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

Admin - admin 于2022年04月17日发表  

  (1994年9月16日深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0年3月3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09年7月21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7年4月27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8年12月27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等十二项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政府责任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四章  污染防治

  第五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

  第六章  公众参与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深圳经济特区内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城市发展应当遵循环境优先原则。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第四条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立的环境保护派出机构,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  市、区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建设、农业、海洋、公安、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水务、财政、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实施环境监督管理或者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  政府责任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对本市环境质量负责,制定环境责任目标、落实环境责任任务,持续改善本市整体环境质量。

  区人民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按照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环境保护任务和要求,制定本辖区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八条  市、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年度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年度分别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责任目标、任务、年度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实行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市人民政府对区人民政府及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区人民政府对街道办事处及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环境保护实绩实施年度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应当作为被考核人任职以及对其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环境责任目标、任务,分别组织制定市、区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方案完成相关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并定期向本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核查和通报有关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

  第十一条  实行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起草单位在起草时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形成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说明书。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召集由有关政府代表和专家组成的审查小组,对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说明书进行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说明书和审查小组的书面审查意见应当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应当报送而未报送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说明书及其书面审查意见的政策,不予审议、审查。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三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在充分征求各区人民政府及公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统一组织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组织编制水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区域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确定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控制目标;根据本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自然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保护要求,组织编制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保护要求和土地开发类型。

  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经依法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城市生产、生活和开发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

  第十五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组织起草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以及在产品中限制使用的严重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名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施行。

  第十六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处理相关环境信息,并依法实行信息共享。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相关环境信息,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七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状况、重大环境治理措施、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发布上一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其他敏感生态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宣传教育,鼓励、指导单位和个人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核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编制本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对未列入国家和广东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其他污染物,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本市环境保护的需要,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本辖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之内。

  第二十三条  对未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且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有关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指标的行业,有关部门不得审批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该行业建设项目。

  需要暂停审批的区域或者行业,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并统一公布。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依法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申领的标准和目录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排污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排污许可证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排污许可证为排放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应当按照规定载明持证人基本信息、许可事项、环境管理要求等信息。

  排污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并遵守排污许可证载明的环境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适用国家有关规定。期限届满仍需排污的,排污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延续申请。

  第二十七条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其他危害环境的紧急状况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减轻或者清除污染、减少损失,并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控制、减轻或者清除污染所发生的费用由导致环境污染事故或者造成危害环境紧急状况的责任者承担。责任者无力承担或者责任主体暂时不明确、无法落实事故应急处理费用的,由市、区人民政府先予统筹安排,再依法向责任者追偿。

  第二十八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排污者环保诚信档案,记录其环保诚信信息,将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承担环保社会责任等情况载入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排污者的环保诚信信息应当作为环境监督管理、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的参考依据,并可以作为银行信贷、外贸出口、企业信用和企业上市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九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建立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市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通报监测信息。

  社会服务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十条  依法承担环境质量监视性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性监测工作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施环境监督管理、评价环境状况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产生或者排放废气、废水、噪声、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及其他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现场检查、现场监测,采集样品和查阅有关资料。

  执法人员对现场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制止。

  被检查者应当协助检查或者调查,并提供真实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或者延误检查。

  执法人员应当依法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可以对有关设施、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一)非法贮存、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

  (二)非法转移、处置、排放放射性物质以及含传染病病原体或者有毒污染物的;

  (三)在夜间和中午违法进行建筑施工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作业,拒不改正的;

  (四)未领取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或者排污许可证被依法吊销后仍然继续排放污染物的。

  第三十三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证件。查封、扣押设施或者物品的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同时出具拟查封、扣押的设施或者物品清单,交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在场或者拒绝签名的,执法人员应当在清单上注明情况。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查封、扣押设施或者物品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三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查封、扣押设施或者物品的期限届满前,对当事人作出处理决定。

