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罗湖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23日发表  

  • 政策解读: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罗湖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的通知

  (2007年4月19日)

  罗府〔2007〕11号

  现将《深圳市罗湖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深圳市罗湖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策略.

  五、发展重点.

  第三章  构建生态服务业体系.

  一、加快金融业生态化建设.

  二、优化整合商贸、物流业.

  三、推进酒店餐饮、旅游娱乐业改造升级.

  四、发展文化及高端服务业.

  第四章  推动都市工业生态化.

  一、全面促进清洁生产.

  二、大力推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

  三、建设生态型都市工业园区.

  第五章  大力发展静脉产业.

  一、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二、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三、完善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第六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区.

  一、促进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二、推行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三、强化土地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

  第七章  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

  一、推进老住宅区综合整治.

  二、加快城中村有序改造.

  三、完善插花地城市管理.

  四、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五、加强重点生态片区保护和建设.

  第八章  创建绿色消费型城区.

  一、增强绿色消费理念.

  二、完善绿色采购制度. 

  三、健全绿色消费机制.

  四、打造十大绿色品牌.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二、完善政策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三、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四、整合网络资源,搭建信息平台.

  五、加强组织保障,健全考核监督.

  ***1:罗湖区2006年循环经济“十大行动”一览表.

  ***2:罗湖区2007年循环经济“十大绿色示范工程”一览表.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落实《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市罗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罗湖区循环经济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与绿色消费型城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罗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深圳开发最早、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市形态最成熟的城区,罗湖也最先遇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困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罗湖***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功能罗湖”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经济建设成就突出,内涵式发展效果显著。罗湖城区经济发达,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建设成就突出。2005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531.6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亿元,增长14%;出口总额74.2亿美元,增长32.8%;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10.0%。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看,高产出、低消耗的特点鲜明,2005年每平方公里GDP 和地方级税收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7倍和3.5倍;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和电耗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0.5%、31.7%和28.9%,罗湖用占全市6.4%的建设用地、7.3%的水耗和7.7%的电耗,创造了占全市10.8%的GDP。

  图1:2000—2005年罗湖区生产总值(GDP)

  服务经济优势明显,“功能罗湖”日益增强。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为8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5.3个百分点,形成了以金融、商贸、物流、餐饮、旅游、娱乐和专业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全区金融资产规模达7000亿元,占全市的60%;利润68.5亿元,占全市的81.6%;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79.1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0%;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7%;商业效益好,以全市12.2%的网点数量和14.6%的营业面积,创造了全市22.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业坪效1.42万元/平方米/年,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95倍。目前全市60%的金融资产、90%的外资银行、50%以上的星级酒店和旅行社聚集在罗湖,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罗湖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或分支机构,服务业集聚功能和效益突出。

  图2:2005年罗湖区三次产业结构

  图3:2000—2005年罗湖区第三产业增加值

  城区二次开发成效斐然,环境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十五”期间,罗湖着力加快城区二次开发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4亿元,功能片区改造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得到加强,实施“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和“清无行动”,拆除违法建筑、接管治理二线“插花地”成效显著,产业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率先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管理的新机制,通过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使公共资源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发展领域倾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空气质量总体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05年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37,比全市平均水平低7.31%。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空间狭小,资源严重匮乏。罗湖辖区面积为78.3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仅为32.65平方公里,且基本上开发殆尽,呈现出“楼宇森林”的城区形态,继续依赖外延式发展已不现实;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严重短缺,深圳发展中的四个“难以为继”在罗湖体现得最为充分,转变发展模式的形势最为紧迫。

  人口密度高,环境承载压力巨大。2005年底,罗湖区常住人口86.04万,但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120万,人口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10980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人口密度的2.6倍,人口快速增长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近几年加大对水、空气、噪声、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力度,城区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进一步改善环境的任务仍然艰巨。

  产业竞争加剧,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从发展阶段看,罗湖区已进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其中金融保险、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邮电业占第三产业的近50%,信息、文化等高端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黄金珠宝产业在全市乃至全国处于“龙头”地位,珠宝企业占全市八成以上,全国22个黄金珠宝名牌有8个出自水贝项链街区,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凸显,但来料加工企业比重大,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程度低。产业竞争,尤其是金融、商贸、餐饮酒店等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全市的优势地位有弱化趋势,传统服务业在新一轮发展中亟需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有待加速发展,新兴服务业还需经历一个培育与发展的过程。

  城市更新改造任务繁重。罗湖作为特区建设最早的城区,城中村、老旧住宅区、自然形成的村镇集贸市场、旧厂房等数量大,分布散、乱、广。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存在“先天不足,后天老化”的问题。老城区景观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极不相符。城区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自然优势。罗湖辖区面积虽小,但山、水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以“一山一库、六河四湖”为主体的生态和水源保护区占全区总面积的近50%,构成辖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承载着深圳“市肺”和“大水缸”的功能,这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型罗湖的“先天”条件。占城区面积另一半的建成区,是罗湖经济走集约化、内涵式、效益型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功能罗湖”的物质基础。这种 “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区格局成为罗湖发展循环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发展阶段优势。罗湖区经济社会的先行发展,已经摆脱了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传统模式,进入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内生型经济增长阶段。近年来,在四个“难以为继”的紧约束状态下,罗湖率先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步入内涵式、效益型轨道,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产业优势。罗湖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着力实施建设现代服务强区的发展战略,做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两大战略服务业,壮大商贸、餐饮、旅游、文化四大主导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四大新兴服务业,服务业生态化雏形初步显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产业支撑。

  图4: 2005年罗湖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人文优势。罗湖区委区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决心大、动作快,辖区居民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率较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增强,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打下良好的理念基础。一些企业自觉践行循环经济,在节能降耗、垃圾回收利用、中水回用、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健全。《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已经颁布,但配套的实施细则不健全,相关行业标准有的尚未出台,有的难以适应市场化的运作,形成了一定的法律障碍,使得区级政府强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难以到位。

