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农业大学46年扎根河北曲周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7月27日发表  

□新华社记者  孙杰  胡浩  于文静  范世辉

    初夏温热的风吹过,河北曲周县麦浪翻滚,丰收在望。

    难以想象,如今生机盎然的田野,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滩。

    46年,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群体扎根这里,挥洒汗水和热血,有的甚至长眠在此;

    46年,学校和地方、农民和师生,紧密结合在一起,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精神,深深融入中国农大人的血脉。

扎根奉献:“改不好这块地,我们就不走了”

    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和位于北京的农大校园中,两块刻着“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石碑隔空相望。

    曲周,地处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低洼地带,历史上是有名的“老碱窝”,曾有28万亩盐碱地,占全县耕地近40%。

    “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是历史上曲周的真实写照。早在明朝崇祯年间,曲周县志上就有“曲邑北乡一带,盐碱浮卤,几成废壤”的记载。

    1973年,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们,接到层层转达的******关于改良盐碱土的指示。

    “当时北京农大副校长给我打电话,说想让我去曲周看看,先摸下情况,再设一个治碱点。”

    在回忆录里,两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这样描述初到曲周县的景象:麦田里片片白花花盐霜,像天上浮云,时淡时浓,飘忽不定。渠边路旁,田埂沟旁,到处都被涂抹上了盐霜的白色,地里很少有农民劳作。

    这里没有麦浪,只有满目的苍凉。

    “没想到离北京这么近的地方,盐碱这么厉害,百姓这么苦。我们是学土壤的,是给土地治病的,我们有责任把这块土地治理好,让老百姓生活好起来。”

    就这样,1973年9月初的一天,石元春、辛德惠、林培、毛达如、雷浣群、黄仁安、陶益寿几位老师赤脚蹚着水进了盐碱最重的张庄村。

    在这里,住的是“三漏房”——几间土房漏风、漏土、漏雨;吃的是“三合面”——高粱面、红薯干、茅草根掺在一起;喝的是“苦咸水”——村里的水又苦又咸,初来的人都免不了拉肚子。

    “你们到底能待多久?”当时的张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心里打鼓。此前来过不少治碱工作组,大多都是不了了之。

    “改不好这块地,我们就不走。”农大团队回答干脆。

    月光洒进破漏的屋顶,他们开始了治理盐碱的战斗:

    查文献、找病根。他们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四处寻访地方干部群众,对张庄盐碱地的土壤和水质做化验,终于摸清了当地地下水盐运动规律:这里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春旱夏涝,雨涝使地下水位上升,盐随水返到地面;春旱又让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发,让盐分留在地表。常年如此循环,使得盐碱地危害难以根除。

    开药方、做试验。他们多次论证、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采取“井沟结合,农林水并举”,通过灌排渠系规划、井灌规划、林带道路配置、坑塘和沟渠蓄水、平地和深翻、机械化施工等,开展综合治理。

    夏天顶着骄阳和农民一起挖沟,身上晒起了泡;冬天不顾严寒跳进冰冷的河水打坝;和老百姓一起推独轮车,穿行阡陌之间;喝着咸水吃薯干,拉肚子脱了形……

    扎根这里,改土治碱。在张庄村南400亩以荒碱为主的重盐碱地试验区上,农大科研组判断:咸水是可以利用的,改造也是有可能的。

    改造效果确实明显。经过几年的治理,试验区防涝能力提高了4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由67%降到7%。

    一年夏天,连日大雨,降雨量达到280多毫米。其它地上的庄稼早已趴下,而试验区的玉米仍直挺挺站立田间。“真没见过盐碱地里能长出这么好的庄稼!”附近的农民心服口服。

    昔日的“盐碱滩”渐渐变成“米粮川”。1972年,张庄村粮食亩产量只有79公斤,而到了1979年,这里的粮食产量超过300公斤,从此结束了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

    张庄改土治碱的成功为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治理带来了希望。此后,旱涝碱咸治理成果走出曲周,推动了我国涉及3.8亿人口、4.7亿亩耕地的低产田治理。

    进入21世纪,解决了温饱的曲周人民,又面临水资源紧张、农业生产资源环境代价大等难题。

    扎根这里,持续攻关。农大师生依靠科技在当地进行综合开发,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水土资源持续利用,努力推广高产高效技术,发展多种作物:

    2006年,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的张福锁带领师生来到曲周,决心探索一套“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集成技术;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乡村建起科技小院;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在曲周建立;

    ……

    如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中国农大师生们踏上为农服务新征程。

    “农作物根深才能叶茂,我们农业工作者就像农作物一样,必须两脚扎在农业生产一线的泥土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小院创始人之一李晓林说。

