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上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1年01月25日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6月27日发表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图1 世博会举办成功精彩难忘

  

  图2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图3 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图4 十一五以来消费、投资总额比较

  

  图5 航运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

  

  图6 上海关区进出口商品总额

 


  图7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图8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图9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图10 累计实到外资规模不断提升

  

  图11 十一五以来对外投资规模

  一、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总体要求,一手抓世博会举办,圆满完成了***、***交给上海的光荣任务;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见表一)。

  (一)世博会举办成功精彩难忘

  全力以赴成功举办世博会。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在国际社会积极帮助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下,上海将办好世博会作为2010年头等大事,全面落实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方针,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优质高效做好各项世博筹办和举办工作。上海世博会参展机构、参观人次、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均创下世博历史新纪录,成为世博会历史上参与度最广泛的一次盛会(见图1)。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了城市文明成果、交流了城市发展经验、传播了先进城市理念、探讨了城乡互动发展,成功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全面促进了国际国内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成功、精彩、难忘的目标,兑现了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

  世博带动效应明显。世博会举办直接带动了旅游会展、商业销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世博会举办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市容市貌,全面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凝聚形成了为国争光、全心为民、团结协作、严谨科学、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上海世博会精神,充实和丰富了上海城市精神内涵。上海世博会在文化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生动展示和探索实践,也为今后上海转型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丰富资源、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十一五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十一五年均增长15.1%(见图2)。

  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初步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左右,基本形成5、6、7、8发展格局,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50%,增加值占比接近60%,贡献的地方财政收入占比超过70%,实到外资占比超过80%。不断改善服务业政策环境,探索扩大营业税差额征收范围,出台实施了一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上海迪士尼项目正式签约。上海成功获批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闸北区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

  制造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初步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8%,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明显快于全市工业增长,汽车、信息、石化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工业效益领先产值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左右,比十五末翻番(见图3)。注重加强技术改造,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50%。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嘉定汽车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初步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317.7亿元,比上年增长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仅增速持续领先增长,并且规模首次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见图4)。消费惠民政策成效持续显现,受理汽车以旧换新近4万辆,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销售各类家电约40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

  (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金融创新和开放步伐加快,沪深300股指期货平稳推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信贷转让市场启动运行,融资融券、单机单船融资租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等创新业务相继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扩大。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深化(见表二),预计全年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总额超过38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深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方案,免征营业税政策取得实效,启运港退税政策稳步推进,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作。航运集疏运体系继续完善(见图5),预计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将跃居全球第一;洋山保税港区水水中转集拼正式开展,水水中转比例提高至38%左右;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5.8%和24.1%。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上海船舶登记中心挂牌成立,首批9家国际航运经纪企业挂牌,本市涉外航运保险业务占全国比重达到2/3。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深化研究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政策,虹桥商务区和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深化贸易便利化措施,新型国际贸易试点启动实施。预计全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68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进口、出口总额双双超过2008年水平(见图6);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十一五年均增长约25%。

  城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增集约化信息通信管线415沟公里,完成光纤覆盖改造120万户家庭,新建3G基站1300个,新增无线热点1400个,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68%。下一代广电网已覆盖中心城区100万用户。全球首个TD-LTE试商用网络在世博园区启用。全市信用信息进一步公开,个人和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接入政务外网。

  (四)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研究制定上海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步思路和相关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两批74个重大项目,颁布实施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大型客机总装、LED新型显示等重点项目落地。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由上海牵头承担的项目累计达到310项,一批阶段性成果实现产业转化。围绕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鼓励支持194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预计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8%以上(见图7)。全市专利授权量、申请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7.7%;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350件左右。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30%左右。全面落实世博科技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一批创新成果在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设立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五只创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股权质押融资、订单融资、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2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2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相继成立。杨浦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全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型高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首席技师培养三个千人计划,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领域节能管理,建成全市工业能效监控平台,出台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全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项目934项、实现节能能力100万吨标准煤。全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有望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上海LNG项目一期工程、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启动一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减排主要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以及主要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浓度进一步下降。全年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计保持在3%左右,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见表三),已启动和已完成项目占总数的90%,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1%,绿化覆盖率达到38.15%。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和生态园区创建,扩大企业清洁生产覆盖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预计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76立方米左右,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提高到63亿元/平方公里左右。出台加油站油气回收利用实施细则和支持政策,回收率达到70%以上。深入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左右,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工程、金山垃圾焚烧厂开工建设,医疗废物处置完善工程建成投运。

