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2011年增城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1102)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04日发表  


  ——2011年11月2日在增城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叶牛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增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党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增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规划实施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战略,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增城模式,成为***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增城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增城成为全省第一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市,为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全市综合实力在科学发展中稳步提升,经济质量在转型升级中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在一体融合中深刻变化,人民生活在共建共享中逐步改善,社会建设在统筹兼顾中快速发展。

  ——这五年,我们保增长、促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整体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6亿元,是2005年的2.14倍,年均增长16.53%;工业总产值1520.5亿元,是2005年的2.43倍;农业总产值72.4亿元,是2005年的1.31倍;全市财政总收入158亿元,是2005年的4.6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88亿元,是2005年的3.0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71亿元,是2005年的2.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亿元,是2005年的2.47倍;外贸出口总额23.98亿美元,是2005年的2.63倍。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领跑全省,由“十五”期末的全国第19位跃升到第9位。

  ——这五年,我们调结构、促转型,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们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出台了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促进机制创新和管理精细化。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4.2亿元,是2005年的2.37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96.9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41%,比2005年提高24.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75.97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全市税收收入103.55亿元,实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培育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19件、广州市著名商标47件,企业品牌经营意识明显增强。五年来先后依法关停500多家水泥、线路板、洗漂印染、电镀、砖瓦陶、采石采矿等污染耗能企业,查处和整治无证照经营2.7万户,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我们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培育9家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20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增城十宝”特色农产品品牌,3个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五年,我们建载体、招项目,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紧紧抓住增城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契机,统筹全市科学发展,采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土地征用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汽车产业基地、LED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研发创意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平台,产业发展承载力明显增强,为产业项目落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力支撑。五年共引进优质项目182个,总投资580.54亿元,形成了以广本、北汽两大整车项目为核心,集聚了广本研发中心、福耀玻璃等30多家汽车研发、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物流配送企业的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9家整车生产企业、29家零部件生产和研发企业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博创机械、科利亚农业联合收割机等项目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晶元光电外延片及芯片项目、阿里巴巴华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国际太阳能科技投资公司太阳能光伏基片、中电投太阳能电池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地位的产业龙头项目先后落户,LED、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部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以荔城新城市中心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大力开发新型社区,另一方面吸引富港东汇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落户发展,既发展了城市经济,增强了城市功能,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北部限制工业开发的生态产业区规划建设白水寨、小楼人家、湖心岛三大景区,以现代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生态产业蓬勃发展。随着锦绣温泉城、金叶子酒店以及一批旅游酒店和生态休闲项目的落户建设,北部高档酒店群初具规模,旅游承载力不断提高,增城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市、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市,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这五年,我们打基础、造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目标,统筹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宜居城乡建设。我们投入84亿元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改造141公里城市主干道路;对城区、镇区共66条107公里的市政道路进行改造;全面整合撤并市域荔三、小楼、郑田3个二级公路收费站;积极配合推进广河、增从、北三环等高快速路规划建设,并同步规划建设与市域道路相衔接的8个出入口连接线,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新建农村水泥路671公里,改造50座农村公路桥梁,全市道路通达性明显提升。积极争取广州地铁13号线、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汕铁路等一批轨道交通汇集增城,形成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增城将很快拥有广州的地铁、珠三角的城际轻轨和全国的高铁,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系,增城区位交通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五年来,我们共完成15项输变电工程,新投产8座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129.2万千伏安;与广州同网同价的天然气工程、全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无线城市建设工程等工作正抓紧推进。我们实施公园化战略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增江画廊、天然沙滩泳场、鹤之洲等一批重要景观生态工程,增江画廊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在全省率先建设257.91公里绿道和21个绿道驿站,生态建设体系不断完善,荣获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共投入32.9亿元完成水南涌流域、西福河、二龙河等总长125.33公里的河涌综合治理;建成6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和77条村庄110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7%,农村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3%,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大力推进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全市日供水达到28.9万立方米,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投入2.85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城乡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增城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城乡环境更优美。我们以举办龙舟、飞碟、体育舞蹈等亚运赛事,以及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活动为契机,把提升城市建设管理运行水平融入到办赛会中,把培育和提升全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融入到办赛会中,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运行和赛时运行保障体系,出色完成两大盛会的筹办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中外来宾的高度评价,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升。