  经调查核实属于违法行为且被查封、扣押的设施或者物品应当依法没收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对相关设施或者物品予以处理;对于经调查核实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再需要查封、扣押的,应当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解除查封,退还被扣押的物品。

  被查封、扣押的设施或者物品具有危险性需要立即处置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处置能力的单位予以处置,相关处置费用由违法行为的责任者承担;责任者无力承担或者责任主体暂时不明确、无法落实处置费用的,由市、区人民政府先予统筹安排,再依法向责任者追偿。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启封、返还被查封、扣押的设施或者物品。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设施或者物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解除查封,不得擅自隐匿、转移、变卖、损毁、使用被查封、扣押的设施或者物品。

  第三十五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联合有关部门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各有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对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第四章  污染防治

  第三十六条  产生或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不需要申领排污许可证的,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三十七条  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者可以在规定的条件下有偿转让污染物排放指标。鼓励削减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染物治理成本。

  第三十八条  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相关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对不符合相关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三十九条  排污者应当按时和如实填报环境统计表、提交排污许可执行报告,定期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如实申报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和方式,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运行和其他防治污染的情况,不得谎报、漏报、迟报或者拒报。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有重大变更的,排污者应当在变更前十五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发生紧急重大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个工作日内补办变更申报手续。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登记资料或者环境统计报表资料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登记,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补报;逾期未报的,视为拒报。

  第四十条  排污者应当保证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和维护情况及相应的主要参数;应当将环境保护设施的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禁止通过埋设暗管或者其他隐蔽排放的方式,直接排放污染物;禁止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污染物并直接排放。

  因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故障等原因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排污者应当采取减量或者限量生产等措施,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或者暂停污染物产生工序。

  需要拆除或者闲置环境保护设施的,排污者应当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拆除或者闲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接到申报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逾期未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四十一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安装、使用在线监测装置或者视频监控系统,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或者损毁。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定期对在线监测装置或者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维护校验,确保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实时准确传输。在线监测装置或者视频监控系统出现故障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立即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修复。

  第四十二条  未实行在线监测或者所排放的污染物未被全部纳入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业企业,其内设的监测机构具备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技术条件的,应当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未内设监测机构或者内设的监测机构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委托符合条件的环境监测机构,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具体办法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  排污者可以委托专业服务单位对自有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营实行专业化管理。

  委托人和受托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污染物处理责任;污染物处理责任不明确的,由委托人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委托人应当在合同签订后五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合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排污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集中处理污染物:

  (一)合作共建污染物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各自产生的污染物;

  (二)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排污者集中处理污染物;

  (三)委托专业服务单位集中处理污染物。

  以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方式集中处理污染物的,参与合作的排污者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污染物处理责任,并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合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以第一款第二、三项规定的方式集中处理污染物的,委托人和受托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委托人应当在合同签订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合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受托人接受委托后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由受托人承担超标排放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定的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排污者,应当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名单之日起一年内,每季度在所在地主要媒体、相邻社区以及敏感点如实发布其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环境信息,并将向社会发布的情况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鼓励其他排污者主动将自身的环境信息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或者发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对企业公布的环境信息或者年度环境报告进行核查,将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并自愿、真实公开环境信息的情况,载入环保诚信档案。

  第四十六条  排污者应当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设配套应急设施,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器材,及时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加工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应当提交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必要内容。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其他危害环境的紧急状况时,排污者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减轻污染损害、消除污染,并向当地的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七条  排污者因违法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但是尚未构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当按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消除污染,恢复原状。逾期未消除污染或者不能及时确定责任人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四十八条  未超标排放污染物或者排放的污染物无相应标准,但是造成实际环境影响或者社会影响的,受影响者可以与排污者就减少或者消除影响进行协商。排污者应当按照经协商达成的协议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强度,缓解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受影响者或者排污者的申请,组织排污者与受影响者协商解决纠纷。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列入严重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的物质及含此类物质的产品。

  无其他替代用品的,可以将列入严重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的物质用作原料或者用于维修等必要用途。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回收此类物质,不得直接排放。