  财政资金实力相对不足。在循环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政府财政支持十分必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开发,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城区二次开发、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罗湖财力紧张,资金支撑压力较大。

  企业的主动性尚未激发。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但目前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对企业主体的引导力度不够,整体营商环境导致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公众尚未养成自觉习惯。部分居民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要使公众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养成“珍惜资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还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鼓励引导过程。

  服务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难度较大。发展服务业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和方向,但在现阶段,服务业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循环经济,可借鉴经验较少,政府直接调控的手段不多。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思路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结合罗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状,考虑罗湖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提出“十一五”期间罗湖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消费型城区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深圳市罗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规划,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坚持“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简称“3R”)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减量化”是使经济活动从源头(输入端)节约资源使用和全过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是生产中原料套用、能量梯级利用、中水回用、可修复产品再利用等;“资源化”是在末端(输出端)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坚持“三方合作”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不同领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三方共同努力,发挥各自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政府是引导者,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自主创新精神,投身于循环经济发展中;公民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三个率先”原则。“三个率先”即观念率先、政府率先、服务率先。首先,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牢固树立新的资源环境观和紧约束条件下的发展观,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其次,政府率先垂范,发挥示范作用,大力引导、扶持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循环经济理论,结合罗湖区产业结构特点,从生产者延长产品服务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两个层面优先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围绕一条主线,初步建成六大体系,实现三个明显下降、三个明显提高,使罗湖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锋城区。

  一条主线: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绿色消费型城区。

  初步建成六大体系:构建与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相匹配的政策保障体系;以金融、商贸、物流、餐饮、旅游、文化和新型服务业为主体的生态化服务业体系;以清洁生产为基础、资源高效利用的都市工业体系;以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中水回用为突破口的静脉产业体系;以梧桐山风景区和水源保护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生态体系;以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写字楼、绿色酒店、绿色旅游景点、绿色休闲娱乐场所、绿色军营、绿色社区为重点的绿色文明体系。

  三个明显下降: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废弃物产生量明显下降。

  三个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区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2010年发展指标:

  宏观效益指标:万元GDP电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2%,万元GDP水耗累计下降20%,万元GDP建设用地累计下降25%,人均生活用水量累计下降15%;

  资源效益指标:雨污管网分离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回用率≥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2%,辖区河流水质达标率超过60%;

  环境效益指标: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控制在2.5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绿化覆盖率超过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6平方米;

  社会效益指标:一次性用品消费减少率≥70%,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85%,节能型社区普及率≥70%。

  四、发展策略

  理念先行策略。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转变思想创新观念,理念先行,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活动形式,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在全区各界树立新的资源观和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消费引导策略。罗湖区第三产业高度发达,要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市场引导产业的作用,推行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以绿色消费引导绿色生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类别序号指 标 名 称罗湖区规划指标全市控制指标指标

  属性

  宏观效益1万元GDP电耗-12%(累计下降)万元GDP能耗

  -10%(累计下降)约束性

  2万元GDP水耗-20%(累计下降)-20%(累计下降)约束性

  3万元GDP建设用地-25%(累计下降)-40%(累计下降)约束性

  4人均生活用水量-15%(累计下降)-25%(累计下降)预期性

  资源效益5雨污管网分离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75%约束性

  6污水处理回用率≥20%≥20%约束性

  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95%约束性

  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2%≥92%约束性

  环境效益9辖区河流水质达标率≥60%≥60%约束性

  10空气污染综合指数2.5以内约束性

  11空气质量优良率≥98%≥98%预期性

  12绿化覆盖率≥65%≥48%约束性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16㎡约束性

  社会效益14一次性用品消费减少率≥70%≥40%预期性

  15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85%≥60%预期性

  16节能型社区普及率≥70%≥50%预期性

  绿色品牌策略。把绿色品牌作为城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品牌兴区”的战略高度,从政府、企业、社区、公众各个层面全方位打造罗湖循环经济的绿色品牌。

  科技创新策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以高新技术为基础,鼓励企业开展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增强科技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提高科技进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贡献率。

  五、发展重点

  罗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与能力,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构建第三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带动社会各层面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2006年先期实施“十大行动”、落实36项具体任务,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业区)和辖区居民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政府部门厉行节约和绿色采购,建设绿色政府;大力宣传和开展“小手拉大手”、“小习惯改变大世界”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详见***1.《罗湖区2006年循环经济“十大行动”一览表》)。2007年着力建设绿色商场工程、绿色酒店工程、绿色饮食示范街工程、绿色工业园区工程、绿色洗车场工程、绿色社区工程、绿色机关工程、绿色医院工程、绿色学校工程和绿色军营等“十大绿色示范工程”(详见***2.《罗湖区2007年循环经济“十大绿色示范工程”一览表》)。 “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酒店商场和休闲娱乐场所的节能节水工程、以人民银行大厦为核心的生态金融综合节能示范工程、商业连廊系统工程、万山-水贝和莲塘工业区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基地工程、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写字楼节能降耗改造工程、社区综合改造示范项目、交通组织改造工程、梧桐山生态景观区建设工程等十大项目,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绿色消费型城区建设。

  第三章  构建生态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是资源能源消耗低、废弃物产生量小、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根据罗湖区服务业高度密集和发达的特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传统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使之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减少服务产品与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服务业生态化。

  一、加快金融业生态化建设

  抓住深圳加快发展金融业的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市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全力推进蔡屋围金融中心区建设,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服务以及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的市场影响力,吸引一批为之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企业集聚罗湖,增强金融产业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实现金融企业的生态化管理。

