街与中国移动合作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区,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园区和站西鞋城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开通,茶商网被指定为中国茶博会唯一网络媒体。大力开展商贸会展活动,现货成交额近250亿元,有力拉动了内需和消费。

  生产力骨干产业实现新突破。三大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广东中烟广州生产基地已进入施工阶段,广州国际医药港收地工作取得突破,广东塑料交易所二期地块平整工程已完成。不断加强重点企业生产服务,广州卷烟二厂、广钢、广船等重点企业产值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2.77亿元,同比增长10.6%。

  新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提升。诺信数控与日本安川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扩张。金沙、茶滘等五大工业集聚点升级改造稳步推进,桥中工业集聚点以省重点项目“中华液晶城”为抓手,与中国电子技术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华南理工、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引进美国硅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电企业,被省市命名为“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光电科技产业基地”。

  节能减排和节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业企业的减排达标监管工作。特别是加强珠江沿岸及河涌两岸重点排污单位的监控,取缔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对能耗大、排污总量大的一批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各项节能减排指标控制良好。全面实施环保“退二”工作,关闭或搬迁“退二”企业18家。以落实八次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和查处新违法用地工作为切入点,大力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城市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城市规划编制有新进展。除大力推进白鹅潭经济圈和十三行商圈规划编制外,完成了广州国际医药港、广东中烟广州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工作。滘口客运站周边地区整治等一批规划通过了审批。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开展。旧城更新规划政策研究、社区综合整治规划、沙面南街综合整治规划等已编制完成,为城区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我区负责的地铁五、六号线、东新高速公路、洲头咀隧道、武广客运专线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完成拆迁面积约24万平方米。完成了凤西二路延长线、龙溪路等一批道路建设和通津、洞企石等一批片区的排水改造,正抓紧推进东沙大道、福州路、和平西路延长线等建设工作。全年新增改造道路面积达18万平方米。

  水系综合整治成绩显著。明确了“五环、六线、群闸联控、调水补水”的整治策略。花地河、大沙河、大冲口涌北段、海龙围海中段堤岸整治工程等一批主要河涌的环境整治已基本完成。积极推进珠江沿岸光亮工程建设,完成了沿岸一线122栋建筑的亮化工程,白鹅潭地区的夜间景观更加亮丽。

  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深入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荔湾湖公园扩建工程扎实推进,醉观公园扩建工程(一期)顺利完成,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取得实效,区属各公园整体面貌进一步改善。完成兴贤、聚龙村一期等一批重点社区环境整治项目,投入3000万元对62个旧城社区进行综合整治。加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污染、工业废气污染、饮食业油烟噪声污染等问题,完成了110家饮食服务业油烟治理设施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在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区在全市排名第一。

  “城中村”改制改造稳步推进。顺利完成经济联社换届工作,出台了指导经济联社发展的若干意见。纳入市“城中村”改造试点的花地改造工程首期已奠基动工。西塱裕安围地区作为“城中村”环境整治改造的试点,进一步拓宽了“城中村”改造工作思路。支持经济联社对近9万平方米的危破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有力地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投入2000多万元,对20条“城中村”道路进行了改造。实施了沙洛、南漖经济联社自来水主干管改造工程,影响城中村居民的“用水难、用水贵”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危破房改造工作有序实施。积极推进恩宁路地块旧城综合改造试点工作,累计签定安置补偿协议1079份,占应动迁总量的55%。大力推进小连片危改地块改造,完成了聚龙村核心区解危等项目的改造工作。全面完成2003、2004年在册危破房督修5084幢、面积56.91万平方米的任务,比市下达的计划提前了一年;完成2005年、2006年在册危房年度改造任务300幢、面积8.71万平方米,占年度任务面积总量205.5%,占总任务量的83%,确保了群众的居住安全。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创文”和巩固“创卫”成果为载体,促使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改善城市环境。积极稳妥推进市容环卫体制改革,公厕管养和市政道路保洁作业实现社会化。不断深化城区“六乱”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去年全区共清理“六乱”6.76万宗,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7.08万平方米。我区被评为“2008年度广州市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区”。

