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市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1年12月15日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6月27日发表  


沪府发〔2011〕81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规划

  为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重要战略,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局,进一步完善本市技术基础体系,提高技术基础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支撑能力,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的技术基础,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以量的确定、量的统一和量的规范为基本特征的基础活动和内容,主要由标准化、计量和检验检测组成,是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共性技术手段、公用技术设施以及社会管理和保障模式,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

  一、本市技术基础的基本情况

  (一)十一五发展的回顾

  本市技术基础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形成,重要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环境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机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标准化体系日益健全。截至十一五末,上海已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下属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5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01个,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4个,覆盖本市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基本形成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为上海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计量体系逐步完善。截至十一五末,上海已有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国家专业计量(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个,法定、授权计量检定机构30家、计量校准机构53家,国家基准2项,国家级标准物质276项,华东地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16个,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21个,覆盖10大专业计量领域,基本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形成。截至十一五末,上海通过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共591家,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35家、外资检测机构13家,检测收入约100亿元左右,检测范围覆盖建筑工程、环境工程、医疗卫生、产品质量与安全等多个领域。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建成,满足了政府监管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技术基础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多检合一的市检测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十一五期间,市检测中心集聚了全市一批物理量、化学量、工程量和生物量检测能力,初步构成了覆盖理化分析、计量检测、药品检验、生物安全检测等领域的4个公共技术基础平台,建立了536个现代化的专业检测实验室,配置了相关仪器设备共431台(套),约合3.3亿元。

  实时在线的市环境监测平台覆盖率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本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已全面启动。建成了46个空气连续自动监测子站和1个数据处理中心、172个水污染在线监测站,接入了61家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监测信号和241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国控监测点位。

  数字远程的上海标准文献馆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截至十一五末,上海标准文献馆共拥有国际以及国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140余种,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标准近80余种,馆藏标准总量超过100万件,实现了标准馆藏的全文电子化备份和远程电子阅览。与ASTM、BSI、ASME等国际著名标准化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馆藏数量、文献二次加工能力、管理水平及服务手段居国内领先。

  3.技术基础支撑作用有效发挥

  十一五期间,上海技术基础支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上海特奥会、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为政府保障民生、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事件和履行计量、标准化、环境保护等各项监管职责,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依托技术基础,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微电子、现代农业、食品与消费品安全、口岸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1500余项,组织开展了84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专项研究。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实现了由农业向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节能减排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拓展,开展了63个国家级、123个市级示范项目建设。形成的极端量计量、物流标准、转基因食品检测等技术基础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市技术基础出现了纵向层次不分明,横向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资源分布不均衡,技术优势不够明显。上海现有计量、标准化和检测资源的布局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传统优势产业的实验室低水平重复建设,应用层次较低;涉及民生的计量、标准化和检测资源相对分散,基础薄弱;十二五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技术基础能力缺乏,部分新兴产业、边缘产业标准缺漏现象依然存在。全市35家国家级质检中心、61家市级产品质检站中,32%集中在传统制造业,32%集中在轻纺行业,仅有10%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全市拥有的技术基础优势资源占全国总数的份额较低,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或国家标委会秘书处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权威技术机构数量很少,在国家技术基础体系中的领先地位尚不明显。

  二是装备更新不及时,国际竞争能力不强。由于缺乏稳定和持续增长的专项经费投入,部分在建设初期居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端计量检测装备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水平,甚至出现计量标准器与被检设备精度能级倒挂现象。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主体意识较弱,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强、人才欠缺。主导国际和区域计量标准体系关键比对的能力不足,国家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领域国际采标率仅占10%。以标准研究和制定、计量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准入检测和评价为一体的综合能力优势不够明显,直接影响了上海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和集聚优势的形成。

