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关于印发扬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7月02日发表  

扬发〔2011〕36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新城西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驻扬各单位:
    现将《扬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人才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才发展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转型、建设“三个扬州”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摆到特别突出的位置,深刻理解加快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抓紧编制本地本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形成上下衔接、各方协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确保《人才发展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扬州市委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1日
 

扬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是我市加快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为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市之路,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国家、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抓好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人才资源总量增长较快。截至“十一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为45万人,比“十五”末增加13.4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7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72万人,比“十五”末增加2.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1.5万人,比“十五”末增加5.38万人;高技能人才3.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3万人;社会工作人才107人。
    人才素质结构明显改善。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有25.9万人,占人才资源总量57.6%;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比例达7%。党政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57.1%。全市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才10.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比例从“十五”期末的37.4%提高到49.3%。初、中、高级技能等级构成比例为26︰53︰2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15%。
    人才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十一五”末,我市建有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6家,其中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2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1家、企业技术中心38家。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等一批“三新”产业公共研发平台相继落户,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才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的方法日益科学合理,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全社会尊重人才、崇尚创业创新的氛围逐渐浓厚。
    与此同时,我市人才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人才布局不够合理,基层、农村地区和生产一线人才相对缺乏;人才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人才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加快推进,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转型升级,人才在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将更加突出,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人才工作将进入人才需求高速增长、开发主体活跃多元、结构调整优化迫切、体制机制亟待突破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市之路,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围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市之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三个扬州”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机制,以用为本。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把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围绕人才使用做好引进、培养、激励工作,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集聚。
    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筹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各个环节,统筹开发城乡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发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创业创新团队、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提升扬州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集聚一大批对我市科学发展有重大引领和推动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协调,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凸显,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人才富集的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
    ——人才资源稳步增长、结构趋于合理,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资源总量达60.22万人,年均增长6%;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比例达7.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30%;人才的区域分布和人才队伍的结构更为优化。
    ——人才素质较快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效益显著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每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14.5 %,每万名人口中研发人员达50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人才贡献率达43%。
    ——人才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更加完善,引才留才吸引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符合各类人才特点、有利于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发制度体系,营造创新活力强、创业成本低、服务效能优、人居条件佳的人才环境;全市人力资本总投入占GDP比例达15%。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
    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以“绿扬金凤计划”为抓手,以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能够掌握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到2015年,全市创业创新人才总量达3000人。
    主要举措:加快实施“绿扬金凤计划”,推动各地实施引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我市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实验与产业化实践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培养相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在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过程中,集聚高层次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大人才科技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引导院企、校地共建共享各类创业创新载体,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
    (二)大力开发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
    适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加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开发力度。到2015年,引进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以及“三新一网一书”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满足需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
    主要举措:加强产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力度。组织实施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一批工程创新训练基地,完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链和创新链。完善人才激励办法,采取技术入股、专利授权经营、项目合作、建立研究院等灵活多样的柔性引才形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集聚。
    (三)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眼界宽善谋大势、思路宽善于创新、胸襟宽善聚人心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党政人才队伍总量相对稳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举措: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组织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公务员能力培训计划,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方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健全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化竞争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2015年,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12万人。
    主要举措: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和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千名企业家培养计划”、“万名经管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开放式、论坛式、远程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组织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适应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技术人才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9万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达15万人。
    主要举措:大力实施省“333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和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评审推荐工作,深入推进“万名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渠道,努力造就业务骨干队伍。逐步改进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式,不断深化专业技术资格和执业资格制度改革,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高技能人才队伍。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达10万人以上,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30%,其中技师1.5万名,高级技师2000名。