  (三)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城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制定实施了国有集体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意见,顺利完成区建设系统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移交管理等工作。完成全区234户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核实工作,实行部门预算单位59个,比2007年增加14个。规范了公务员岗位津贴,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施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岗位津贴工作。制定了《荔湾区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试行)》等制度,使审计工作在规范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妥善解决企业改革遗留问题。解决了原经贸系统下属企业1880多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问题;提前完成恒润阁和兰兴苑的临水临电工程以及汇成花园楼盘永久电建设工程;荔湾城建开发公司名下两幢9层楼宇外电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三圣社地块住宅部分已全部回迁;已烂尾多年涉及150多户拆迁户的恒晖阁项目续建工作正式启动。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制定实施了《关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与英国西南英格兰地区发展局签定了创意产业技术转让合作协议,建立广州荔湾中小企业创意产业平台和200创意文化园区。“荔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广州设计港被授予“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称号。推动信义国际会馆、广州工业设计交流中心等企业拓展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推进申报服务外包示范区工作。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试点区验收。立白集团成为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惠民措施逐步落实,民生福利进一步改善

  加大惠民举措和财政投入力度。在落实市、区相关惠民措施基础上,出台惠民措施19条补充意见。加大对民生福利的财政投入,全年在落实惠民措施上投入4.85亿元,社会民生得到了有效改善。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深化。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资助、创业培训、拓展社区就业岗位等措施,促进多种形式就业,重点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全年登记在册城镇失业人员72068人,实现就业54787人,就业率为76%。有123个社区通过“充分就业社区”验收,创建率达63.7%,高出市创建指标8.7个百分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的影响,率先在全市建立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创业基地。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共处理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突发事件17件,涉及人数1683人,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307.3万元。

  社会保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重点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年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5524人,完成市下达的年度参保任务的112.4%,居全市前列。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顺利推进,基本实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及时发放困难群众低保救济金和临时物价补贴,扎实做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全年共为4628户低保救济家庭发放救济金3568万元,发放重大疾病医疗资助金734万元、基本医疗救助金261万元。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在“应保尽保”的原则下,通过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公房租金核减等方式,努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平安奥运”的总体要求,开展了“红棉”、“剑锋”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一批犯罪分子。全年刑事立案4766宗,同比下降14.7%,人民群众对我区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高。区财政投资建成视频监控点2672个,完成市下达建设任务(2367个)的113%,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二。开展区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化解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夯实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全面建立联社、村(居)安监办,率先在全市提出安全生产隐患责任倒查制度,率先进行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信息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连续三年被市评为“安全生产监管先进单位”。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实***关于消防安全“一畅两会”工作要求,建立标本兼治的消防安全长效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援建汶川工作成绩突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区人民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募捐款物达2822万元。抗震救灾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我区率先开展对口支援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灾后重建工作,第一期援建项目已于元旦前交付秉里村使用,被当地群众誉为“广州精神”和“荔湾速度”。

  (五)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和谐荔湾建设进一步推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新突破。深入实施教育“三品”工程,广州一中、沙面小学、耀华小学等3所学校被评为省“书香校园”,荔湾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稳步推进,乐贤坊小学综合楼建设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学校教育专网建设,广州四中等4所学校被确定为市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我区被评为省教育收费规范区,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区复评。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新提高。积极推进纳入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的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落实城市社区基本医疗补助,社区卫生服务更加便民、惠民。扎实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区中医医院和骨伤科医院成为市中医名院建设单位,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定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积极做好抗灾保春运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加强疾病防控,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证。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发展。“1101”群众文化工程不断深入,成立了西关画院,承办了第五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和穗港澳粤剧日活动,区文化中心大楼改造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稳步开展,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区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复评,区博物馆被评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区文化广电局综合执法队被评为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扎实推进“一十百千万”群体工程,成功举办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全民健身广场首期建成启用,体彩销售首次突破1亿元。启动2010亚运城市行动计划,荔湾体育馆和芳村网球中心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