  ——这五年,我们惠民生、增福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五年来,我们坚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财政资金142亿元,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35%提高到2010年的73.28%。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3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5.2%和103.82%。我们以北部三镇为重点,以镇区、园区和典型村庄为龙头,投入9.68亿元,推进73个名镇名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市10941户贫困户、2***52名困难群众中,分别有4059户贫困户、8119名困难群众达到脱贫标准;1***个贫困村中已有69个达到脱贫标准。我们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民政、住房、就业、医疗、教育扶助六大保障体系。全市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6500多名镇办企业职工参加社保,1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起城镇老年居民养老金和城镇居民、“三无”人员、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增长机制;实施70岁以上老人长寿保健金发放制度。构建大住房保障体系,建成2731套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动迁安置房、外来工公寓等保障性住房16.54万平方米。创建33个充分就业社区和19条充分就业村,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6.7万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加快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成中山大学博济医院、4间镇级医院建设以及127间村级卫生站标准化改造;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覆盖率达到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费用封顶线由2005年的3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0万元。投入50多亿元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撤并199所“麻雀学校”,新建和扩建学校50多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22.92%跃升至2010年的36%,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实施增城籍学生小学、初中、高中(职中)12年免费教育;建立扶困助学机制,共投入8691.5万元扶助各类困难家庭学生、发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助学金及补助学生交通费;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收入与公务员整体收入水平实现“两相当”。公共文化逐步实现城乡共享,建设了增城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以及44个市镇文化广场和320个覆盖农村的农村文化室。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连创佳绩,连续19年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我们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市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0.4%;加强信访、法律援助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口计生、武装及国防动员、“双拥”、科技、侨务外事、口岸、统计、民族宗教、保密、档案、方志、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这五年,我们抓管理、促改革,民主法制和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政情,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846件,办复率10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机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推进大部制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8个缩减为22个;启动新塘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取消和调整324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事项总量精减52.8%。坚持先行先试,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促进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资源配置、分类考核等机制;推进市镇财政综合预算、政府投融资、土地征用拆迁补偿、闲置土地整合出让、“三旧”改造以及“三规合一”、城乡管理、综合执法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推动增城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行风月月谈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政府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增城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凝聚全市人民共识和智慧,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调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城乡区域、人和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祉,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上级垂直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外来工作者、驻增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对口帮扶增城的各级单位和企业,向关心和支持增城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增城毕竟还是后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生态、能源、土地等资源约束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比较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仍然艰巨;科技、人才支撑薄弱,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低;社会服务管理尤其是镇村社会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较大压力;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机关作风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创建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关键五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我市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任务。要把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任务光荣而艰巨。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按照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围绕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积极实施开发区带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加快建设广州东部现代产业新区和珠三角生态宜居新城,努力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幸福增城。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超过1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2万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超过3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服务管理覆盖城乡,生态优势更具特色,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五年要突出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增城开发区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新空间,引领全市科学发展。