    创新为民:“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深刻地理解这块土地,为土地带来变化”

    曲周的故事,一直围绕土地与人而展开。

    46年来,在这块土地上,有一些东西从未改变。

    “我们能成功的关键是坚持科学精神。我们不是在改变自然,而是尊重科学、努力找到自然的规律。”农大人这样说。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46年来,科学精神一直指引农大师生不断地探索土地的机理,探究遵循客观规律,使土壤更健康、产出更丰盈、乡亲们的生活更富裕。

    2009年,51岁的李晓林决定从实验室走向田间。此前,他已经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工作了30多年。

    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他坦言转型很难,“究竟能不能把庄稼种得比农民好,我心里没底”。

    “163亩的核心方,59户农民,74块地”。李晓林选择曲周白寨村作为自己的“基地”,第一个任务是“建立一个成方连片的玉米高产高效示范方”。

    “农大在曲周设有实验站,但我们发现一墙之隔、实验站内外,地里的产量相差很大。如何能让科研成果走出围墙,真正让农民用起来?设立科技小院的想法由此产生。”李晓林说,“人住在哪里,才会真正琢磨哪里的事情。吃住在村里,才会真正考虑乡村的需求。”

    从北京到曲周实验站,再从实验站搬到农家小院,生活条件越来越艰苦,但农大师生和农民的心贴得越来越近,对生产的观察越来越真切,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白寨科技小院设立的当年,白寨村夏玉米明显增产,科技小院收获了第一场胜利。

    10年来,科技小院师生先后研究或引进冬小麦、夏玉米、西瓜、苹果、葡萄、棉花等作物高产高效技术37项。仅小麦深耕一项技术,就使当地小麦产量平均增产6%。

    实践出真知,创新无止境。在曲周,中国农大致力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各方不断拓展合作,促进资源汇聚,科技之花在实践的沃土中绚烂绽放:

    ——绿色种养业不断发展。优良新品种和生态友好种植技术加快推广,种养一体化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果初显。

    ——产业链不断延长。一二三产业加深融合,生物科技产品走向世界,蔬菜、花卉育苗产业兴旺。

    ——国内外智力汇聚。来自英国洛桑试验站和美国、荷兰等地高校的专家教授,带来世界绿色农业发展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

    ……

    从改土治碱把土地治理好,到挖掘土地潜力增加产出,再到如今关注土壤健康,探寻人与土地和谐共荣之路,46年来,农大师生在扎根乡土的同时,对于土地的理解不断深入。

    “我一直告诉同学们,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深刻地理解这块土地,为土地带来变化。要站在潮头,为国家的农业绿色发展找到好办法。”如今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张福锁说。

    春华秋实。土地孕育果实,滋养希望,人也在土地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

    “我们越来越发现,这片土地上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技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于是学自然科学的我们也开始关注社会科学。”中国农大副教授、曲周实验站副站长张宏彦说,留守儿童、农村垃圾、贫困等问题进入越来越多农大师生的视野。

    在人与土地不断互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化学反应。

    在农大曲周实验站的院子里,常有当地百姓和农大师生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辛德惠的墓碑前祭扫。

    从改土治碱到此后农业综合开发,曲周倾注了以辛院士等为代表的几代农大师生的心血。辛院士去世后,一部分骨灰留在了曲周——这个他奉献了半生的地方。

    曲周,农大;村民,师生。虽有时空变幻,近半个世纪的情谊从未改变。

    如今,鱼水深情在无数个科技小院中涌动——

    “村民们特别热情,总给我们送菜,常常看到我们就说,地里的菜吃不完,你们快去薅薅吧!”

    “今晚在实验站开会,告诉阿姨我会晚点回家,结果夜深时候在院门口,看见阿姨一直打着伞在雨里等我。”

    “脚扭了,下地做饭困难,邻居发现后天天让我上她家吃饭。”

    ……

    在科技小院学生日志中,除了推广农业技术,写得最多的就是来自村民们质朴的关怀。

    曲周实验站里,一棵39年前栽下的柳树已是枝繁叶茂。大树见证了农大师生和曲周人民的情谊,厚植于土中,不断向更辽阔的天空舒展。

    “‘先有实验站、后富曲周县’,曲周和中国农大的情谊水乳交融,历久弥新。”曲周县委书记李凡说。

薪火相传:“在田野中书写‘青春答卷’”