  人口计生等工作有新进步,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计划任务和工作目标。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09‰,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98.2%,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并获省人口计生宣教创新项目奖。我区还荣获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市双拥标兵区“六连冠”。物价、武装、人防、妇女儿童、科普、残疾人服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统计、侨务、外事、档案、地方志、老龄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府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8件,收到代表反馈意见67件,其中表示满意的占67.2%,基本满意占31.3%;办理政协委员提案、意见137件,在反馈意见中,满意占81.6%,基本满意占17.2%。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惩防并举,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全市率先创建社区党风廉政监察站,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率先构建绩效考评体系,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加大纠风专项治理、政风行风评议及协调解决经济联社留用地问题的力度;加强办案机制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以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为载体,强化源头防止腐败和反腐倡廉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各位代表,去年我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驻区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单位等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作为老城区,底子薄,历史遗留问题多,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低,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运行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状态;二是仍未形成有规模的特色支柱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发展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四是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深化;五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又要坚定信心,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把握难得的机遇。要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动力,以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以落实“三促进一保持”为重点,在积极实施“商旅带动、产业升级、科教强区、环境优化”战略的同时,依托荔湾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力促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

  (一)着力化“危”为“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增长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利用白鹅潭经济圈和十三行商圈规划推进所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和质量。加强企业服务,积极开展商贸会展活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亮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推进以“两圈”为带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加快推进康王路、铁路南站、新隆沙、陆居路连片开发和大坦沙岛规划实施,使之成为我区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按照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十三行商圈,提升传统商贸业水平”要求,以广州美食园项目建设和上下九步行街的升级改造为抓手,推动砖木结构房屋尽快纳入旧改、危改项目,抓住西城都荟、和泰广场等商贸重点,打造广州都市级的特色游憩商业区。

  抓投入和重点项目的落实。全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发挥重点项目的投资拉动作用。一是抓好高端、高效益、强带动的经济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中烟广州生产基地、广州国际医药港、广东塑料交易所二期等项目建设。二是抓好一批行业领先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广州世贸服装城、广东茶叶交易中心以及创意产业有关项目的建设,力争早日出成果、出效益。三是抓好集聚和辐射力强的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广东光电科技基地和留学生科技园、广州数控装备高科技产业园、荔湾区中小企业创新科技园、坑口数码基地的基础建设。努力把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基地打造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设施完善的光电特色产业基地。

  抓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服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集聚区建设,引进龙头企业,提升集聚区影响力。将现有的西塱和东沙工业集聚区连片发展,打造成集群式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园区;做大做强龙溪物流园区。继续盘活破产企业厂房、闲置仓库和土地资源,加大现有资源二次开发的力度。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做好企业引进和扶持工作,尤其要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引导和社会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发展信心。

  抓广佛同城化推动工作。在省、市的统筹领导下,抢抓《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作为广州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从产业结构互补、基础设施连通、生态环境同治、社会事务共管等方面入手,推动广佛同城化建设,努力争当广佛同城化的试验田和突破口。