  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围绕产业集聚集群,制定各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汽车产业园、LED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增江)、研发创意产业园、南香山新城等园区规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产业联动、错位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解决制约各产业园区发展的土地、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要建立统一的开发建设投融资体制和灵活高效的经营管理运作机制,抓紧各园区土地征收储备、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园区开发建设水平和承载力;要构建统一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服务标准和体系,推进发展要素和产业有序向各类园区集聚发展。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手抓增量引优,一手抓存量提升,突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若干个高端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广汽本田增城工厂24万辆、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30万辆整车产能提升和建设工作;以两家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不断延伸、升级供应链,重点引进大型车身部件、核心零部件等整车装配一、二级供应企业,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效益和集群竞争力;依托广汽本田研发中心、广汽零部件系统以及日立汽车系统,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扶持企业设立和引进技术研发中心;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力争形成50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摩托车及其零部件、机械装备、电力设备材料和通用设备为重点,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强化产业链配套,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依托晶元光电外延片及芯片项目,推动省市共建LED产业示范区,重点引进半导体照明、软件业、IT信息服务、3G通信、服务外包等上下游产业项目,推动LED产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以国际太阳能科技投资公司太阳能光伏基片项目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太阳能电池项目为龙头,重点引进太阳能光伏电池、光伏发电系统研发和生产等新能源项目,形成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基地。以阿里巴巴华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为龙头,着力引进电子商务及物流产业,打造以电子商务交易和物流配送功能为主,集商流、营运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项目,大力发展系统集成、网络服务、数据库增值服务、后台服务,以项目为抓手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值效益高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形成完整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国家级数据产业集群。

  加强企业服务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把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作为各级各部门的“一号工程”,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健全首问负责制、项目建设例会制、对口联系服务制和服务对象考核制,对核心企业实施“领导挂钩、服务挂牌”,着力解决项目建设涉及的用地、融资、审批、配套建设等瓶颈问题。要配套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跨部门协调力度,建设“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帮助企业在增城扎根、发展壮大。当前要做好项目对接工作,全力抓好一批已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和在建的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以及城市综合开发、旅游酒店及会议休闲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从用地、资金、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这些重点项目建设,争取项目早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综合门户区,着力推动新塘地区转型升级。紧紧抓住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东进战略和增城开发区大发展等机遇,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综合门户区,突出交通枢纽、产业新区、宜居新城、统筹城乡四大功能,推动新塘地区优化人口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建设,整体带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全力支持做好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汕铁路、地铁13号线、16号线和广深铁路和谐号等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紧紧依托轨道交通,高标准规划建设2.7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广州东、南、西、北四大交通枢纽之一;以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商贸、现代服务业,建设5.3平方公里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形成8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高端商务区,增强增城开发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广州东进战略新引擎。当前要重点跟进和配合各条轨道交通建设,深化广州东部交通枢纽高端商务区规划,做到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整合、土地开发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制定完善综合开发方案,统筹实施整个片区征地拆迁、“三旧”改造和综合安置,为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腾出发展空间。

  加大新塘城区更新改造力度。按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优化相结合、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经济发展转型与社会发展转型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推进新塘地区整体改造升级。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明确南香山新城、永和和宁西片区、沙埔和仙村片区、新塘旧城区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高标准建设一批医院、学校、公园、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新塘地区的城市功能。加快新塘旧城区“三旧”改造和“退二进三”,通过深化工业布局专项规划,调出土地规模,调出环境容量,调出发展空间,调优人口结构,为新塘地区发展转型“减压卸载”。深入开展新塘地区“人、屋、车、场”以及重点场所、重点路段、重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促进辖区交通、治安秩序的明显好转,改变城市“发展越快、乱得越快”的形象,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宜居水平。

  积极改造和提升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支持优质企业推进国际质量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行业认证,建设牛仔纺织服装产品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品信息交易中心,支持牛仔服装企业打造“新塘标准”,支持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加强对能耗高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地多效益低的镇村小工业园区以及出租屋作坊式生产企业的排查整治;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各种手段,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特别是对直排、偷排等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全追究”,铁腕治污,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从贴牌加工向研发设计和自有品牌转变,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以及“退二进三”等途径加快转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整合盘活公有企业资产、资源,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公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着力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三大主体功能区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和路径,围绕广东省、广州市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广州城市副中心、片区中心和中心镇建设,坚持以工业化、城市化、生态产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南哺北的长效机制,把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作为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宜居环境、集聚发展要素的过程。