  三是创新动力不充足,行业发展环境不佳。本市具有政府背景或一定程度行业垄断性的技术机构占全市技术基础资源总量的份额较高,尽管其在公益性、保障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长期处在政策保护下,效率相对较低,市场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开放合作意识和开拓高层次增值服务的能力,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均较低。同时,对检测机构的设立条件、规划布局、从业规范、法律责任、监管体系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随着技术检测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无序竞争、违规检测的现象日益凸显。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上海的国际定位来看,各国把加强技术基础建设作为构建国际竞争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一种重要策略,千方百计争取掌握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规则的话语权。特别是发达国家依托先进的技术基础和先发优势,在生物、新能源、信息和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上海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要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必须加强技术基础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从上海的全国定位来看,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是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给上海技术基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贡献。因此,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要大力增加技术基础建设投入,建成一批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使部分专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或权威地位,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从上海的自身发展来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端制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低碳发展成为上海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加强以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为主的技术基础建设,将对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上海必须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水平,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标准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攻克现有计量基标准能级无法满足高新技术发展的难题;要进一步加强检测方法研究与标准物质研制,满足医疗卫生、食品药品检验、环境监测等民生领域日益复杂的检测需求。

  三、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开放融合、引领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完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着力加强技术基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着力提升技术基础对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和技术基础对民生、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技术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和检测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目标

  聚焦形成国际竞争软实力,辐射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需求,构筑并完善资源配置合理,保障能力齐全,服务功能完备,国内水平一流,国际接轨运作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全面满足重点领域政府监管的能力保障需求,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支撑水平。

  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数量以及参与或主导制订、修订的国际、国家标准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争取在本市优势产业领域新增落户各级TC/SC秘书处10个左右,主导或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10项左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城市公共管理等重点领域标准化水平与特大型城市发展相适应,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工作实现新突破。

  本市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增或升级率达25%,新增国家级标准物质200项、国内外计量基标准量值比对主导实验室5个,80%的计量基标准器达到国内省级计量技术机构领先水平。搭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平台与网络。完成国内一流、华东地区能级最高的计量测试基地建设。取得一批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领域计量溯源的技术成果。

  建设新能源汽车、港口起重机械、日用消费品等国家质检中心10个,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民用航空器、医疗植入物、污染监测等行业检测服务平台10个。力争食品安全技术基础保障能力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农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特种设备等重要工业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提升环境监测、节能减排以及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重点产业领域相关实验室的国际互认。

  四、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建设支撑重点产业新发展的技术基础能力

  要充分发挥上海技术基础创新资源丰富和辐射引领效应强的优势,主动对接新兴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项目,打造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技术高地,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并提升上海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能力,增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服务。

  通过扩建国家级检测机构、国家级质检中心,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通信设备等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检测能力和能级,重点建设质检综合实验基地。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以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检中心为依托,拓展和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服务于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航空器整机与发动机的产业化,聚焦民用航空器整机与发动机的计量与检测需要,建设国家级的民用航空器整机与发动机测量技术基础平台。针对国家重点发展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和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适应核电事业发展需要,完善核电领域计量与检测能力,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重点建设核电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物联网技术广泛普及和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趋势,搭建基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测试标准与产品检测平台,建设物联网终端设备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二)增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支撑能力

  根据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节能减排国家战略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替代、节约、修复、再利用和循环等特点和功能为方向,以上海具有优势的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手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

  围绕安全、环保、节能产品,重点聚焦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控制、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内的标准化、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建设,构建共性服务平台并拓展公共服务功能。结合智能电网的建设,搭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平台,形成跨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监控与分析网络,为政府实施节能管理提供量化标尺和数据依据。建立市污染监测和治理技术平台,强化环境治理,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控制。建设光伏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增强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提高光伏产业的计量检测技术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设国家风电设备产品质检中心,打造风电设备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风电整机及其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提升风电整机及其设备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涉及公共安全产品的质量保障能力

  日用消费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量大面广,其质量安全状况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要在重点消费品、特种设备等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类的产品领域内,新建一批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聚焦其检测技术能力和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着重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管的消费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评估研究,开展食品和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分析与监测以及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建设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实现对质量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保障国计民生。建设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中心,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的监管和检验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在用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降耗。聚焦装备制造业中起重机械的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建设国家港口起重机械产品质检中心。建立医疗植入物检测公共平台,加快我国植入器械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进程,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二期建设,综合提升对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生物制品的检测能力和科研能力,建立化学品环境危害与风险测试评估技术体系。

  (四)强化适应上海产业定位的计量基础实力

  完善本市法制和民生计量的技术基础条件,提升本市科学计量能级,加快科学计量研究向工程计量应用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夯实上海作为华东地区量值最高标准的地位,形成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产业和科技创新同步提升的计量保证能力。

