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新技术蘑菇长得欢
摘菇、装筐、装车……初春,在平泉桲椤树镇八十亩地新村的香菇基地里,平泉市利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忙个不停。
多年来,受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大棚里就出不了菇。而今年春节前却正是销售旺季,一车车新香菇被送往公司总部保鲜库里。
“这可多亏了新技术。”该合作社总经理高树满说,“我们在每个棚的入口上方都安装了通风换气装置,又给棚遮盖了白色保温塑料和苫布,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延长出菇时间,控制好温度、湿度、菌种质量等关键环节,就能达到常年生产架式香菇。”
这些长60米、跨度14.5米的棚室,规格统一,各类设施设备齐全。84座排列整齐的大棚矗立在路边的园区里,格外显眼。
高树满踏上食用菌产业之路始于1996年。那一年,他在家里搭起简易棚,用打工积攒下来的钱栽培了2000袋香菇,当年的纯收入就有2000多元。此后,高树满的蘑菇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收益也逐年增加。2001年,他将出菇棚从家门口迁移到远离村舍的田间林地,建起了平泉第一个集中连片的食用菌园区。
2004年,高树满筹建了食用菌保鲜厂,初步形成了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解决了食用菌的储存、销售问题。后来,高树满还成立了平泉县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合作社,构建了完善的农产品产销体系,并先后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平泉香菇”地理标志认证。
基于人多地少、干旱少雨始终制约着农业发展,自2004年开始,平泉加强“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将食用菌的发展从“小庭院”引向“大园区”。
正是因为有了新技术的支撑,让高树满的食用菌长得越来越欢。2012年,他在韩国首尔设立了公司,使平泉的小蘑菇走出山沟,走向世界。
2017年,高树满在桲椤树镇、台头山镇一口气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500亩,带动1.5万余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其中不少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使农户总增收6000万元。
高树满企业的成长史也是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一直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扶贫的扎根产业来推进。”平泉市政府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说,把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市总体规划,并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等10余项专项规划,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引领资金,撬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金支持食用菌产业链发展。目前,食用菌产业辐射带动周边6个省区、20余个市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菌乡”。 和合承德网记者 马思稳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主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字06016263号 冀公网安备 130****2002246号网站标识码:1300000013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