  抓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的立项审批,淘汰落后产能。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业企业的减排达标监管工作。特别是加强珠江沿岸及河涌两岸重点排污单位的监控,确保2010年6月前全面完成污染源排放口的清理整顿任务。进一步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产业准入标准,实现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双重优化。加快推进经济联社留用地指标核定、规划选址、用地报批工作,处理好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土地执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二)着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以迎亚运为契机,全面推进城市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全力推进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完善白鹅潭地区规划,继续做好十三行商圈及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配合市实施洲头咀隧道、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芳村大道快速路、东新高速公路等道路项目,完成福州路、和平西路延长线、东沙大道等建设项目,推进芳村大道南、龙溪大道东延长线等道路建设工程,力争年内新增改造道路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全力推进旧城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旧城改造试点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恩宁路地块的动迁任务。以梯云东地块为试点,积极探索多方式的小连片改造模式。加速推进西荣巷、蒋光鼐故居、鹤洞山顶等项目的改造。启动宝盛沙地二期工程建设,解决旧城区回迁户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私房督修工作,力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危。年底前全面完成2005年、2006年在册危破房以及2007年在册危房的督修任务。大力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建设。积极实施昌华苑、聚龙村二期、西关大屋等一批社区的环境整治项目,对中山路、康王路、花地大道、人民路等城市主干道沿线和亚运场馆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全力推进陈家祠旅游区周边、西关大屋保护区周边、上下九步行街、和黄商业带连通道路沿线等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污染源摸查、水浸街治理、污水治理、调水补水、河涌综合整治、雨污分流等六大类工作。创新河涌整治思路,采取“社会参与、项目代建、财政支持”等方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加快整治建设进度。重点对群闸联控、调水补水工程、增埗河等12条主要河涌和沙涌等18条一般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完成塞坝、新基上下村等低洼地区的“水浸街”治理工作,大力构筑城水相依、城河一体、人水和谐的水乡美景。

  全力推进实施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推进花地城中村改造一期、西塱裕安围整治改造项目、武广铁路(荔湾段)复建房项目的建设,启动东漖、茶滘等一批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稳步推进南漖、葵蓬等8个经济联社的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实现“一楼一表”。

  全力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稳妥推进街道城管、环卫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严格控制和坚决清除各种违法建设,深入开展重点“窗口”地区、主干道、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以及肉菜市场周边的“六乱”整治。积极探索将物业管理模式引入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深化城市管理效能监察,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从突击性管理向长效性管理转变。开展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巩固“创卫”成果。

  (三)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发展难题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效能。大力推进区市政建设工程公司、荔湾经济技术发展公司改组转制工作,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引进社会投资,逐步推进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加大对区内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保护和发展优质税源。加强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实现部门预算,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绩效评价,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不断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和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动态平台,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力实施电子信息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和创意产业、装备制造业三大科技专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推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

  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以逢源街、海龙街为试点,推进街道管理和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

  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区国资一盘棋观念,以企业的优质资产推进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力争在今年全面启动解决区属国有房地产企业历年开发楼盘的临水临电工作,基本解决小业主房产证办理问题,全面完成已转制改革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逐步解决拆迁安置户回迁工作。

  (四)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打造平安和谐荔湾

  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及时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今年要严格控制党政机关行政经费支出,各项公务经费预算实行“零增长”,拿出更多资金改善民生,切实做到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完善创业培训等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多种形式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重点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力争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的目标。创新就业技能培训机制,以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主阵地,提升培训档次,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保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全力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转居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力争今年底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全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今年底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加大对低保人群的救济和帮扶力度,努力确保群众“吃好饭、住好房、上好学、治好病”。完善流浪乞讨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大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深化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努力打造“平安荔湾”。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完善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继续做好支援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在受援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既定工作安排,抓紧推进,力争将秉里村建设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样板。

  (五)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文化是学校办学灵魂”的理念,着手总结深化教育“三品”工程创建成果,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力度,力促教育整体质量全面提高。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教育系统专项审计工作。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力争按时按量完成建设任务。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发展。深入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发挥中医“简、便、验、廉”优势,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应急等体系建设,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贯彻新的《广东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构建具有荔湾特色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和人口文化体系。

  全面推进文体惠民工程。坚持“文化引领”,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围绕十三行商圈规划,发掘和丰富十三行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一街(十三行风情街)、一馆(十三行博物馆)、一节(十三行文化节)”,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以“一街一品牌”为主题,完善基层文化站建设,力争完成区文化中心大楼改造以及蒋光鼐故居并入区博物馆后的整体布展工作,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广泛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好第八届全国游泳之乡迎评工作,全面推进2010亚运城市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荔湾体育馆和芳村网球中心改扩建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其他各项社会工作。