  南部突出新型工业化带动。做大做强工业是我市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南部新塘、石滩、中新三镇要借力增城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经济,强化工业支撑,与此同时,要加大以工促农力度,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和扶持农民就业创业;鼓励农民发展为工业配套的服务业,利用土地、物业等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提高财产性收入;统筹利用农村集体预留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招商引资,提高农民的集体收入。新塘地区当前要按照“安置区—社区—城区”三步走的路径,加快增城开发区周边村庄搬迁安置、新塘城区改造,统筹解决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发展问题;石滩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全面对接荔城新城市中心建设,打造“一区一园一带”工商新城,发挥良好的农业基础优势,建设东江田园风光城镇。

  中部突出城市经济引领。以荔湖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为重点,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设集文化、生活、商务、休闲为一体的荔湖新城,带动新城市中心开发建设。荔城、增江当前要重点推进荔湖及市民公园、东湖——蕉石岭公园、增城广场周边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分别形成三个要素集聚、文化引领、综合服务的城市经济发展区。要扎实推进明星、罗岗等统筹城乡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抓好“三旧”改造,统筹解决好城市周边村庄农民社会保障、就业安置、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让农村山水田塘等资源融入到城市功能建设中,让村民参与到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中,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中新、朱村要加快编制广州东部山水新城组团规划,全面对接中新知识城、萝岗、天河、黄埔等周边地区的道路交通、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布局规划,主动融入广州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中新知识城发展体系;大力实施镇区整体规划改造,加快土地整合,加快城市建设和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形成新的城市发展区域,建设以现代产业和生态宜居为特征的广州东部山水新城中新朱村组团。

  北部坚持生态产业化推动。依托白水寨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17.5平方公里集多元化酒店群、综合服务区、旅游景区、康体运动休闲区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景区,力争2015年前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合小楼人家、正果湖心岛等核心景区景点,加快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发展综合承载力。围绕变山区为景区、变农业基地为旅游景点、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创建1-2个广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支持小楼人家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继续扶持“收购当地农产品、聘请当地农民工、带动当地种养业”成效显著的农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实施农产品“装满车尾箱工程”,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农产品直销形式,支持依托“增城十宝”建设特色农产品专卖店,建设面向珠三角的“田间绿色超市”;加强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派潭凉粉草等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使用管理,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扩大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农产品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构建多元化生态产业体系,鼓励农民结合生态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发展农家乐、农家店、农家旅馆,使现代都市农业稳步发展,旅游特色产业绿色崛起。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高快速路网建设,强化与广州中心城区对接,优化区域道路、桥梁、公交等系统,提升网络衔接水平,构建“外快内畅”的区域交通体系。完成广河、增从高速等增城出入口建设工程;积极配合推进北三环二期、花莞高速等高快速路及出入口建设工程;完成107国道新塘段、新新公路等一批在建工程;启动实施新城大道、荔湖大道、增城大道增江段、新塘大道西、朱新大道、小正公路等一批主干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增城大桥、光辉大桥等桥梁工程建设;完成增城汽车客运站和新塘汽车客运站建设,建立全区域公交系统,不断完善市域交通。构建清洁安全能源保障体系,合理规划布局高压电网走廊和电站,加快建设500kV变电站增城站等一批新输变电工程;加快西气东输二线和省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以天然气广园、石滩门站为基点,推进我市天然气管网建设,确保城乡居民和工商企业用上与广州同城同网同质同价的天然气;推进柯灯山水厂改扩建工程、荔新公路供水管道二期工程、增城市安全保障供水管道联通工程。完成棠厦垃圾填埋场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工程,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污水处理率。加快建设“数字增城”和无线城市,发展基于数字电视的各种信息应用,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应用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鱼塘、山林标准化改造。积极推进自然村缩减、空心村改造和空置房拆除,保护文化村,打造一批农村新社区。深入推进公园化战略,切实抓好城区、镇区、社区公园、广场、绿道、城市出入口、城乡道路的综合治理,优化城乡环境;继续完善绿道网运营管理,丰富内涵,打造低碳城市;加强城乡综合执法,坚决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城乡“六乱”;彻底整治超载车、泥头车、三轮车、无牌无证车等车辆,坚决治理乱闯红灯、乱停乱放等行为。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标准,研究制定村改居、农民入城居住涉及的户籍、计生、社保、就业、收益分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和落实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建立农村宅基地置换和退出机制,完善集体建设用地合法流转办法和交易平台。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机制和分配制度,使股份合作经济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股份分红成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基本途径。支持社会资本、信贷资金参与村庄改造和集体资产运营,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科学种养,鼓励农民利用自有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支持农民参与生态化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社会发展新格局。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管理并重,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推动社会服务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和市镇村一体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