  加快金融园区改造。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进行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大厦规划设计,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金融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性项目。以蔡屋围改造为契机,以建设生态化金融园区为目标,所有的新建建筑和配套设施建筑都要严格按照节能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和新型建筑材料,完善节能照明设施、中水回用设施、废弃物分类回收设施、公共服务和金融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控制容积率,确保生态绿地面积,强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目标管理和指标控制,使该片区成为集金融、办公、商业、文化、住宅为一体的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生态金融示范区。

  推广金融企业生态化管理。实施分质供水,中水回用,集中进行饮用水和中水回用两套供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选择安装节水器具,达到节约用水和降低用水支出的目的;加强废弃物分类回收,在各金融企业办公场所设置专门分类回收设施,设施分布率达到90%以上,集中回收处置;厉行节能降耗,鼓励既有金融企业对电梯、照明、空调等耗能设施进行节能改造;将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理念融入金融企业日常管理中,鼓励金融企业自觉进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推广金融企业生态化管理,降低金融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完善金融产业链条。以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为核心,营造金融机构集聚氛围,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入驻罗湖;在完善金融产业链方面,加大对金融服务机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产品设计、软件系统开发和维护、票据清算等专业化服务,以黄金交易市场备份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黄金交易市场和贵金属造币行业的可行性研究;优化金融中心区综合环境,完善金融中心区的功能与结构,将其建设成为全市的金融服务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金融监控中心和香港国际金融业的后台服务基地。

  二、优化整合商贸、物流业

  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整合商业资源,不断完善商贸中心功能,增强商业旺区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以优化大“金三角”核心商圈购物环境和综合改造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为重点,把罗湖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实施商业连廊系统工程。建设商业连廊,连接核心商业楼宇,促进商圈之间的衔接和互动,形成人车分流的立体化商业空间布局,以大流通实现商业潜能的大释放。通过建立连廊系统,使商业楼宇全面盘活、商业空间全面拓宽。抓紧规划建设连接人民南片区、东门片区和宝安南片区的市政商业连廊,促进三个商圈之间的衔接和互动,将大“金三角”商圈连成一体,打造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业态最全、人气最旺、含金量最高的核心商圈。2006年底首先完成人民南片区7条商业连廊建设。

  推行节能综合改造。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的综合改造,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空调设施,调高空调温度;采用LED灯光节能工程,使用节能灯具,实施电梯节能改造,安装节水器具等措施,到规划期末,商场节能率达20%以上。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率先建立起经营者责任制,实现“污染者付费、清洁者受益”,强化经营者责任意识,开展节能降耗的技术创新和绩效管理,同时拒绝销售过度包装产品,逐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鼓励使用环保型纺布袋或消费者自带购物篮、购物袋,把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落实到经营的各个环节,把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变成经营者的自觉行为。

  完善二手物品交易市场。在现有旧货交易市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管理,合理布局,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汽车及其饰品、旧家用电器、旧办公用品、旧家具、旧工艺品、旧机械等专业物品交易,完善消费品供应链,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实现产品再利用和再循环。在完善东门文具书刊跳蚤市场、黄贝岭古玩城旧货市场、红领巾跳蚤市场的基础上,选择3~4个大型社区作为试点,由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牵头组织,在社区公共场所不定期开办旧家庭用品、旧玩具、旧教材、旧书籍、旧文具等跳蚤市场。

  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以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调整功能定位为契机,对闲置土地、临时建筑和烂尾建设工程搁置用地进行清理整合,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园区路网建设、公共交通等专项规划,加大物流园区交通综合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能力;笋岗片区要重点打通微循环,增加和完善公交线路和停车位设施,缓解专业市场人流和物流压力;清水河片区重点开展道路系统改造和交通设施规划建设。

  创新商贸物流业发展模式。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和高效率建设城市配送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新建或扩建的专业市场、物流配送设施等要考虑节能、节水、节地和中水回用等,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物流,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加快园区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引导和约束物流经营者在物流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抑制环境污染的产生,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活动中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水平。开展冷库节能试点工作,以清水河物流园区内现有的中转冷库为试点,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冷库节能改造,试点成功后加以推广。

  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建立健全回收物流业市场,培育和壮大逆向物流专业化企业,鼓励销售商和生产商之间签订以旧换新协议,在消费者、销售商和生产商之间开辟废旧物资回收的绿色通道,将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及时收集、分类、包装、搬运等,并交有资质的专业企业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三、推进酒店餐饮、旅游娱乐业改造升级

  以节能节水和垃圾分类回收为重点,分层次改造老宾馆、老酒店和老餐馆,不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少用或停用一次性物品,减少废弃物产生量,降低运营成本,大力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形成多样化服务特色;新建酒店、酒楼严格执行相关行业标准,逐步形成绿色竞争力。大力发展城市特色旅游,完善旅游与购物、娱乐、文化互动结合的旅游产业链。

  加大酒店综合改造力度。在现有酒店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改造力度和范围,大力推进EMC(合同能源管理),以照明、电梯、供冷、供热系统的节能和酒店外墙玻璃以及楼宇智能化控制为改造重点。鼓励新建酒店和有条件的现有星级酒店安装节水器具、中水回用设施和空调废热回收装置。到2010年,所有具备条件的星级酒店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争取70%以上的星级酒店加入到绿色饭店行列。

  倡导餐饮业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鼓励餐饮企业少用或停用一次性餐具,多用可循环使用的金属餐具或符合卫生标准、可降解的其他餐具。规划期间,辖区内相对集中的餐饮食街、职工和劳务工餐厅淘汰一次性餐具,到2010年,每个街道办事处都要创建一条绿色餐饮示范街。

  引导绿色都市旅游。优化旅游环境,结合“金三角”商圈改造,配套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品味、节能、高端的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娱乐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以强化梧桐山生态保护和构建自然生态体系为核心,按照“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的原则,有序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开展娱乐场所节能、节水改造和污染整治。到2010年,辖区内歌舞厅和桑拿场所强制安装节水器具和节能灯具,进行空调、电梯等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桑拿场所以节水改造为重点,歌舞厅以节能和噪声污染整治为重点。