    主要举措: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开发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体系。引导企业在使用中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提升重点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学校等技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水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健全完善职前的技工学校教育、劳动预备制教育和职后的技术工人终身教育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设,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市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扶持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鉴定评价、配置引进和管理项目。完善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社会化考评等政策措施。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培育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4万人。
    主要举措: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分层次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运用农业科技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帮扶,定期实施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为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库,在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实践中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围绕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人才培训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培养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培养2000名社会工作人才。
    主要举措: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充分利用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等高校平台,加快培养一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教育管理和专业培训,大力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实施和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规范社会工作者属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和保险待遇。鼓励社会工作者参加执业资格考试,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
    四、重点人才计划和工程
    (一)绿扬金凤计划
    围绕“三个扬州”建设,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汽车船舶等主导产业和“三新一网一书”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博士人才。“十二五”期间,全市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200名,优秀博士人才500名。
    (二)百千万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围绕扬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 “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千名企业家培养计划”、“万名经管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养和造就100名能有效组织科技、管理创新活动且在本行业、本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人才,1000名在本行业、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并能起到引领带头作用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人才,1万名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全市各行业发展需要的储备性人才。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以高级技师培养为龙头,重点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及有关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到2015年,我市技术工人初、中、高级技能等级结构优化为25︰45︰30,形成一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中高级技工为主体的技能人才队伍。
    (四)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打造旅游产业名城、信息服务业名城、文化产业名城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科技服务中心,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建设现代服务业人才高地。到2015年,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领域引进1万名专门人才,培养1万名IT专科以上人才,培训提升1万名专业技能人才。
    (五)特色文化人才培育工程
    围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加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全面优化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办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训基地,选送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到高等院校接受教育,举办各类培训班,聘请名家名师传帮带等方式,重点培育数字创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演艺娱乐、风景园林、文体器材等产业领域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着力在曲艺、剪纸、漆艺、玉雕、烹饪、扬派盆景、雕版印刷等扬州传统特色领域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到2015年,文化专业人才、基层和农村群众文化人才受培训人数达1000人以上。
    (六)名医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实行科学的引才育才用才制度,建立健全医学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完善高层次医学人才在职培训研修、国外智力合作、资深名医传帮带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医。到2015年,全市引进医学博士等高层次人才50名,其中重点学科带头人30名。深入推进“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和年轻教师“青蓝工程”,制定名师培养方案,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和考核,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成果显著、深受广大师生拥护的国家和省、市级名师。到2015年,新增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5名,省特级教师70名,市特级教师150名,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1000名。
    (七)青年人才培养工程
    着眼于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大力加强市青联、青创会、大学生创业园等青年人才培养阵地建设,采取结对培养、境内外学习培训、项目资助、举办论坛,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人才竞赛活动,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学生工程师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对我市各领域具有培养潜质的青年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创业人才进行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到2015年,全市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5000人,青年高技能人才达2万人,青年农村实用人才达1.8万人。
    (八)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现代农业领域紧缺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实用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到2015年,引进在农业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农业生物和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成果转化的农业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团队)50人(个),培养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三大合作社”理事长等高层次人才500人,培养造就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完成5000名农技、农经人才业务知识更新培训,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人才。
    五、制度和政策创新
    (一)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坚持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地方党政正职考核指标,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2.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创业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增强人才工作合力,加快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培育创业创新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建设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3.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与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知识结构同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激励保障制度。
    (二)重大政策
    1.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市、县(市、区)财政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等,确保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资金,多形式多渠道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强人才投入效益评估,提高人才资金的使用效益。
    2.鼓励、引导和扶持人才创业创新政策。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加快建设各类载体平台,加快发展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完善促进知识产权、技术、管理、技能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整合科技项目资金、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
    3.人才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政策。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和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到2015年创成2—3家省级创新园区、1—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快现有开发区、科技园和创业园的转型升级,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5年实现2个以上开发园区达到孵化用房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00家的规模。