  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向镇街下放,增强镇级统筹服务管理能力。以新塘镇为试点探索特大镇行政区划调整,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整合配备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以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综合执法大队“三中心一队伍”为重点,全面整合市镇村社会服务管理资源,着力解决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明确社会服务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职责权限,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大力扶持和规范新社会组织发展,培育和引进社区级的互助型社会组织,倡导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义工服务活动,确保常住居民配有相对固定的社会组织和社工,形成社会服务管理合力。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在传统型社区,根据人口、户口数量,调整社区居委会设置,建立工作站,把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覆盖到每个家庭、每个居民。在企业员工宿舍型社区,鼓励指导企业建设文化室、卫生站、体育运动设施和场所等,把员工宿舍建成一个生活功能完善的社区。在城中村型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村改居或整体搬迁,统筹安排村民的综合安置、转移就业、物业出租、社会保障等,让村民变居民,实现由农村管理模式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在工业和外来人员集中的城中村,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工商企业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外来人员文体活动服务中心,强化对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动态掌控和服务管理。在大型住宅小区型社区,积极探索党组织、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三合一”服务管理模式,促进社区自治与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管理相结合。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不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市政设施、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条件。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文化、卫生、就业、计划生育等“一站式”服务。认真解决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落户、就学等问题,选聘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到镇街任职或进入村居及社区服务管理机构,推荐优秀外来务工人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荣誉市民,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平等参与社会服务管理,更好地融入当地。建立政府、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三方沟通机制,关注外来务工人员诉求,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健全富民、惠民、利民、安民长效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人民生活品质上,更多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更多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让全市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