  (六)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完善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延长了稳定岗位和职业培训特别计划政策执行期限,将就业援助计划转化为长效制度安排。全年累计帮助成功创业1.2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约1.8万人;对11.3万名企业职工、3.4万高校毕业生和11.1万来沪务工人员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创建170个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万个,其中非农就业岗位1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连续六年控制在4.5%以内。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研究并稳步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制度整合。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统筹调整提高各类保障标准(见表四)。制定出台关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对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发放临时补贴,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影响。预计全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38元和13746元,比上年增长10.4%和11.5%。为老服务不断加强,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新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0家,新设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65个,为25.2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颁布实施慈善事业发展纲要。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分配供应在徐汇、闵行试点有序推进基础上,放宽准入标准,在中心城区和有条件的郊区逐步推开。颁布实施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见图8),全年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万平方米左右,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达到7.5万户。积极探索旧区改造新机制,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整治。

  公交优先战略成效显著。全市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16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轨道交通10号线、2号线延伸段、7号线二期、11号线支线段建成运营,运营线路总数达到12条,总长度达到452.6公里(见图9),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超过510万人次。公交日均优惠换乘超过230万人次,老年人日均免费乘车超过50万人次。地面公交线网不断优化,新增公交专用道48.3公里,新辟公交线路约360条,增设4个P+R公共换乘停车点。稳步提高公交司乘人员收入水平。

  (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

  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颁布实施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签订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在郊区新建和改扩建了54所中小学校,组织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赴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开展对口办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47万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免费就读。积极缓解入园难问题,新增幼儿园50所。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研究制定本市实施意见和重点改革方案,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积极推进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础性工作,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见表五)。健康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文化体育发展取得新成果。世博会成为上海与世界开展文化交流的大平台,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预计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将提高到9.6%左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广播电视制播分离进展顺利,25家区县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启动。新建45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0个社区健身俱乐部,上海体育健儿在第16届亚运会和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不断改进。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深化,市容环境整治、城市安全隐患排查、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深入推进,全市主要食品评价性抽检平均合格率近93%,完成34.5万名来沪务工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建成实有人口信息共享和应用平台,加快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加快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社区基层基础功能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专业化建设,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断加大,街镇综合治理大平台和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初步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平安建设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八)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积极构建适应大区域扁平化特点的政府管理体制,调整形成7+1开发区管理格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工商、质监、税务协同试行企业设立联动登记操作程序,企业办事便捷程度大幅提高。充分发挥两个中心建设核心功能区作用,消费金融公司、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先行先试项目取得突破。依托张江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发起设立上海市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和浦东科技型中早期企业创业投资基金。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围绕两高一少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见表六)。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深入推进,市属国资从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等9个行业全部退出,一批国企完成上市重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至30.5%。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在全市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出台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试点。全市50家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业,累计投放贷款175亿元。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左右,比十五期末提高约6个百分点。

  (九)内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利用外资结构质量继续优化。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到1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累计实到外资突破1000亿美元(见图10)。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在全国率先设立外商投资合伙制企业。继续加大外资功能性机构引进力度,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82家,累计达到837家。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对外投资总额达到24.2亿美元(见图11),比上年增长57.5%;十一五累计对外投资达到60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本市对外投资主体数量和投资额分别达到2/3和1/3左右。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约73亿美元。企业人民币对外投资取得新突破。

  国内合作与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新增各地来沪注册资本百万元以上企业1.7万家,新增注册资本超过1600亿元。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地区协调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围绕共建共享世博会,交通、信息、环保、金融等重点专题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见表七),全年安排对口支援项目571项,涉及金额4.3亿元,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提前一年胜利完成。

  (十)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高产示范创建工作,建立稻麦高产示范点1277个,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8.4万吨。继续推进农业设施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新建设施粮田7533公顷、设施菜田1890公顷;新认定15个国家级和5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486个。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和展示直销中心等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投入运行。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完成10条区域对接道路建设,完成农村村庄改造114个,继续推进低收入农户危旧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改造(见图12)。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5%,郊区540所村卫生室和1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报销。郊区县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完成1.8万人,宣传普及27.6万人。