  四、发展文化及高端服务业

  大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文化创意产业,全力打造“创意罗湖”,以文博会为载体,助推罗湖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罗湖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10%。发挥罗湖专业服务业的优势,着力发展知识型、生产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和放大罗湖服务业功能。

  打造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重点构建创意策划、公共技术生产、播出制作、产品内容交易、人才交流5大平台和动漫游戏节目制作、技术服务、版权保护及音像发行、国际合作制片及项目管理、剧作拍卖交易、动漫师资鉴定测评及培训、衍生产品开发、动漫游戏数据集散8大中心。形成影视动漫研发、制作、播出、节目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和动漫人才培训的大产业平台,并逐步构建和完善动漫产业链。

  将立新路改建为特色文化街区。以我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及东门商圈改造升级为契机,将原来以美容美发用品批发为主业的立新路街区改建为以图书、报刊、音像、古玩、字画、工艺品等文化产品销售为主,集文化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充分发挥行业聚集与辐射带动效应,以该特色文化街的文化产业项目为主体,准确定位经营业态,通过各类优惠政策支持,引入适合街区经营模式的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形成示范街区,吸引消费群体,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罗湖区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

  推动设计产业发展。依托金融、商贸、餐饮和文化等优势产业和消费城区的功能,扶持和推进设计成果的产业化,重点发展黄金珠宝首饰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音乐创作等领域,使罗湖成为深圳设计产业集聚地、高级设计人才培训基地和设计文化的传播推广平台。

  打造专业服务机构“洼地”。通过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和提供优质服务,突出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专业服务业集聚和发展的环境,吸引国际著名的会计、审计、律师、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进驻辖区,同时鼓励现有机构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使其与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发挥信息化和知识型服务业的联动作用,完善城区宽带网,促进网络服务业的发展;以扶持环境科技咨询、研发、环境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等服务为重点,力推科技服务,并逐步形成服务业的新特色,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创建环境科技服务园。通过厂房再造,整合楼宇资源,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科技服务园,服务园的供水、供电、污水及废弃物处理、照明、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遵照节约与环境友好原则进行设计,采用新型材料、新能源和先进技术,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把入园企业准入关,重点引进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认证、技术咨询服务、环保设施运营、环境技术交易、环境保险和环境教育培训服务机构等;加强园区管理,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形成优美、整洁、舒适、高效的新型服务业园区。

  第四章  推动都市工业生态化

  以促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为基础,以兴建生态型都市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加快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生态化建设为重点,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具有罗湖特色的生态型都市工业。

  一、全面促进清洁生产

  在黄金珠宝、电子电器制造、啤酒制造、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以推行绿色技术为核心,加速淘汰清理污染重的落后工艺与装备,推广采用无害、低毒、废弃物回收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依法清理关闭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污染环境的企业。到2010年,全区工业企业80%以上实施清洁生产,重点耗能大户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面达到100%;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落后工艺、技术、设备淘汰率达70%;企业ISO14000认证通过率达60%以上。

  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07年,选择污染较重的2~3个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工作,拟定清洁生产示范工作方案;通过示范,推动全区清洁生产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到2010年,基本实现辖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使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建立科学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分行业、按类别开展企业清洁生产状况的评价,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清洁生产技术。对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如下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程考虑,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体现污染预防思想,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物量;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既要考虑到构架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在使用时容易获得较全面的数据支持。

  推行排污企业公告制。在全区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上,定期公布不达标排放污染物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和达标排放污染物、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减少污染排放或污染物“零”排放协议的企业名单。同时,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环境信息等级评定试点工作。

  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或排污总量超过环保部门核定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核。对不按政策法规规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不公布或不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建立网上数据库和服务平台。设立清洁生产专家库、建立服务网,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进行指导,为中小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此外,要加强清洁生产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利用国内外清洁生产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二、大力推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

  依法推进节能监察。依据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继续推进节能监察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测评工作。通过对用能单位的监测管理和能效测评,帮助企业分析用能状况和设备能耗情况,为挖掘节能潜力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合理用能。

  重点扶持节能降耗示范项目。选择重点用能单位作为节能降耗的试点,给予政策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效益评价体系、成本及物资核算管理体系等;全面降低能耗、物耗、水耗指标,为全区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建立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报表制度,及时掌握能耗信息,查找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单位GDP能耗、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各重点耗能企业电耗等指标,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对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企业,给予表彰。

  三、建设生态型都市工业园区

  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高科技推进,进行集中生产和园区改造,建成一批结构优良、设施配套、科技密集、环境优美的生态工业园区。依托区位显要、人气鼎盛、商贸繁荣、金融业集中、物资集散和部分传统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无噪音、无污染、耗水少、运量小、吸纳就业多的都市工业。到2010年,各生态工业园区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20%以上。

  加快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生态化建设。严格执行《深圳市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入驻企业标准》(深府办〔2004〕229号),优先引进符合深圳市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产业规划和功能规划的总体要求、实施GB/T24000-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CTA环保产业认证的企业以及使用清洁生产导向目录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企业入驻万山—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鼓励产业集聚地范围内的黄金珠宝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在黄金珠宝加工中的应用,从资源综合回收、工业“三废”循环使用、产业链延伸和补充三方面入手,不断挑战黄金珠宝业的资源综合回收极限,努力实现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双赢。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置换建设。通过对莲塘工业区进行改造和产业置换,逐步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置换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的低附加值传统产业,打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最终形成以计算机、电子通讯、微电子、IC设计、软件、以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企业群体。

  科学筛选和确定入驻企业与项目。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链接不同的产业与企业,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企业共生组合,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守底线,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市、区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满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补链、接网需要,严把企业准入关,坚决否决污染环境的项目。

  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垃圾分类回收、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回用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园区水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垃圾综合回收利用等生态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管网设施建设,使园区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符合有限空间活动强度和对环境影响的要求。