  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保障解困、开发扶贫、自强脱贫”的扶贫思路,以加快北部三个山区镇和革命老区发展为重点,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集中力量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大力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提升优化北部山区和农村地区发展环境,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对口扶贫长效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帮扶标准,对全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城乡群众。落实扶贫责任制,把广州对口帮扶单位、社会捐助单位、部门结对单位的帮扶对接好,把扶贫帮困项目策划好、安排好,把帮扶资金利用好,全力确保2012年底全市达到脱贫标准,北部三镇基本形成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以养老、民政、住房、就业、医疗、教育扶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认真解决城镇和农村被征地农民、残疾人、低保、低收入户养老保险问题。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间慈善事业,健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大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城市化农民、城乡拆迁安置户及外来工等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免费培训和推荐就业力度,力争每年新增转移本市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构建全民医保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保险水平,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继续实施扶困助学、12年免费教育、学生交通费补助,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以法治文化建设为特色,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市民法律意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村镇、社区为重点,以送戏下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融合,打造增城文化品牌。大力培育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推动关口前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开展信访排查、约访、包案和调处工作,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加强流动人口密集地区治安隐患排查整治,严密防范打击黑恶势力、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推进“天网”工程,完善治安实时监控系统,发挥其在市容、交通、应急事故等管理方面作用,提高社会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建立整治无证照经营分类监管机制,规范再生资源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幼儿学校建设,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着力构建幼教、普教、职教、成教相互协调的教育体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家、科技领军人物、文体艺术拔尖人才等,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市民身体素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高标准建设市中心医院以及北部三镇医院,推动博济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全覆盖。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落实计生工作责任制和综治措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继续做好武装及国防动员、“双拥”、侨务外事、民族宗教、口岸、档案、保密、气象、统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主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按照大部门体制要求加快理顺政府机构职能,着力提升政府科学主导的能力水平,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高效政府,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全面完成大部门体制改革、新塘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一致、事财匹配、管理高效、适应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行政服务管理模式。牢固树立“政府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义务”的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服务功能;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改革,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告知承诺制,推行全程代理制、网上审批制,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真正使增城成为行政效率高地、行政成本洼地。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着力解决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加大工作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力度,强化行政问责,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实施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领导干部一线管理、一线监督、一线督办机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一线工作法”公示栏,对各部门一线工作完成情况每季进行一次通报,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干部队伍廉政教育,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投资监管;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公务用车、公款接待、庆典活动等支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加大对各类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促进依法行政。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政情,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办好人大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政协提案。建立分级负责的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界定各级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和决策事项,实现事权、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向社会公开制度,扩大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参与和监督。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强化政府法治形象和公信力。实施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努力实现到2014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落实依法治市“五五”规划,全面推进法治市县创建工作。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科学发展的前景美好而光明。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建设幸福增城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7 06:52:07重新编辑
葵涌镇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土洋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雷公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文体发展公司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奔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同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庙甬岭庄安路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葵涌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大鹏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大鹏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大鹏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大鹏镇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大鹏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大鹏镇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大鹏镇同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大鹏镇布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大鹏镇布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沙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新乔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盘古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金沙村金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岗区坑梓镇秀新13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白石路秀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坑梓镇老坑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大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2014年度第十批在职人才引进公示公告
  2. 从府办〔2017〕7号(从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从化区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3. 市人居委召开宣传贯彻深圳市公众举报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会议