  (六)着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切实加强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考评。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

  继续强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大力推进政府管理理念、机制的转变。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改进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推进区政务中心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继续强化政风行风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惩防腐败体系,继续在有条件的社区创建党风廉政监察站,切实加强首问首办责任制的落实,加大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治理商业贿赂,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运行的监管,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法制咨询顾问制度,拓展政府法制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绩效考评工作,抓好窗口建设,建立一支勤政、廉政、优政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奋力前进的步伐。让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不断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荔湾区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    2009年3月23日印

  (共印1000份)


  名词解释

  五环、六线、群闸联控、调水补水:我区水系综合整治的重要策略。其中“五环”指芳村围、海龙围、葵蓬围、大坦沙、荔湾北片,“六线”指花地河、大沙河、剑沙涌、沙涌、东塱涌、塞坝涌。围绕五环,狠抓六线,通过水闸的联合调控,统筹调水补水,实现水环境的根本改善。

  城区“六乱”:指城市中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堆挖、乱张贴等现象。

  充分就业社区:指城市社区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在统计期内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

  消防安全“一畅两会”:“一畅”是指社会各单位必须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两会”是指社会各单位从业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

  教育“三品”工程:指创建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教育发展战略。2006年3月正式启动,以“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为理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质量的中心意识,以创建品牌学校为龙头,以创建品牌教师为关键,以创建品牌学科为支撑,通过学校内涵建设,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1101”群众文化工程:旨在推动全区群众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惠民工程。其中,第一个“1”代表群众文化活动每年确定一项中心工作;“10”代表目前要建设好10支群众文艺团队,待时机成熟将提出打造20支、30支群众文艺团队的目标,逐步实施“1201”、“1301”等工程;最后一个“1”表示搞好一台群众文艺团队的精品文艺节目展演。

  “一十百千万”群体工程:我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即每年承办一次国际或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每年由区体育局主办或承办十次市级或区域性体育赛事,每年由全区各场馆、街道、部门举办一百次(印有秩序册、记录成绩的)正规体育比赛,区辖范围内各单位(部门、场馆、企业、学校)组织一千次以上各类型比赛活动,每年正规比赛活动参与人数达万人以上。