  第五十条  对危险废物实行分级管理和动态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如实申报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申报量与按照规定的物料衡算方法计算所得物料衡算数据明显不符且无正当理由的,视为虚报、瞒报。

  在市内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事先向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但是不立即转移可能造成严重污染或者危险的,可以先予转移,并在转移后三个工作日内补报和补填联单。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应当依法报告,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和立面装修工程使用玻璃幕墙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应当遵守相关规范,并提供相应参数;勘察设计主管部门在审查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审查玻璃幕墙的设置,并在相关批文中明确玻璃幕墙设置的比例、反射系数、节能等要求。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环境装饰照明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在室外使用灯光等照明设备,应当符合环境装饰照明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五十三条  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应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鼓励开发、生产、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购物袋;限制生产、销售一次性购物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塑料及其他材质的购物袋。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销售塑料购物袋时,应当同时提供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者购物篮等容器,供消费者选择购买,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消费者循环使用。

第五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实施前已获批准的建设项目,应当加强各项配套环境保护设施及绿化工程建设。

  除重大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园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外,禁止在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重点保护区和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建设其他项目,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污染、破坏景观的活动。

  在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第五十五条  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应当保护天然植被、地表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生态破坏者应当及时进行治理和恢复。

  第五十六条  进行区域开发,应当同步规划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场以及其他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

  对未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环境基础设施的区域,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不得通过区域内建设项目的规划验收。

  第五十七条  市农业部门会同市生态环境、科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源头预防、监测预警和控制治理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体系,保障生物多样性安全。

  从境外引进外来生物物种或者转基因生物的,应当事先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并依法经批准后,方可引进。

  第五十八条  禁止使用超过水产养殖标准和农业灌溉标准的污水进行养殖和灌溉。

  禁止将有害污泥作为农用肥料使用。

第六章  公众参与

  第五十九条  组织和个人享有在良好环境中生活、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监督管理以及得到环境损害赔偿的权利。

  组织和个人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六十条  鼓励和支持依法设立环境保护社会团体。

  环境保护社会团体依法参与环境决策和环境监督管理,开展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活动。

  第六十一条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教育。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宣传、报道,承担环境保护公益宣传责任。

  鼓励社区和民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宣传活动。

  第六十二条  组织和个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申请获取相关的环境信息。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答复。

  组织和个人有权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以及排污者的环境信息公开活动进行监督。对不依法履行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有权举报或者投诉。

  组织和个人使用公开的环境信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编造、传播虚假环境质量和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

  第六十三条  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参与环境决策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决策部门应当对组织和个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予以研究,并及时反馈。

  除依法需要保密的情形外,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和审批建设项目等与公众环境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听取公众意见。听证会的结果应当公布,并作为决策的参考。

  第六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聘请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具体办法由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有权接受组织和个人的投诉并及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

  第六十五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投诉。组织和个人也可以拨打市人民政府的统一公开电话进行举报和投诉。

  举报和投诉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查证属实的,举报人和投诉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获得奖励。举报人和投诉人要求保密的,市人民政府或者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予以保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或者受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的;

  (二)拟订政策或者组织编制相关规划,未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三)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审批建设项目等与公众环境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未公开听取公众意见的;

  (四)违法审批、违法处罚或者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

  (五)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六)其他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五款规定,擅自解除查封,或者隐匿、转移、变卖、损毁、使用被查封、扣押的设施或者物品的,处二万元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排污者通过埋设暗管或者其他隐蔽排放的方式直接排放污染物的,或者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污染物并直接排放的,或者未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环境保护设施的,处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吊销排污许可证;

  (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回收,直接向环境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处一万元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危险废物实际产生量大于申报产生量且无正当理由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编造、传播虚假环境质量或者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的,处五千元罚款。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排污者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责令立即停止排放,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报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产或者停业;排污者被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后排放污染物的,责令立即停止排放,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报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产或者停业;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排污者未遵守排污许可证载明的环境管理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吊销排污许可证;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不需要领取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罚后,不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逾期未改正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该违法行为实施按日计罚。按日计罚的每日罚款额度为原处罚数额,具体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本条例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实施按日计罚:

  (一)建设单位未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投入生产、经营、使用的;

  (二)建设单位环境保护设施未验收或者验收未通过,擅自将主体工程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生产、销售、储存和使用列入严重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的物质及含此类物质产品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三款规定,未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或者未按照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生态破坏者未按照要求采取措施恢复生态环境的,处三万元罚款。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被检查者拒绝、阻挠、延误环境保护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排污者未按照规定填报环境统计报表、提交排污许可执行报告、办理排污申报手续或者变更申报手续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排污者未按照规定建立环境管理台账的,或者环境管理台账未载明有关事项的,或者未将环境保护设施的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处一万元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或者闲置在线监测监控装置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擅自拆除、改变、损毁在线监测监控装置的,处四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监控装置系统发生故障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的,处一万元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业企业未按照规定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或者未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的,处五千元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款规定,排污者未将书面合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的,处五千元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三项和第三款规定,排污者未将委托合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的,对委托方处一万元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排污者未按照规定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建设配套应急设施、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器材的,处三万元罚款。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排污者未公开或者未按要求如实公开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公开,可以处一万元罚款;逾期不公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其主要环境信息,费用由排污者承担。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生产、销售一次性购物袋或者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塑料及其他材质的购物袋,由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经营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或者未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可以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者购物篮等供消费者购买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组织或者个人未经生态安全评估擅自引进外来生物物种或者转基因生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组织或者个人使用超过标准的污水进行养殖或者灌溉,或者将有害污泥作为农用肥料使用的,由农业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八条  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组织和个人,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并责令限期消除污染;不按照要求消除污染或者不具备治理能力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有治理能力的组织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可以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按照上一年度从本组织取得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的标准处以罚款。

  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的标准处以罚款;直接损失难以核算的,对一般环境污染事故处十万元罚款,对较大环境污染事故处三十万元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标准处以罚款;直接损失难以核算的,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处一百万元罚款,对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可以处三百万元罚款。

  第七十九条  依据本条例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规定被吊销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应当按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开道歉和承诺。整改达到要求的,可以依法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但是,依据本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二项规定被吊销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自吊销排污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得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

第八章  附    则

  第八十条  对本条例规定罚款处罚的,市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制定具体处罚办法,与本条例同时施行。