  建立都市型生态工业考评体系。制定具有罗湖特色,科学性、简易性、可操作性的《罗湖区都市型生态工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园区水、电、土地等资源消耗指标,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废弃物回收处置指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以及管理、技术等软件指标。

  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新技术。扶持园区企业加快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鼓励园区企业申请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配套资金用于开展节能环保、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应用型科研课题研究,支持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新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推广新能源、新技术在园区企业的应用,提高产能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第五章  大力发展静脉产业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逐步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

  一、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严格执行我市即将出台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通过在餐厨垃圾产生、清运、处理等环节实行申报制度,逐步规范餐厨垃圾管理。探索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使餐厨垃圾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到2010年,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申报率达70%以上。

  建立餐厨垃圾申报制度。由城管部门对全区所有餐厨垃圾产生、清运、处理单位建立信息档案,负责监督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餐厨垃圾的产生单位须定期申报产生种类、数量、流向,清运单位须定期申报清运来源、数量、处理去向,处理单位须定期申报清运来源、数量、产品流向、运行数据。

  加强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制定餐厨垃圾分类收集标准,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设置符合标准的餐厨垃圾收集容器,按标准分类收集。废弃食用油脂容器还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规范餐厨垃圾清运处理。欲从事餐厨垃圾清运、处理业务的企业法人必须获得城管部门的资质认证,餐厨垃圾清运时实行完全密闭化运输,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安全控制措施。

  推广餐厨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技术。鼓励科研机构进行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选择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餐厨垃圾堆肥处理及生物处理等新工艺的试点。建设餐饮行业地沟油综合回收利用基地,对回收的各类油水混合物进行加工,生产硬脂酸及生物柴油等产品。

  鼓励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制定奖励措施,对在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或荣誉奖励。

  二、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立居民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三级垃圾回收利用体系,保证生活垃圾得到最大程度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在全区所有社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到2010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在全区所有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垃圾分类收集箱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两类,并在垃圾箱表面制作明显的标志;居民小区按每栋楼设置一至两套垃圾分类箱,主要商业街区和旅游风景区垃圾箱间距不超过50米,一般道路或街区垃圾箱间距不超过100米。

  构建三级垃圾回收体系。建立居民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三级垃圾回收利用体系,保证生活垃圾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居民家庭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够循环利用的,提倡反复使用,其余垃圾应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应进行第二次分拣,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后送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应进行第三次分拣,将可回收利用的部分进行加工处理,使生活垃圾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垃圾最终填埋量。

  推广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推进生活垃圾生物转化利用,发展堆肥、发酵等生物转化技术,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采用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实现就地生物转化;推进生活垃圾能源转化利用,继续发展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扩大垃圾焚烧处理规模,提高垃圾焚烧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力配合市里建设清水河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

  培育环卫作业服务的市场化机制。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办分离,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推动市场运作机制和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规范市场运作,维护市场秩序,积极培育和发展环卫作业专业服务市场,使环卫作业服务按定量、定额、定价的原则有偿收集、运输和处置。

  三、完善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点,形成多层次的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加强旧家电、办公用品、家具的循环利用,重视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的再生利用,构建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完善各种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系统,建设废旧物品交易市场,建立废弃物回收处理基地,形成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2%,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到95%。

  加强工业垃圾回收利用。建立废旧纸品、塑料、橡胶、金属等工业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统一规范废旧物品“储存点”和“分拣整理场”等形式的工业垃圾回收利用网点,形成多层次的工业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一批加工处理中心,通过合理的加工利用,减少和避免工业垃圾在收购、加工、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实现良性循环。

  鼓励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综合利用分拣、集中、重新加工等技术对城市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筛选,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建筑垃圾实施再利用、再开发,加强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

  推广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对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科技开发的投入,支持有影响、有带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尤其是那些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偏低,但社会效益显著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充分应用新技术,全面改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开拓新的运用领域和运用途径,实现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第六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区

  坚持节约和循环利用并举,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降低地耗、能耗、水耗,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区。

  一、促进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意识,在机关、社区、写字楼、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节能改造,调整能源使用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0年,辖区90%以上居民家庭使用节能器具,80%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完成节能改造,新建建筑100%严格执行50%的节能标准,20%的既有建筑进行以电梯和中央空调为重点的节能改造。

  强化机关节能。在全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进行节能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EMC)节能机制,带头推进太阳能技术应用,2007年先期完成罗湖管理中心大厦综合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控制车辆规模,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降低公务用车油耗。尽量使用节能、环保办公用品,各类评比、竞赛和表彰活动一律用奖状、荣誉证书替代奖牌和奖杯,公务员和工作人员带头使用环保名片。切实转变机关工作方式,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

  推动社区节能。新建住宅区强制安装节能灯,既有住宅区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改造,到2010年,50%的现有住宅区完成节能改造。居民家庭树立节约意识,养成随手关灯、避免家用电器长时间待机等好习惯。鼓励居民购买节能环保家电,尽快实施“燃改气”工程。倡导居民树立减量化和无害化装修理念,以健康舒适为标准,注重节能、节材和环保,营造温馨宜人的家居环境;鼓励居民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推广写字楼节能。树立建筑物生态设计理念,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使建筑物在生命周期中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及其他原材料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在建筑规划和单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采用自然光,合理设计照明点,小区公共建筑部分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并安装自动控制设施。推行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使用粘土砖,推广使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推广使用太阳能。辖区内新建建筑严格执行50%的节能标准,未达要求不发放施工许可证,建立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新建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光热设备,光电设备视具体情况酌情考虑。

  加强道路交通节能。以春风路灯光夜景工程、东门商业街和火车站广场路灯为试点,逐步推广使用太阳能灯。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尝试在商业繁华街区运行混合动力巴士或电动巴士,采用新技术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逐步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同时,改善交通组织,提高通达速度,减少机动车怠速时间。