  以完善现代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为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国际贸易规则等重点领域的紧迫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法制和民生计量基地和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国家计量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础性能试验基地建设。着力提升计量测试技术在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建设一批代表国际先进计量技术水平的极端量、工程量、生物量和工业与工程在线计量实验室。按照我国计量技术法规与国际相关法规逐步接轨的进程,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能级提升与改造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司法鉴定及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

  (五)提升符合上海发展要求的标准化服务水平

  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重点推进标准化助推、服务、示范、创新、基础等五大工程,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服务节能减排、规范社会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崇明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建设。在本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大型客机等领域,建立高新技术领域技术标准联盟,争取优势领域全国TC/SC落户上海,推动金融、信息、会展和物流等重点领域标准的研究与实施。构建以国家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为补充的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市节能减排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社区管理和服务、社会福利和保障、文化体育和休闲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推进绿化、市容环卫、水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深入开展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和创新试点,围绕服务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生态农业园区及重大工程项目,形成一批标准化示范项目。整合标准化资源,健全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市公共管理与现代服务标准化服务基地,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功能。

  (六)发展基于开放共享平台上的技术基础产业

  推动技术基础服务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体制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为主线、以政府监管信息为基础,具有先进电子商务服务模式,覆盖各类检测资源,集检测、科研、标准制修订、技术服务和科技中介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上海市认证检测资源信息库,建立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政府服务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充分发挥该平台在营造社会共享氛围、增强科技创新合力、提升上海国际竞争软实力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优势企业建设具有公共技术服务能力的特色实验室或检测基地,打造专业特色明显、运行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提升技术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技术机构做大做强,创建具有国内外影响的检测品牌。

  通过制定《上海市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检验检测机构设立程序、检验检测活动规范,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健全检验检测市场秩序。通过构建技术基础专业人才培训平台,着力推进技术基础重点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注册设备监理师、注册计量检定师等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库的建设,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打造技术基础人才高地。

  五、十二五发展重大专项

  (一)产业发展类

  1.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检中心。打造技术领先、开放共享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安全、环保、电子电控及电磁兼容性、电机及控制、电池及电池管理、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等检测能力。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标准研究工作,引导、规范和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积聚和培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建立国家民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检测技术基础平台

  开展基于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技术基础研究,开发商用飞机标准件三维虚拟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完善民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的量值溯源体系,实现大部件三维现场测量及其在大型客机尺寸检测中的应用。开展自动化荧光渗透在线检测技术、大型客机总装密封性能检测与功能模拟试验等关键技术研究,建设与飞机全机制造对接的质量保证能力,并建立相关的标准。建设航空发动机包容性与吸鸟仿真中心和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平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声学实验室、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低噪声设计体系。建立商用发动机设计用材料性能测试与高温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室。

  3.建立风电设备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1MW~6MW海上风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系统检测能力,重点形成全功率、电能变换系统功能和风力发电机组的整机检测,以及叶片、发电机、变流器、控制器、变桨系统和配套用各类特殊电缆等的零部件系统检测能力。配套建设试验室快速验证和评估用仿真技术手段,包括风场仿真分析、机械状态仿真分析、电力系统/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满足MW级永磁直驱机组、双馈异步机组、异步机组机型的整机全工况动态性能测试要求,实现对电机、机组等关键部件动态性能的测试。开展风电装备检验方法的研究,建立风电装备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形成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4.建立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重点形成智能电网用户端配网系统、分布式新能源电气系统、高效节能电机、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电磁兼容性及新能源装备功能材料及结构性能等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的综合测试能力;开展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的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专业测试装备,开展对专业测试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智能电网用户端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辅助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使之具备国家级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及系统的公共检测服务能力。

  5.建设国家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重点形成对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及相关产品的检测能力,建立开关控制设备、保护设备、变压器/互感器/节电器、电力工具、输配电配件、电线电缆、电焊机、智能电网等实验室,建立主要产品的型式试验和检测能力,并达到覆盖国内相关标准90%以上检测能力的目标。开展最新装备的检测方法研究,制订相关国家标准,开展专业人才的培训。