  廉政文化“六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

  “三促进一保持”: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所明确的2009年抓落实的工作重点。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戴长江到肥乡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 我州举办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比武大赛
  3. 龙长春在兴义体育中心建设工地调研要求打造精品工程向建州30周年献礼
  4. 全州2011年整脏治乱暨满意在黔西南第四次工作会议在兴义召开
  5. 贺登祥到顶效开发区督促检查
  6. 黔西南州强化措施狠抓整脏治乱工作
  7. 普安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通过州检查组检查验收
  8. 普安开展两节安全生产检查
  9. 兴义市成立旅游行业协会
  10. 兴义市大队安全双百日竞赛呈现八大亮点
  11. 省委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第一宣讲团到东湖街道办宣讲
  12. 黔西南州三大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消防法宣传
  13. 普安县行政机关执法证件申领和换发工作全面结束
  14. 盘江奇石携手奥运再创佳绩
  15. 全州政府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举行
  16. 香港健康快车抵达我州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17. 杨永英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拓展区建设
  18. 磁县城管局重拳整治道路污染
  19. 少先队沧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20. 册亨开展基层党建三百工程人物评选活动
  21. 邯郸市丛台区联东街道召开APEC期间信访稳定会议
  22. 贵州麻山瑶山地区农民技术培训在我州举办
  23. 我州召开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
  24. 黔西南州直各单位认真推荐党代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
  25. 我州开展文化市场拉网式安全大排查
  26. 陈鸣明出席全州村常务干部培训班第十三期开班典礼
  27. 省煤矿水害专项检查组到兴仁县检查
  28. 兴仁完成以工代赈暨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29. 马马崖电站前期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30. 兴义市采多措并举严防假冒消防名义诈骗行为
  31. 黔西南州消防支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消防宣传工作
  32. 州商务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陈敏书记的公开信
  33. 兴仁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34.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贵州赛区启动仪式在万峰林举行
  35. 我州部署春运工作
  36. 兴义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亮点多
  37. 承德市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建设
  38. 东光环保新添高科技小伙伴
  39. 肥乡县发改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40. 州政府召开全州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41. 刘文新深入实施教育立州战略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42. 我州举行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培训会
  43. 黔西南机关作风教育整顿达到预期效果
  44. 兴义市投资两亿元夯实农村基础
  45. 安龙农信社支持春耕生产突出三个对接
  46. 望谟投入295万元完善村级医疗服务机构
  47. 黔西南州全域山地旅游云产业论坛举行
  48. 汤向前慰问国有困难企业职工
  49. 我州五届政协五次会议提案办理完毕
  50. 涉县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51. 全州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会召开
  52. 邯郸市网格化管理确保全市禁烧
  53. 城北街道办多措施抓实烤烟后期田间管理
  54. 我州法律援助为受援人挽回损失800余万
  55. 黔西南州加快烤烟移栽确保完成全年烟叶生产任务
  56. 龙刚张定书罗黔生曾健付贵林杜丹康新平等领导到消防支队视查工作并与官兵共进晚餐
  57. 我州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
  58. 我州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59. 黔西南全面推行计生全程优质服务
  60. 抗旱防火宣传三不误――黔西南州消防支队走村入寨检查农村防火工作开展消防宣传
  61. 我州十二五烟叶税收956亿元
  62. 兴义供电局供电量突破46亿千瓦时
  63. 天电总厂首月发电57亿度
  64. 2017徒步中国・黔西南国际持杖徒步大会举行
  65. 贞丰教育局召开女工委干部座谈会
  66. 望谟六措施狠抓秋冬种
  67. 望谟五到位深化打黑除恶严打整治专项行动
  68. 抓好春耕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69. 全国人大代表普安县江西坡镇农民韦波山村通了幸福路
  70. 清苑区教育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71. 我州政协委员服务社会健康行活动启动
  72. 黄骅园区经济成建设沿海强市主引擎
  73. 兴仁苡仁米产值上亿元
  74. 渤海新区文化体育网站正式开通
  75. 全省首个村级帮扶协会在兴义成立
  76. 州市共建兴义东环线民航大道开工
  77. 兴义清洁城区街道整洁靓丽喜迎宾客
  78. 兴义军分区班子成员调整命令宣布大会召开
  79. 我州对村常务干部实行目标绩效管理
  80. 我州召开加强全州旅游服务工作专题会部署五一黄金周旅游服务工作
  81. 兴仁县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82. 州残联理事长到晴隆县调研
  83. 省春运安全检查组到兴仁检查
  84. 杨永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州农村环境不断改善
  85. 普安县表彰2008年度安全生产先进煤矿
  86. 顶效开发区6名党支部书记进行述职
  87. 黔西南州千余灾民陆续迁新居
  88. 贞丰实施订单农业
  89. 我州今年119期间招募消防志愿者10000名
  90. 河北省第三十二个世界无烟日暨秦皇岛市无烟环境立法主题宣传活动举行施南张瑞书等出席活动
  91. 杨慧率我市党政代表团到宁波杭州合肥学习考察
  92. 明德项目监理小组莅临我市明德小学调研指导
  93. 齐抓金煤电旅促进贞丰跨越
  94. 兴义供电局全力保春节供电
  95. 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全面结束
  96. 抢抓机遇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97. 我州扩大内需沼气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98. 兴仁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得省检查组认可
  99. 兴仁民政局多举措应对严寒确保群众安全过冬
  10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