    4.人才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形成以天使基金、再担保基金为引导,社会天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信贷金融资金共同跟进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和创业投资,5年发展20家以上创业投资机构;推动各地建立扶持人才创业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15年各县(市、区)均建立2家以上以科技小贷公司为主体的科技金融服务公司。
    5.人才公共服务政策。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业创新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为人才在创业创新、出入境手续办理、落户、购房购车、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社会保障、驾照转换、健康体检、疗休养、研修培训、享受市民待遇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积极引导建立人才联谊会,促进人才交流,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先进事迹,评选“扬州市杰出人才”等方式,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
    6.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政府对人才和科技的投入向企业倾斜,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通过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企业立项,促进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深入实施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开展市 “优秀博士人才集中招引” 活动,对到企业工作的博士给予专项奖励。
    7.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和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逐步扩大“科技镇长团”试点,积极争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科技人才到我市挂职。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相互流动、科技孵化器共建共享制度。
    8.人才国际化政策。实行便利的人才准入政策和人才流动政策,逐步形成开放的国际人才资源开发模式。完善国外智力资源供给、市场准入、使用激励、成果共享等政策措施。鼓励和资助优秀科技人才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工程计划和学术研究。积极建立海外招才引智联络站,引进海外各类高层次人才,加大扬州籍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力度。
    六、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规划落实的任务分解方案,督查规划推进情况,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二)健全规划体系。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规划,编制本地本行业的人才发展规划,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加强基础建设。开展人才工作研究,探索人才工作规律。强化人才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推进人才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
    (四)营造良好氛围。广泛宣传本规划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大力宣传各地各行业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舆论氛围。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28
  2.  关于同意涵田春之谷度假中心地名命名的批复
  3.  关于成立江宁区婴幼儿奶粉事件民事赔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4.  总投380亿江宁开发区金洽会签约10个重点项目
  5.  2020年度南京市雨花台区道路运输经营者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公示
  6.  麒麟街道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7.  区水务局巡查薛湖泵站改建和梁台河堤防综合整治工程
  8.  关于积极开展红十字博爱应急救助资金募集工作的通知
  9.  麒麟街道东流村网格员及时协助消除车祸隐患
  10. 江宁区严查非法营运超员超载行为
  11.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投诉接待处理十应当的通知
  12.  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的征收
  13. 江宁区精准布局新型数字产业
  14.  江宁开发区成功举办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
  15.  关于转发市物价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转发省物价局省卫生和计划生
  16.  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1月份工作计划
  17.  江宁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的专业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一览表
  18.  关于做好2020年电影放映工作的通知
  19.  关于规范医学观察对象解除程序的通知
  20. 牛首山多措并举筑牢森林防火屏障
  2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28
  22.  关于同意融汇时代中心地名命名的批复
  23.  对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0102号提案的答复
  24.  南京市公路管理处计划性施工作业表
  25.  麒麟环卫进入深度保洁模式助推麒麟步行街广场环境卫生大提升
  26. 淳化街道大学城社区开展暖心扫雪行动
  27.  关于核定汤山街道汤泉东路停车泊位收费标准的通知
  28.  板桥街道抓好重点工作落实确保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29. 淳化街道淳化社区开展巧手迎新春手工插花活动
  30.  2019年度江宁区司法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3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33
  32. 八卦洲司法所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管理工作
  33.  公示
  3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41
  35.  威光自动化设备(南京)有限公司复工告知书
  36. 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中共党员委员会议
  3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28
  38.  南京市江宁区行政审批局拟登记南京江宁来茵口腔诊所公示书
  39.  关于对获得2007年度名牌等奖项企业给予奖励的决定
  40.  关于调整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41.  雨花台区12月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42.  关于2019年第一批区级智慧农业项目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43.  筹备会议再做强调全员动员全力以赴
  44.  关于成立东山街道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45.  关于成立江宁街道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的通知
  46. 江宁公交乘务巡检员上线运行
  47.  2021年6月10日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48.  2018年江宁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超百家
  49. 江宁年鉴(2021)获评江苏精品年鉴
  50.  对江宁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JNZX1203017号提案的答复
  51.  金陵惠农小额贷授信情况(2021年10月)
  52.  关于调整做好当前养老服务领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53.  走进江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科技服务机构面对面——推动服务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
  54.  对江宁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JNZX1204166号提案的答复
  5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40
  5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29
  57.  雨花台区2020年1月份临时救助人员情况统计表
  58.  关于2020年度南京市薪火资金项目中标结果公示
  59.  关于表彰江宁区第三届优秀科技人员的决定
  60.  谷里街道党工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指导组工作职责
  61.  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
  62.  我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
  63.  汤山水务站召开2018年水利工程(第二批)施工图专家审查会
  64.  关于印发东山街道关于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65.  关于2018年南京市江宁区体育公益金收支情况的公告
  66. 东山街道佘村社区开展童行野趣共享自然主题活动
  67.  江宁开发区启动法律服务园区行活动
  68.  淳化街道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69. 太平社区开展迎春送福乐享太平新春送福活动
  70.  对江宁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NRD1703082号建议的答复
  71.  西善桥街道以三化举措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72.  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12月份工作完成情况
  7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38
  74.  为抗击疫情阻击战保价护航
  75.  雨花台区开展能源质量月活动
  76. 2022年度城居保缴费开始
  77.  对江宁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JNZX1203008号提案的答复
  78.  关于杨克同志任职的通知
  79.  雨花台区人社局召项目制培训座谈会
  80.  江苏省医疗保障局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核定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
  81.  金宸商贸园A地块开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批前公示
  8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29
  8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3:41
  84.  区发改委三个全面保障全区经济平稳运行
  85.  2020年1月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情况公示
  86.  关于成立江宁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情况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87.  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财务费用支出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88.  区司法局律师模式开展典亮雨花法律服务活动
  89.  2019年南京东山国际企业总部园工作要点
  90.  关于方山风景区有关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通知
  91.  关于成立东山街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的通知
  92.  关于征集推荐江宁区电子信息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人选的通知
  93. 2022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名单出炉江宁区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一
  94.  高温下的你们且蓝且燃
  95.  创业江宁实施细则
  96. 吉山社区开展送春联团年饭拜早年迎新春活动
  97.  对江宁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NRD1703109号建议的答复
  98.  西善桥街道扎实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99.  雨花台区启动因为南京相伴成长公益研学营活动
  100.  对江宁区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JNRD1702153号建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