  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LNG资源,在有条件的写字楼、医院、学校、新住宅小区推广使用燃气空调。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选择蔡屋围金融大厦和大望社区作为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利用示范点,逐步在辖区推广。以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为试点,进行生物质能发电尝试,进一步扩大垃圾发电规模。

  二、推行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遵循“开源节流、重在节约”的原则,充分、合理、节约利用水资源,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水循环系统。

  推广安装节水器具。根据节水型器具目录,鼓励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安装节水器具,政府机关率先使用节水设备。到2007年,辖区内所有机关、医院、学校安装使用节水器具,成立区节水中心和排水中心,加强用水大户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到2010年,60%的写字楼完成节水改造,人均生活用水量累计下降15%,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85%,节能型社区普及率≥70%。

  实施中水回用工程。2008年完成罗芳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将罗芳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做深度处理,达到城市景观用水标准,其中大部分水量作为景观用水注入深圳河,改善深圳河生态环境,小部分水量作为沿河北路、沿河南路、新秀路、东湖公园和罗沙路(西段)的绿化用水,以及沿途公共厕所和垃圾站的清洗用水。实施莲塘片区中水回用工程,充分利用已建成中水处理设施,增加泵站和管网,供给莲塘片区绿化和环卫用水,推动莲塘河水质的改善。鼓励洗车厂使用废水利用一体化设备,2007年选择30家大中型洗车场为试点,推广洗车水循环利用。

  启动城中村污水分散式处理回用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分散式处理回用一体化设备,为远离市政管网的用户解决“自来水上不来,污水出不去”的难题,实现城中村生活污水的就地收集、处理和回用,减少优质水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到2010年,80%的城中村污水纳入市政管网及就地处理、回用。

  做好雨洪资源利用试点。做好华景路排洪渠雨水回用的试点工作,为莲塘片区提供绿化和环卫用水。加快小坑水库开发利用,增加一倍库容,力争在移交后一年内建成雨洪利用系统,满足该片区的绿化和环卫用水。因地制宜建设储水窖、注水井等设施,建立雨水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灌溉绿化。

  加强用水节水监督检查。尽快设立节水管理机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协调和推进全区节水工作。加强建设项目节水审查,加强用水评估报告审查和节约用水设施的竣工验收,根据相关法规对年设计用水量3万吨以上的用水大户以及新建项目实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开展节水宣传和节水先进单位评比工作;配合市政府建立节水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节水管理。

  三、强化土地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

  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潜力、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0年,力争万元GDP建设用地比2005年累计下降25%。

  加强城区开发“深度”,全面“刷新”罗湖。罗湖区建设开发早、建筑密度大、土地资源匮乏,“城市装修”是挖掘城区二次开发“深度”、打造“功能罗湖”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用少资源和短时间实现城市功能升级与再造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期间,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做好旧城、旧村和老工业区改造规划,重点通过“连廊”和“城市装修”等工程,实现空间置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高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创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广泛动员、协调商家和业主积极参与“城市装修”,以商业街区为重点,翻新建筑物外立面,整顿广告招牌,建设灯光工程,力争在两三年内将罗湖金融商业片区和主要街道全面“刷新”。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快盘活存量土地。按照《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集约用地为目标,重点完成蔡屋围老围改造,建设金融产业园区;完成田贝村改造,建设家居装修建材集散市场;围绕水贝—万山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地建设,完成水库新村局部拆迁改造和水贝村局部拆迁建设;围绕罗湖口岸、莲塘口岸建设和发展,完成西岭村南区、罗湖村改造等10个城中村拆建项目,实施集约化综合改造,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第七章  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

  实施政策与投入倾斜,全面改造环境基础薄弱的老住宅区、城中村和“插花地”,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加强梧桐山和深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争取到2010年,辖区河流水质达标率超过60%,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控制在2.5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绿化覆盖率超过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6平方米。

  一、推进老住宅区综合整治

  在完成所有老住宅区架空管线贴墙下地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对社区道路、灯光进行全面改造,让社区逐步实现路平、灯亮、环境整洁。对辖区内建筑密度较大、管理分散的老住宅区进行环境整治,拆除分散围墙(围栏),以居委会为单位建立新围墙(围栏),整理新围墙内用地,腾出空间作为停车场、居民休闲用地或绿化用地,改善老住宅区围墙景观,完善用地功能。用市场机制改革基层管理体制,由物业管理公司代替政府完成部分基层管理事务和社区服务,减员增效,节约行政成本。全区172个老住宅区的环境综合改造及引进物业管理工作2006年内全部完成。

  二、加快城中村有序改造

  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存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近期重点实施城中村架空管线贴墙下地,完善消防工程,消除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主要包括改善建筑外观、公共空间、市政公用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等。结合城中村实际,重点发展商贸、文化、娱乐项目及配套公寓等,降低住宅开发强度,减少人口规模,严格控制项目开发容积率,将城中村改造成为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进步的产业村。2006年完成城中村的达标创建任务,“十一五”期间争取完成改造整治项目31个,改造整治面积约680公顷,到2010年,彻底消除城中村“脏、乱、差”等诸多隐患。

  三、完善插花地城市管理

  规划插花地综合改造,全面实施消防整治和外围市政道路改造,逐步解决市政设施和公共配套“历史欠账”,缩短与中心城区的差距。在推进危险边坡治理和消防整治工程的同时,全面开展供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和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基层管理组织。把“清无”行动与出租屋清理整治、物业管理进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使插花地逐步纳入健康、有序管理的轨道。近期重点推进插花地市政消防应急安全设施建设。

  四、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加快老住宅区、城中村、插花地的地下管网改造,逐步实现污水截排和雨污分流。在整治布吉河、莲塘河、深圳水库排洪河的同时,重点推进黄贝岭、南湖、大望、梧桐山、笋岗、莲塘片区等条件成熟片区的雨污改造。到2010年,雨污管网分离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