  6.建立核电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聚焦发展二代改进和三代核电技术,建立放射性活度和辐照剂量的计量基准与核电材料性能测试标准物质。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核级设备鉴定评审技术体系。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和国产化,掌握三代核电AP1000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仪控产品质量评价体系、产品质量试验验证手段、核级仪表和系统软件验证与确认评定能力、在役核电仪表产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建设一批核电站运行检测实验室,重点配备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岛设备役前检查专用设备、试块、模拟体等相关设备及能力,形成与国际接轨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核安全设备鉴定评审技术研发基地。

  7.建立物联网终端设备国家质检中心

  重点整合本市在网络系统、IC卡及读写机具、智能化楼宇、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电、通讯以及信息产品、在线检测设备等方面的检测技术资源,建立并完善对工业控制终端、农业保障终端、物流识别终端、电力系统终端、安防监测终端的检测能力。开展物联网的芯片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形成环境变量状态采集传感器、RFID标签与识别装置性能、GPS定位终端、工业用终端、农业用终端等检测能力,实现对终端设备网络端口数据处理与传输能力的评测,争取获得国际实验室互认。

  8.建立光伏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集聚并整合材料提纯、电池片制造、组件生产、系统集成等制造领域以及产业信息、知识产权、测试分析、产品认证、技术攻关等服务领域的优质资源,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形成电池片测试分析和标准电池片校准能力;开展光伏检测技术研究,形成在线红外缺陷检测、在线光致衰减技术、在线性能测试分选等方面的检测技术能力;提升光伏组件测试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比对,实现与国际先进检测机构的互认。建设光伏产业标准服务平台,具备有关光伏标准、知识产权、产业信息、检测技术等的公共服务能力。

  9.建设国家港口起重机械产品质检中心

  重点形成多品种港口起重机械及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实现对港口起重机械耗能计量、制动电机和电气元件产品的能效测试。强化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数字化审图功能,提高寿命评估、动力源匹配等设计审查技术,建立智能化、可靠性程度高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检验管理系统。开展起重机械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进出口试验及检验和国外认证,形成以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为特征,具有型式试验基地、基础数据和科技研发等功能的科研型检测机构。

  (二)政府管理类

  1.建设上海质量检验公共服务平台质检综合实验基地

  聚焦工业消费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能源与绿色经济产业、信息产品等7大门类,重点建成质量检验公共服务平台质检综合实验基地,使落户质检综合实验基地的国家质检中心总数超过15个,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全国领先。新建日用消费品、光伏产品、数字电子产品等一批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新建食品与化妆品风险监控、风电设备等新能源产品、物联网装备、智能电网输配电装备等一批专业检测实验室,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检测能力与能级。建立上海新能源和节能产品创新平台,提升并完善有关能效标识的检验能力。

  2.建设法制与民生计量基地

  扩建上海市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中心,提升区、县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实验室基础条件和功能,建立特殊定量包装商品、新型医疗诊断监护设备、贸易结算用质量称重设备、万吨以上超大型浮吊称重、汽车安全性能检验设备等测量系统和专项实验室,迁建出租车计价器强制检定站,建立上海市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信息系统,强化专业化配套与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对涉及人身健康的医疗卫生计量器具、涉及公共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计量器具、涉及节能减排的能源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项目全覆盖。

  3.建设国家计量器具质检中心基础性能试验基地

  完善国家计量器具质检中心的功能,建立符合国际标准与规则,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与重点产业的产品基础性能综合试验基地,为计量器具产品型式评价、市场准入和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建设基础性能试验基地实验室及配套设施,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境适应性检测实验室、安全性检测实验室、可靠性检测实验室和电磁兼容性检测实验室,建立符合国际多种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的基础性能试验能力,形成对大型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开展型式评价和环境试验的综合能力。

  4.建设上海市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研究中心

  重点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筛选、研判和分级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特别是在与人身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的食品、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等领域,建成高水平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和评估。积极研究加工食品中各类污染物、添加剂的检验检测方法,建立覆盖农药兽药残留、有害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食源性疾病、非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常见风险因素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提高对各类化学危害、生物危害类风险因子等未知危害物的快速筛选和验证能力。