    初夏,天刚蒙蒙亮,曲周槐桥乡相公庄村一处院落已从寂静中苏醒。

    院子并不大,几间整洁的砖房前整齐地种满了刚刚冒出嫩芽的满天星、鸢尾花和辣椒苗,几株梨树、枣树和苹果树郁郁葱葱。

    一切看起来就像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只有墙上“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提示人们,这是一个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贺敬芝和张俊娜就生活在这里,每天骑着三轮车进果园、下田地,做农业减肥增效试验,和乡亲们一起给果树施肥剪枝、打药防病,晚上回家后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写工作日志……

    在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特色实践育人机制下,像贺敬芝和张俊娜这样的专业硕士,三年的硕士培养,有两年都在田间地头完成。

    科技小院确立了“住一个科技小院、办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一批科技农民、研究一项技术、建立一个示范方、发展一个农业产业、推动一村经济发展、辐射影响一个乡镇、完成一系列论文、组织好一系列活动”的研究生培养“十个一”模式。

    学生们吃住在农家,饭菜简单,厕所简陋。他们还要干农活,学习田间试验技术,进行农户访谈,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孩子补习,与村民一起举行联欢会,观察分析农村的各种问题……

    张宏彦告诉记者,农大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城里的孩子,而农村学生中,也不都经常下地干活,农业知识更多来自于书本。

    通过科技小院的培养模式,实现了科研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学生也在不断历练中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具有三农情怀的人才。

    让白花花的盐碱地改变颜色,这是写在泥土里的论文;让田野处处洋溢丰收的喜悦,这是交到农民手中的答卷——老一辈农大人的精神薪火相传,一代代农大师生在田野上书写爱国与奉献、拼搏与奋斗、严谨与求实的青春篇章。

    2009年6月,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曹国鑫第一次真正走进农村,并在这里一住多年。

    曹国鑫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9级研究生,也是科技小院的第一批入驻者。

    刚刚来到村里时,他极不适应:“这里没有安静的图书馆,没有便利店、咖啡馆和快餐厅,没有招手即停的出租车,没有舒适、优越的条件。总之,年轻人的生活元素在这里损失了大半,甚至是一无所有。”

    但,这样的失落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2009年7月,一场罕见的大风造成曲周大面积玉米倒伏。按照农民的传统做法,是赶紧将玉米扶正。然而,这次倒伏发生在玉米抽雄前,不会影响授粉等过程,且可以自行恢复,如果人为扶正,反而容易造成玉米茎部折断,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在老师的带领下,曹国鑫等迅速组成队伍,向农民传授相关知识,进行技术推广。

    “被吹倒的玉米站了起来,我们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也因为这场风被拉得更近了。”曹国鑫回忆说,“这个收获的秋天,我心中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早已吞噬了城市的优越感”。

    在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迅速成长起来,从“一问就倒”,变成了“百问不倒”。

    “以前走在路上很怕遇到乡亲们,很多问题都答不上来。后来我们把问题都记录下来,通过各种途径找答案、求结果,现在基本上常见的问题都能解答。”贺敬芝跟果农一起疏果、套袋,研究果树“落叶病”,在摸索、实践中增长见识。

    正因为这样在实践中锤炼出来的能力,每到就业季,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就成了“香饽饽”。

    “很多同学还没毕业,就已被提前‘预订’。”李晓林告诉记者。

    2009年以来,科技小院已培养了数百名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农科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其中,选择去农业相关行业岗位工作的高达90%。

    挥洒在泥土中的汗水激发了科研灵感、丰富了科研素材。

    自2009年以来,全国科技小院先后参与发表学术研究文章近200篇,其中与科技小院工作有关的一些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实践证明,学生们的科研水平既能顶天,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也能立地,在田野中书写‘青春答卷’,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张福锁说。