  第八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8 05:51:13重新编辑
深圳公明镇南庄新村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李松蓢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村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塘尾兴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成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石围油麻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南庄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长圳村长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明镇根竹园大岗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马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大围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将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怡景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田寮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街道东坑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圳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万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沙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楼村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西田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镇塘尾莲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公明塘尾兴华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邓向阳赴池州市调研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  关于江薇等同志晋升职级的通知
  3. 阳光嘉园社区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
  4. 六安市企业开办流程再优化全程只需跑一次
  5. 墨香山庄社区积极展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
  6. 安徽代表团全体会议对媒体开放
  7. 天长市建好农村路解决出行难
  8. 马鞍山2020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开始
  9.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玄武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10. 异地隔离期满相关人员返皖纳入基层健康管理
  11. 安徽省6月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结果出炉
  12. 我省动态调整省级涉企收费清单
  13.  对区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的答复
  14.  南京市玄武区城管局关于玄武区第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15.  玄武区三家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玄武区主要农副产品信息公示表)2019815区县
  16.  2019年3月东大南京设计名城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17. 民政局四个强化抓实抓细行业安全生产
  18.  关于同意共青团南京华星艺术幼儿园支部的批复
  19. 红山街道八一前夕慰问共建部队官兵
  20. 蚌埠产业扶贫画出五彩线
  21. 团中央权益部调研红山街道向阳花工作室
  22. 全面落实***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更好发挥审计在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3. 蚌埠首趟中欧班列昨发车
  24.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六十八次常务会议
  25.  2019年玄武区幼儿园教师招聘合格人员总成绩公示
  26. 致敬劳模刘晶晶扎根文旅乡土中芳华吐露秦淮魅
  27. 紫金小营社区积极推进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宣传工作
  28.  关于印发玄武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29. 简讯
  30.  关于玄武区城管系统工会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结果的报告
  31.  玄武湖街道11月份重点工作
  32.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方靖带队检查学校开学准备工作
  33.  关于表彰20182019学年度红山街道十佳少年的决定
  34.  关于对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6号建议的答复
  35.  关于调整锁金村街道总河长的通知
  36. 秦淮区三立三新打造教师队伍建设新高地
  37.  关于成立秦淮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38.  关于金鑫等同志晋升职级的通知
  39. 淮北专项整治幼儿园小学化
  40. 马鞍山明确今年港航经济发展目标
  41. 108个招商项目落户滁州
  42. 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省两院报告
  43. 萧县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
  44. 安徽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开幕
  45.  关于玄武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9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说明
  46.  南京市玄武区审计局对原玄武区环境保护局局长朱明勇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的审前公告
  47. 蚌埠市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行动
  48.  徐庄高新区防汛应急预案
  49. 现场推进周帮扶企业实打实
  50. 到南京要去夫子庙步行街走一走——千古秦淮亦新潮
  51. 安庆市今年将改造老旧小区项目100个
  5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142606
  53.  对区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85号提案的答复
  54.  南京市玄武区城管局关于对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74号提案的答复
  55. 宣城设立企业家日
  56.  关于调整玄武湖街道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57.  南京市玄武区城管局关于玄武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专项检查的报告
  58.  成贤街社区9月残疾人生活补贴情况
  59. 各地应做好消费旺季市场供应
  60. 宁海路街道在四个一线发挥党员作用助推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61.  关于玄武区城市管理局工会委员会会员大会选举结果的报告
  62.  关于玄武区区属社会组织2018年度检查第三批结果公示的通知
  63. 全民防疫指南商场超市篇
  64.  区安委办关于开展2019年全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
  65.  成贤街社区居委会5月尊老金发放情况
  66.  玄武区2019年2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统计
  67.  玄武区2019年8月退出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名册
  6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2 14:26:30
  69.  玄武区攻坚办专项行动地铁六号线施工区内道路保洁不到位问题曝光
  70. 丛融书记工作室携手一爱助人举办英语日常情景训练结营仪式
  71. 以三***三大行动为重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72. 墨香山庄社区积极开展03岁早期教育宣传活动
  73. 关于再次敦促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人员限期投案自首的通告
  74. 泾县力推电子商务进农村
  75.  玄武区2019年3月特困人员保障金下拨表
  76. 世界制造业大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77.  曝光台
  78. 砀山建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79. 激发爱国热情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高质量推动全省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80. 书记一月三调度要让秦淮天更蓝
  81. 朱自清夜游秦淮河线路恢复开通起点仍是泮池码头返航点改为复成桥
  82. 芜湖运管多举措保春运安全畅通
  83. 央媒聚焦阜阳市稳就业工作
  84.  对区第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15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85.  北门桥社区5月残疾人护理补贴情况
  86.  玄武湖街道双拥工作8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及8月下半月工作计划
  87.  区房产局召开物业管理专项检查部署会
  88. 秦淮区三措并举加快创投活跃度
  89. 小区村庄封闭式管理昨日解除
  90. 墨香山庄社区举办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演讲比赛
  91. 合肥出口退税规模居中西部省会首位
  92. 曹后社区扎实开展2019年兵役宣传登记工作
  93.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94. 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拓展到全省范围
  95.  玄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天有岗位周周有招聘20190520
  96. 我省首份原产地证书关境外自助打印
  97. 秦淮招商在路上这一站上海
  98. 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启动
  99.  徐庄高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00. 我区云端开学抗疫情获人民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