  5.建设上海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中心

  重点建设包括气瓶阀门型式试验中心(二期)、气瓶型式试验中心(二期)、港口起重机械型式试验中心(二期)、电站锅炉检验检测实验室、压力管道检验检测实验室、电梯风险评价实验室、无损检测实验室(改建)、能效检测实验室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中心(二期)等一批特种设备型式试验中心和检验检测实验室,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能级,为炼油、乙烯、煤化工、天然气储运等成套设备以及大型空分设备和石化装备国产化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软硬件条件水平。

  6.建立医疗植入物检测公共平台

  重点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源植入器械和有源植入器械的检测研究能力,填补国内骨科植入物疲劳和磨损、心脑血管有限元分析和MRI,以及神经刺激器、植入式除颤器等植入物检测能力的空白。建立我国植入物失效分析评价体系,提出适合中国人种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标准和规范,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与国际接轨。开展疲劳、摩擦、磨损、电磁兼容等基础研究,为国产植入物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公共检测平台,以满足骨科、支架、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植入物的注册检验、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和进口产品检验的基本需要,满足植入物失效分析及再评价研究工作的基本需要。

  7.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检验能力

  重点建设活菌活毒检测的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室并添置疫苗检测相关的仪器,落实国家疫苗品种检测职能。建设药理毒理室和能满足大动物饲养要求的动物房,积极拓展各项安全评价,搭建遗传毒理和生殖毒理、毒代动力学和细胞毒性试验平台,开展中药安全性研究,加强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和药效学研究,加大中药注射剂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力度。建立中药活性成分的质控方法,加快中药质量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药品、食品、化妆品PT实验室,建设食品化妆品理化分析实验室和食品微生物生物检测实验室,建立药物残留有证标准物质研究平台,完善现有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开展与安全性相关的化妆品功效评价技术、有效成分与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标准***和研究工作。

  8.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在整合本市相关检测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与本市的地位和发展相适应、能满足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求的专业检测能力。推进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二期建设,根据最新的检测方法标准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要求,配置必需的检测仪器和设施,全面拓展涉及农、畜产品、水产品、食用菌、转基因等产品中药物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转基因成分、添加剂、农业环境污染及品质分析等方面的检测能力。

  (三)社会发展类

  1.建立上海市污染监测和治理技术平台

  建设在线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上海市污染监测和治理技术平台,重点形成水污染物中pH、COD、TOC、氨氮、总氮、总磷的在线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为COD和氮磷总量控制提供可靠监测数据并形成技术储备;开展霾、光化学烟雾、温室气体等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为控制霾等大气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考核评估方法研究,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快速检测体系,为持续改进上海环境质量提供科学支撑。

  2.建设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平台与网络体系

  重点建立煤、石油、水、电、气等主要能源的计量在线监测技术体系,完善能源计量在线采集系统,科学采集全市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计量数据,构筑能源计量数据网络,开展能源标识计量。重点形成全市能源计量检测网络及能源计量数据库,重点用能企业在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基础上建成一批企业能源计量数据中心,企业能源计量数据中心与城市能源计量中心联网,实现数据动态、在线传输。开发面向企业和对接政府有关部门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软件系统。

  3.建设上海市认证检测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覆盖本市600多家各类认证检测单位,集政府监管、公众服务、电子商务为一体的认证检测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认证检测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全市组织机构代码信息为主线,以法人信息库为基础,以机构监管和年度统计制度为保障,以电子支付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研制认证检测行业分类标准,建立包括认证检测机构基本情况、检测能力、设备仪器、从业人员等信息的数据库群,建设政府部门服务系统、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等应用系统,研发认证检测信息查询、政府监管信息发布、体系和产品的认证、行业检测、专家技术咨询、职业培训、认证检测信息订购等多种系统服务功能。

  4.建设工业计量与工程技术应用平台

  重点提升在线智能化、多参数、信息化和网络化等工业计量应用技术,建设极端几何量计量测试实验室,微纳米计量重点实验室,重点形成极端几何量计量等高端计量共性技术基础,开展环境监测、生物医药、医疗仪器设备校准用标准物质的研究。针对工业和工程计量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以大尺寸空间计量、密度在线计量校准、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等计量应用技术为重点,实现市、区、行业计量资源共享,建立多个高端计量技术应用平台。在上海化工、汽车、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区建立支撑并服务于重点产业的计量技术应用服务中心。