    从改土治碱,到科技小院,从谋划绿色发展,到思考乡村全面振兴……

    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的故事中,不断变化的是突破的重点和攻关的方向,永恒不变的是爱国情、报国志,是不忘初心、执着的信念。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主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字06016263-1号   冀公网安备 130****2002246号网站标识码:1300000013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3 05:51:36重新编辑
坪地镇宝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金水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三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西料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西高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高桥品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中心村丁山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坪东村富地岗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华厦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宝山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宝山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地镇宝山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大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牛角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碧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竹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竹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六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石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石井村欧姆龙汪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沙湖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坪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郊区教育局举办教职工广播操比赛
  2. 矿区清理整顿无证民办幼儿园
  3. 矿区决战一百天集中整治环境
  4. 盂县突出四项重点整治城乡环境
  5. 郊区消防大队三条主线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6. 义井西街环境整治现场会在鸿龙小区召开
  7. 我市启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整治
  8. 2015市直机关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落幕
  9. 雷健坤赴深圳考察对接相关工作
  10. 盂县东西垴工区阻挠环保部督察组现场检查事件受到严肃查处
  11. 宣讲促实干精神润心田
  12. 春运7天盂县道路旅客发送量2975万人次
  13. 我市召开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
  14. 平定农信社快闪融入客户心
  15. 二矿采煤一队除隐患保安全
  16. 我市出台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
  17. 平定县杨树庄靠山吃山石为贵村民过年有福利
  18. 市政协提案委组织开展会前视察
  19. 阳泉刻花瓷走进江苏江西
  20. 雷健坤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
  21. 市公安局开展打团伙破小案保民生专项行动
  22. 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3. 为奋发有为点赞——全市大讨论主题演讲比赛入围决赛选手的故事
  24. 托起乡村孩子的七彩梦——我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纪实
  25. 矿区检察院开通检察服务热线
  26. 市委政法委召开大讨论动员部署会
  27. 城区61支表演队伍走上街头欢庆佳节
  28. 我市部署打击整治***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29. 市委巡察组集中反馈十二届市委第五轮巡察情况
  30. 龙躺梁社区育龄妇女免费接受三查
  31. 盂县组织民营企业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系列活动
  32. 标注城市的独特文化印记——写在中国科幻文学四十年高峰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之际
  33. 林武在我市调研转型项目建设工作
  34. 龙躺梁社区宣传安全自护知识
  35. 我市召开2013年度科技进步奖评审会
  36. 城区举办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
  37. 阳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38. 二矿采煤工作部系列活动推进党组织建设
  39. 平定县科协举行科普进村入校***服务活动
  40. 麻巷村30亩红薯等你购
  41. 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加速推进
  42. 省考核组抽查我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43. 文艺工作者到城市道路建设现场采风
  44. 郊区多渠道倡议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
  45. 青年高考日为交警送水
  46. 我市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会
  47. 村长河长一肩挑旅游河流一齐抓
  48. 城区建成46家图书流动站实现社区全覆盖
  49. 矿区召开2016年重点工作梳理及进展情况汇报会
  50. 建行微信银行让生活从此简单
  51. 公安机关细化高考安保工作责任
  52. 郊区总工会慰问一线交警
  53. 矿区教育局开展自制教具评选活动
  54. 阳泉市2019年2月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检查街道办事处情况通报排名表
  55. 平定原坪水库空库度汛
  56. 省财政厅调研组来我市调研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情况
  57. 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定向稽查查补税款117.36万元
  58. 市委办公室召开大讨论安排部署会
  59. 市工商局公布去年消费投诉热点
  60. 全省少年儿童庆六一主题队日活动在我市举行
  61. 市环保局夜查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
  62. 市质监局抽检校服和高校床上用品全部合格
  63.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央省属企业三供一业资产分离移交任务
  64. 建行阳泉分行强化贷后管理
  65. 平定将建阳泉首个国家级公交标准体系
  66. 矿区国税局四举措预防职务犯罪
  67. 省运会摔跤项目我市获得八金五银七铜
  68. 水科普知识走进小河滩小学课堂
  69. 五城联创——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创建新型智慧城市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
  70. 市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71. 城区干部围绕群众关心问题延伸调研推动工作
  72. 城区召开201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组会议
  73. 市农机中心举行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74. 我市多举措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75. 二矿调度室推行模块化青工管理
  76. 市国税局建立三环联动机制
  77. 扎根基层奋发有为——我市全省最美基层干部典型事迹
  78. 国税地税稽查联合启动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79. 我市颁发首个注册资本认缴营业执照
  80. 我市组织收看全省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视频会
  81. 市质监局端掉一无证生产压力表黑窝点
  82. 交警一大队培训环卫车辆驾驶员
  83. 九三学社市委召开纪念抗战胜利暨创社70周年大会
  84. 阳泉党建经验在全国亮相
  85. 市工商联牵线搭桥助力民企发展
  86. 盂县2016年全国科普日暨第十三届科普三晋系列活动启动
  87. 上半年全市发放123亿元扶贫小额贷款
  88. 我市组团参加第123届广交会
  89. 省第十三届三晋之春合唱比赛预备会在我市召开
  90. 阳泉郊区步入智慧郊区时代
  91. 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观展接受红色廉政文化洗礼
  92. 阳泉光辉业绩故事73模式瓦斯治理的阳煤智慧
  93. 我市成功举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培训班
  94. 郊区文体广电局为区老年门球队资助门球器材
  95. 市委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
  96. 强基固本提素质风清气正树形象——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综述之四
  97. 警方4小时打掉一个盗窃汽车团伙
  98. 投资10万建设职工书屋
  99. 二矿运输工区三抓实促安全生产
  100. 交警二大队开展校车司机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