  五、加强重点生态片区保护和建设

  制定建设生态城区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严把产业准入关,严格限制不符合生态要求的项目,坚决清理大望、梧桐山生态保护区内的无牌无证门店、非法加工厂以及其他污染源,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将保护区内的老住宅、老厂房和现有的临街楼宇进行升级改造,集中建设配套设施,打造集生态旅游、运动娱乐、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休闲风情街。加大山体、山林、水体的保护救护力度,提高绿色景观、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九里坑-长排径-大小坑水库-银湖生态片区和围岭公园-洪湖公园-人民公园生态景观走廊、深圳水库-东湖公园-沙湾河生态景观走廊建设,全面提升片区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区。

  第八章  创建绿色消费型城区

  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清洁生活”理念, 尽快形成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自觉行为,形成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断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健全绿色消费机制。开展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创建绿色罗湖品牌。

  一、增强绿色消费理念

  推广绿色消费经验,宣传绿色消费政策、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表彰推广绿色消费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逐步让广大市民接受绿色消费理念并自觉实施绿色消费行为。

  在校园普及绿色消费知识。编制普及绿色消费知识的教材和读物,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活动,使中、小学生从小接受绿色消费理念,逐渐养成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十百千万”、“十万小手拉大手”、循环经济产品进社区巡回展等活动,并进一步加强各类相关活动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专题报道,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现场报告会、科普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以活动周、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在机关、企业、医院、商场、餐饮酒店、旅游景点、社区等多种场所,针对干部、职工、员工、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形式,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使全民理解、支持和参与绿色消费。

  二、完善绿色采购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即将修改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根据罗湖的实际情况编制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和标准,利用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绿色采购监督。2010年,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绿色产品占40%以上,绿色产品价值占采购总价值的40%以上。

  编制绿色采购目录和标准。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载明对产品节能环保要求、合格产品条件和节能产品优先采购的评审标准,增加节能环保评分因素和所占分值比重,将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识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绿色品牌认定或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等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范围。

  建立绿色采购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统计体系,提高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效能,定期在政府网站公布政府绿色采购实际执行情况,建立人大和公众等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

  三、健全绿色消费机制

  鼓励公众使用绿色环保标识生活用品,加强绿色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的执法监管,努力提高绿色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制定绿色消费激励约束机制。采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绿色消费机制和消费者责任制度,鼓励购买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绿色环保标识产品、无公害标志产品、能效标识产品和简化包装产品,明确消费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辖区居民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鼓励使用环保型布袋或自带购物袋,减少浪费资源,减轻环境压力,力争到2010年,一次性用品消费减少率≥70%。

  加强绿色消费监管。加强以食品、药品为重点的商品市场监管,加大打假工作力度,对不合格食品、药品统一实施无害化处理。消费者权益组织要定期向消费者推荐绿色产品,卫生部门要加强产品安全的监督监测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获证产品质量并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提高老百姓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和消费信心。

  四、打造十大绿色品牌

  制定打造绿色品牌的活动方案和品牌标准,规范绿色品牌授予机构的资质要求,形成打造绿色品牌的良好机制。

  建立绿色品牌评估制度。由有资质的机构,根据绿色品牌标准,每年对绿色品牌进行评估,对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整改。

  打造十大绿色品牌。以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写字楼、绿色酒店、绿色旅游景点、绿色休闲娱乐场所、绿色军营、绿色社区等为主题,打造十大绿色品牌。每类品牌评选出若干家示范单位作为形象代表进行推广宣传,并给予一定奖励。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范围。进一步学习循环经济理论,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规章、成功做法、典型案例、技术突破等,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泛宣传活动,让循环经济理念深入民心,使践行循环经济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全区中、小学教育。组织力量,编制教材,将循环经济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开展百名教师宣讲循环经济知识活动,让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带动全民理解、支持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地区以及市内各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借鉴及推广成功经验,不断引进有利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或项目,为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二、完善政策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产业导向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行业标准,优先发展循环经济。

  制定符合罗湖实际的配套措施。在区级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推进老工业区升级改造、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制定进一步做强服务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加大执法力度。对资源高耗、污染严重、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强制推广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审核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对不能达到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三、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设立区政府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建设和推进循环经济项目,鼓励和扶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清洁生产、产业升级改造、发展新兴产业,表彰和奖励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吸引民间资本发展循环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加大公共财政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并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支持一些经营好、符合上市条件的资源回收企业上市,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再生资源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示范项目,优先安排技改投资并给予财政贴息。

  四、整合网络资源,搭建信息平台

  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化建设。充实和完善政务信息网,实现区委、区政府的信息、公文等网上的流转、下发,实现督查工作网上的报送、汇总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无纸化办公,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资源、能源。

  合力搭建循环经济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使之涵盖区、街道发展循环经济综合信息、管理信息、政策法规、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典型案例、废旧物资交易信息等,成为综合信息发布中心,政府、企业、市民互动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

  继续加大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强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议,依托互联网和宽带网,整合社区信息资源,以固话、手机、小灵通、短信等为载体,对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资讯进行数字化整合,为社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电子平台。

  五、加强组织保障,健全考核监督

  加强组织与领导工作。成立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区发改局、环保局、贸工局、科技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决策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事项,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循环经济工作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和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要由一把手牵头,明确具体部门和专人负责循环经济的具体工作。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工作责任制中;构建科学的能耗统计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