  5.建立化学品环境危害与风险测试评估技术体系

  建设化学品环境危害与风险测试评估技术体系,完善生态环境领域、食品药品领域及化工产品领域的检测服务平台。按欧盟、USEPA的技术要求,重点建设POPs、模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化学品环境危害等功能性实验模块。建立完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控能力和管理体系,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化学品安全提供支撑。

  6.建设上海市公共管理与现代服务标准化服务基地

  建设以国内外各类标准库为基础、重点行业专题标准信息库为特色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标准文献馆藏,推进数字馆藏建设,开展标准文献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建设以相关标准体系建立、急需标准研制与应用示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标准化平台,开展公共政策、宏观质量管理、城市管理及重点服务业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建设以本市各级各类技术标委会为主体的标准化专业交流平台和地方标准化工作技术支撑体系。

  六、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完善政策规定,加强宏观规划和管理

  建立本市技术基础资源向产业链延伸和跨地域服务的协调机制。完善全市技术基础建设的规划管理,形成技术基础与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技术基础发展涉及的关键问题研究,加快技术基础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修订工作,出台公共检测平台建设运行与合作共享指导意见,探索制定适合于技术基础发展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技术基础相关的地方法规体系。

  (二)创新发展模式,发挥社会各方的作用

  有效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技术基础能力共建,建立上海市技术基础建设与发展协调机制。积极探索技术基础建设的多元化、协同化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装备、人才、技术和信息的共享共用,重点打造以国家级或公益性第三方机构为核心、行业特色明显、运行管理高效的上海市行业检测资源共享服务协作网,为产品的研发、制造、检验等提供技术支撑。发挥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及时、互动的信息化服务网络。

  (三)健全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现有财政支持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持续加大上海市技术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各部门要建立技术基础持续投入机制,重点支持政府实验室的计量基标准器和大型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检测行业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实用技术研究开发以及应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将有关专项建设经费列入部门预算计划。拓宽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示范试点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人才建设,推动国内外合作交流

  选派专业学科带头人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或出国进修,提升上海在重要专业技术领域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与科研、技改、建设项目相结合,引进与培养一大批专业优势明显、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基础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国内外技术项目合作、人员技术交流、实验室比对,推动技术能力和测试结果的多边、双边认证或认可。鼓励技术机构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水平方面与国际先进模式和水平接轨。