  4. 广州市增城区5G智慧农业项目——信息化一期建设项目需求公示
  5. i深圳日均活跃用户588万获评新型智慧城市典型示范案例
  6. 深圳大学城招生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02:28:23
  8. 大运市政配套项目工棚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公示
  9. 今年首批城市更新项目公示新建住宅用地面积超10万平米
  1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8-29 17:35:49
  11. 市规划国土委第二直属管理局关于恒裕滨城花园总平面图修改的公示
  12. 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市经贸信息委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业植物检疫站行政执法主体以及市经贸信息委委托市农作物种子和农业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站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行政执法的公告
  13. 深圳交警大鹏大队开展机动车违停专项整治
  14. 市规划国土委龙华管理局关于16民乐学校试点地块碧澜路北段(环观南路人民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开展听证会的公告
  15. 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关于海上世界双玺花园三期地下室修改的公示
  16. 碧园路(龙锦路)市政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17. 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合理用血系统招标公告招标编号JSJ20190902
  18. 截至6月29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9. 龙华区开展今年第十一次清洁日活动
  20. 市城管局公园管理中心梅村主任主持召开智慧公园莲花山公园试点项目方案研究专题会议
  21. 南山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近日印发创新型产业用房租金最低仅市场价3折
  22. 南山区蛇口街道禁毒社工在行动开学第一课禁毒我先行
  23. 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关于拟评定2021年增城区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名单的公示
  24.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
  25. 区总工会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26. 罗湖区卫生健康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7. 计量精准战疫助力复工复产
  28. 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的通知
  29. 市规划国土委滨海管理局关于大碓涌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用地位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公示
  30. 金融业
  31. 永宁街发动群众力量共创无毒社区禁毒宣传活动
  32. 截至3月23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33. 2021年1月31日2月7日深圳市例行监测猪肉产品和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第五期)
  34. 深圳小学童陆续开心返园
  35. 关于公布从化市2011年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及面试安排的通知
  36. 关于变更深规土许LG20120095号和深规土许LG20120096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公示
  37. 龙岗区检察院首次聘任反渎职联络员
  38. 南山区举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39.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区分局关于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
  40. 光明新区疾控中心举办突发中毒事故应急处置培训
  41. 增城年味丨征文获奖作品选登(一)
  42. 宋强副区长到区教育局传达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市委常委(扩大)会精神
  43. 深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水务局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通知
  44. 深圳元旦公交地铁延时收班
  45.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养护工程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46. 政府采购行政裁决结果公告(深龙财书〔2020〕10号)
  47.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关于田寮虎地山公园项目(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林地的公示
  48.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谭国箱到南山调研反腐倡廉建设寄语南山在阳光下监督权力
  49. 弘扬革命传统再创特区辉煌
  50. 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程序规定的通知
  51. 光明新区城市管理局考察学习儿童游乐区建设
  52.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工作方案的通知
  53. 2017年7月31日8月4日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猪肉和蔬菜例行监测结果(第二十九期)
  54. 市规划国土委坪山管理局关于坪山新区聚龙山地区地名详细规划(草案)的公示
  55. 深圳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关于邀请各行业协会参加行业协会价格行为指南讲解的通知
  56.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赣深铁路深圳段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公告
  57. 布吉街道全面做好城市文明工作打好五项攻坚战
  58. 永宁街查获一流动销售燃气瓶车辆
  59. 扫黑除恶暨禁毒工作宣讲会走进九如村
  60. 市规划国土委龙岗管理局关于变更深规土规许字0620010161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的公示
  61. 关于2022年度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房租补贴储备项目财务审计项目中标结果的公示
  62. 深圳市交通局关于开展保险车辆事故维修及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市场经营秩序整顿工作的通知
  63. 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市慢病中心职业病防治中心党支部赴海丰县参观了红宫红场重温革命先烈精神
  64. 广州市增城区新农村规划建设办公室增城区乡村建设发展策略与模式研究(08511561GZ08CL90)的中标结果公告
  65. 福田首个的士码头22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66. 深圳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企业办法
  67. 布吉街道大手牵小手开启公益夏令营
  6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05:37:06
  69. 深圳市排水条例
  70.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及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情况反馈
  71. 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春季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72. 增城近期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警情
  73.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王国宾局长调研智慧城管建设工作
  74. 杜鹏带队看望慰问前海老领导和困难党员
  75.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关于2019年社会组织执法专项审计项目中标公告
  76. 深圳市地名标识将统一中英文标准
  77. 深圳市盐田区审计局关于中英街联检大楼防水改造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78. 巡察公告(区政务办)
  7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02:28:25
  80. 南山清理12宗校园周边乱摆卖
  81. 关于变更深规许LG20070100号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的公示
  82. 元旦深圳地铁延时服务
  83. 广州市荔湾区2019年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公告
  84. 五一小长假深圳北站增18对动车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16年第37号
  86. 深圳市交通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绿色出租小汽车企业量化评价办法的通知
  87.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罗湖管理局关于220千伏梅林至水贝架空线路改电缆工程部分位于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公示
  88. 大鹏办事处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巡查培训
  89. 广州市增城区2022年公开招聘教师(华南师范大学设点)笔试安排公告
  90.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的太平洋商业街(太平洋诊所)出租项目中标公示
  91. 威宁考察团考察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及百年老校南头中学
  92.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公开征求城市综合管廊消防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93. 2019年深圳市水务局职业技能竞赛开赛
  94.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征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单位的通知
  95. 关于印发2007年罗湖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方案的通知
  96. 市规划国土委龙华管理局关于玖龙玺花园A8020305项目总平面图修改公示的通告
  97. 幸福福田东海彩灯文化节夜幕下华彩绽放
  98. 关于观澜牛湖亿豪公司厂房后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范围的公示
  99. 鸿隆世纪广场项目概况
  100. 市规划国土委龙岗管理局关于地铁10号线雪象站施工临时用地占用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