  加强咨询顾问工作。聘请一批科技、环保、节能、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咨询和决策顾问的作用。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罗湖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的通知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30 13:19:17重新编辑
横岗镇13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6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9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村3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龙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西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银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三角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横坪东路935号大福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旱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樟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排榜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四联排榜嘉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金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金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莲塘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街道办荷坳金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岗镇埔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黄阁坑大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村龙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荷坳村金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西坑西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排榜村三嘉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大万村奔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保安村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简龙经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洋河新区2020年第七批以工代训补贴名单公示
  2. 广东超95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获得蓝绿牌
  3. 沈跃跃率队来粤检查公证法实施情况推进公证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
  4. 省委书记专题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在广州召开把防控措施严而又严落细落实落具体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李希马兴瑞王伟中出席会议
  5. 李希马兴瑞到广州调研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防控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6. 我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启动16所高校地方专项拟招1950人
  7. 广州市国企资产总额突破5万亿五大核心产业资产总额占市属国企的50
  8. 省教育厅中小学校3月2日大学3月起开展线上教育
  9. 东莞校企合作洽谈会云上启动运用大数据使供需双方更精准对接
  10. 王伟中主持召开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工作协调对接会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合作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11. 佛山发起村改总攻坚力争3年拆除低端村级工业园138万亩破旧立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2. 马兴瑞赴汕头潮州揭阳调研粤东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工作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促进粤东地区一体化发展
  13. 徐州客商来洋考察
  14. 政管办多举措解决办事难题
  15. 深圳二手房交易四连跌创近17个月新低
  16. 仓集办事处六***五机制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17. 净空气保蓝天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18. 洋河新区工业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成交
  19. 洋河新区上半年521工程及千百亿级产业培育中多项指标超序时进度
  20. 洋河新区召开党工委会议传达贯彻省市相关会议精神
  21. 洋河新区召开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推进会
  22. 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洋河样板
  23. 洋河新区服务设计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24. 广东机动车保有量逾3200万辆
  25. 2018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发布我省节水工作成效明显三大用水指标连续15年下降
  26. 欧阳卫民会见捷克客人
  27.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的决定
  28. 夜间施工网上公示信息表
  29. 洋河新区111月份累计安排民生支出906亿元
  30. 点亮路灯照乡村亮化工程暖人心
  31. 暴雨天气洋河新区防汛排涝在行动
  32. 苏州科赛集团来我区参观考察
  33. 综合行政执法局着力打造提升洋河城市夜景亮化
  34. 创新举措确保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35. 粤今年首场国企招聘会举办提供逾7000个优质岗位
  36. 2020年广东省体育产业报告发布粤体育产业总规模占全国近15
  37. 我省3月31日起进入汛期清明期间将有大范围降雨
  38. 广东力争9月底前实现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39. 李希马兴瑞调研茅洲河综合治理情况深化污染治理工作巩固拓展治理成效推动全流域实现秀水长清
  40. 广东等十二省市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结果互认互享一盘棋提升合力
  41. 广州优化服务全力保障广交会顺利举行一线服务保障人员100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42. 马兴瑞出席广东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争当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
  43. 深圳充分挖潜红色文化精心策划多项重大党史题材文艺作品
  44. 阳江以小切口整改增强群众获得感
  45. 洋河新区召开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46. 亩产14267斤我市超级水稻再添新军
  47. 洋河新区召开第四次党政联席会议
  48. 监察审计局打好阳光扶贫攻坚战的思考与建议
  49. 洋河新区召开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50. 旅游交通建设局扎实开展消防验收工作
  51. 洋河新区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强化
  52. 综合行政执法局三举措开展烟花爆竹禁燃工作
  53. 民法典精神渗入广东依法治省工作广东之治走向深入
  54. 新版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发布一批新发现的广东特有物种入选
  55. 连续强降雨后须防山洪等地质灾害广东发出紧急通知
  56. 广东省属企业2019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57. 陈良贤到东莞开展疫情防控与交通安全检查
  58. 省政府召开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59. 陈良贤到汕尾开展定点联系工作调研
  60. 河源将新增一条出省高速通道龙寻高速力争2023年底建成通车
  61. 粤查涉疫案件7300余起
  62. 惠阳吉他嘉年华11月27日晚开幕全球14吉他产于此
  63. 广州拟在这7个行政区实施差别化入户入户学历门槛放宽至大专
  64. 苏宿工业园区户外广告设置许可公示
  65. 洋河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主体责任约谈会
  66. 洋河新区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
  67. 文旅集团多措并举做好固定资产管理
  68. 市洋河新区组织收听收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
  69. 山东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领导来我区考察
  70. 冯岩七一前夕来我区走访慰问老党员
  71. 经济发展局党支部党员前往泗洪县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72. 洋河新区财政局拨付2019年中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7739万元
  73. 广东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方案出炉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为适应期
  74. 第八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交流营启动
  75. 广东首次开展森林防灭火桌面现场应急演练
  76. 广东率先推出15条措施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今年扩招50
  77. 今年1—11月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44
  78. 由广东省卫健委从省内20余家公立医院选派人员组成首支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全员抵港
  79. 我省派代表团参加北京世园会7月11日至13日将举办多场活动展示广东形象
  80. 粤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超15万亿元排全国首位缴存政策惠及中低收入群体
  81. 广东纪念叶剑英同志逝世35周年
  8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马兴瑞贺一诚出席并讲话
  83. 汕头港海关截获一批涉嫌侵权磁铁
  84. 商城县来洋考察
  85. 公安分局召开法制工作推进会
  86. 洋河新区组织近千名干部职工观看影片金刚川
  87. 玫瑰花开百姓美了
  88. 洋河新区召开党工委会议
  89. 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城市技术考核组来我区观摩
  90. 宿迁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今日在洋河农业嘉年华举行
  91. 新区纪工委召开监督推进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92. 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93. 广东深入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三年升级改造1902家农贸市场
  94. 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9月起施行数据资源产生财产权益可依法交易
  95.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96万人广东以工代训补贴70亿力度冠全国
  96. 广东为企业节省用地成本近800亿元
  97. 国家统计局2020年第1统计督察组进驻广东省开展统计督察
  98. 广东省举行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第十九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努力打造数字农业硅谷创建现代种业高地
  99. 2022版穗岁康11月1日起投保
  100.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