  (五)推进机构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探索建立政府实验室、公益服务机构和第三方技术机构的分类运行管理模式。形成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功能不同又相互补充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结合不同行业实际,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技术基础建设和发展模式转变。孵化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检验检测品牌,着力提升技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鼓励行业组织、企业、民营资本等参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确保技术基础公共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的多元投入机制。健全技术基础支撑体系的科学评价方式,从改革、创新、责任、激励、竞争、用人、分配、监督等多方面入手,开展技术机构绩效评价,形成资源配置有效、管理运转高效、支撑服务有力的良好格局。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临潼区教育局到陕师大附中渭北学校开展调研
  2. 副区长徐毅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3.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全面排查39批次不合格面膜类化妆品
  4. 临潼区供销联社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
  5. 临潼区教育系统开展多项活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6. 临潼区城乡社保中心围绕区上重点项目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7.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动农作物种子质量提升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增效
  8. 临潼供电公司党委组织党员到西安市委党校参观梁家河故事图片展
  9. 临潼区科技局及时传达学习贯彻重点建设项目暨投资环境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工作
  10. 食品药监局铁炉所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宣讲活动
  11. 西安市审计局检查临潼区餐饮油烟治理工作
  12. 长安区代表队荣获全市红五月音乐会歌咏活动二等奖
  13. 临潼电网又向坚强电网迈近了一步
  14. 集中整治长效管控还校园周边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15. 聚焦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秦陵街道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
  16. 区安全生产第四检查组赴小金街道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17. 临潼区电子商务培训会成功举办
  18. 国土临潼分局制定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19. 区气象局加快推进三农气象服务建设工作
  20. 临潼路政交警运政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常态化制度化联合执法
  21. 引镇街道迅速传达全省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安排部署近期防汛工作
  22.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城西所全力保障西安年最中国活动期间食品安全
  23. 临潼供电公司春检现场狠抓安全管控
  24. 临潼区物价局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工作
  25.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提升政务服务品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26. 临潼区农林局开展春季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27. 公安临潼分局秦陵派出所开展辖区物流寄递业安全检查
  28. 临潼供电公司以六查六防严格现场工作管控
  29. 食品药监局2017年完成4项食品安全民生提升重点工作
  30. 临潼区组织召开加快上报土地储备规划专题工作会议
  31. 区旅发委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活动
  32. 临潼现代工业新城管委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33. 市城乡社保中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调研座谈会在临潼召开
  34. 市农林委检查全区节日期间森林防火工作
  35. 临潼区农林局农机管理站积极开展农机维修销售市场质检利剑检查活动
  36. 长安区政府召开18届第88次常务会议
  37. 区政务中心利用周末开展春季植树增绿活动
  38. 临潼开展第30期石榴花志愿者集中服务活动
  39. 长安区委党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教活动
  40. 临潼区气象局组织观看大型新闻专题片第五空间
  41. 临潼区2017年度政风行风民主测评在临潼区国家税务局顺利开展
  42.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领导督导检查基层所纪律作风及工作情况
  43. 新市街道召开冬季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会
  44. 栎阳街办召开长安E格APP工作培训会
  45. 食品药监临潼分局全面清查在互联网非法宣传销售的安枢瑞等假药
  46.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城东所开展医疗机构药械安全专项检查
  47. 公安临潼分局开展防盗安全宣传活动
  48. 区城改办贯彻落实区委第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49. 临潼区教育局扎实开展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活动
  50.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
  51. 临潼区旅发委联合公安分局春节前夕开展旅游市场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52. 临潼区中秋假日旅游工作运行平稳全区上下齐力共建良好旅游秩序
  53. 全面发动广泛参与我区大擦洗大整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5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9 11:48:23
  55. 追赶超越时不我待
  56. 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7. 区建住局连夜召开铁腕治霾工作会安排建设工地大排查大整顿工作
  58.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多措并举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工作
  59. 临潼调查队顺利完成农民工市民化调查工作
  60. 北田街办开展迎十四运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61. 区文明办到政务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62. 区文体广电局召开2017年文物工作培训会
  63. 质监临潼分局组织开展行政效能革命工作手册知识在线测试活动
  64. 西安市临潼区教育局学校安全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65. 秦陵街办积极督促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66. 区卫生健康局召开脱贫攻坚巡视考核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67. 临潼区卫生健康局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68. 临潼区总工会召开2016年新当选劳模和先进集体工会业务知识培训会
  69.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代王所开展春节前食品安全大检查
  70. 时代画语学院艺术沙龙展在贾平凹文化艺术馆隆重开幕
  71. 先看病后付费方便放心又实惠——临潼区将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
  72. 临潼区农林局联合何寨街办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现场指导推进工作
  73.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城东所持续开展夏季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74. 中央统战部来长安调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75. 临潼区成本调查队开展农户关于农资购买情况汇报
  76. 西安日报长安区检察院召开不起诉公开听证会促进阳光透明司法
  77.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开展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
  78. 临潼区交通运输局及时召开铁路沿线三化问题协调推进会
  79.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
  80. 不负韶华砥砺前行——零口街道小城镇建设迎第三方单位检查验收
  81. 栎阳街办扎实开展2021年度兵役登记工作
  82. 任留街办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83. 对接动员促复工协同推进抢进度奋力实现管廊建设追赶超越
  84. 改善人居环境助推脱贫攻坚
  85. 质监临潼分局对全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小区电梯情况进行摸底排查
  86. 质监临潼分局深入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87. 临潼调查队积极开展住户试记账检查指导工作
  88. 长安区召开柳青精神挖掘传承工作专题会
  89.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行者所加强冬季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90. 公安临潼分局代王派出所深入校园开展法制报告会
  91. 区教育局20092010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安排
  92. 提升公众安全感任留街道在行动
  93. 西安市种子管理站督导检查我区小麦种子田间质量检验工作
  94. 区农经站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传达落实会议精神
  95. 穆柯寨村民欢乐幸福过文化新年
  96. 区气象局开展全年防雷电安全检测工作
  97.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王明华来临潼调研
  98. 临潼区爱卫办国庆期间持续深入开展农村改厕工作
  99. 临潼区食品药监局城西所全力保障骊山古庙会食品安全
  100. 长安区20所样本校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