  郊区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研究制定加快郊区新城发展的政策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新城建设更大支持。完成嘉定、奉贤南桥、青浦、金山新城规划修编调整,加快推进新城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新增金山枫泾镇和青浦练塘镇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至12个。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开始启动,新一轮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稳妥推进。

  201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和中共上海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但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仍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三产增长的稳定性仍需增强。2010年受股市房市波动影响,本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回落、房地产业增加值大幅下降。尽管世博会的举办对服务业发展拉动作用明显,新兴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仍难以弥补金融、房地产业下滑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三产增速明显减缓,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出现回落,未能实现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的年初预期目标,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任务任重道远。二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2010年我国物价水平出现明显上涨,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连续多月超过3%。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涨价品种覆盖面广,对居民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体生活造成影响。国家和本市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物价措施,但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各类成本增加、游资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三是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和制度性瓶颈。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带来的教训极为惨痛,说明上海在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中存在制度性缺失,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还有许多不到位、不落实,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都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解决。此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在今后工作中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障碍、完善机制来加以解决。

  二、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也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的一年。综合判断,2011年上海发展面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和自身结构调整效应逐步显现等诸多有利因素,但总体仍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全年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任务十分繁重。2011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九届市委十三次、十四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各环节,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着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为此,我们在安排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兼顾需要与可能,兼顾年度计划与十二五规划衔接,通过调整改革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三个突出,引导全市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来,放到重视民生、改善环境上来。一是突出结构质量效益。重点是淡化总量指标,突出结构、质量、效益指标,突出创新能力、城市功能指标。提出经济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一方面是考虑到受2011年外部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世博会直接带动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本市经济增长难度将明显大于上年,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另一方面是要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结构、创新、功能指标,为全市结构转型升级争取更大空间,为今后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同时这一目标也与本市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此外,为体现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年度目标中增加了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商品销售总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等指标。二是突出民生改善。重点是聚焦解决人民群众三最问题,突出就业、收入、居住等重要民生指标,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体现住房保障工作推进力度,在年度目标中增加了保障性住房供应指标。三是突出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强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体现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新要求,在年度目标中增加了关于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等减排指标。经综合平衡,建议2011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体系分为结构效益、创新能力、服务功能、社会民生、节能环保五大类。现对主要目标建议如下(见表八):

  (一)关于结构效益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建议目标为:立足加快转型、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把加快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坚决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积极推动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等服务业做大规模、提升能级。围绕国际文化大都市、智慧城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和旅游会展业。实施新兴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培育发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庭服务等社会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推进闸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服务业管制、税制、体制和法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依托世博品牌效应,抓紧明确世博会地区后续利用规划和功能定位,推进土地审批、招商引资、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启动世博园区开发建设。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政策引导、实施专项工程、完善投融资体系,全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见图13)。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滚动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淘汰高耗低端制造业,鼓励本市企业发展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

  2、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鼓励支持非公经济蓬勃发展

  认真贯彻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强化民资国资联动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国企和垄断行业改革,建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配套协作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聚焦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完善改制上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集合债券、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知识产权或股权期权抵押等组成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围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机制,加强产业链高端招商引资,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四个中心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国际服务外包。

  3、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大力扶持生产、稳定市场供应、降低流通成本,严格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确保主副食品价格基本平稳(见表九)。加强农产品、加工食品等主副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强化价格调控,建立健全市场价格调控协调会商和市区联动机制,确保国家和本市各项价格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健全重要商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供求和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价格调整管理,审慎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严厉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大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补贴和补助,完善与价格水平挂钩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二)关于创新能力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建议目标为:立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左右,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380件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6%左右,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立足增强制度创新活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重要突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继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持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把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开放格局,真正使全市转型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坚实基础上。

  1、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部市院市合作,加快实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无线移动宽带网、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重大专项,推进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肝***科学中心等研发基地建设,力争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抓紧组建一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服务支持,争取创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取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启动实施区县创新热点计划;深化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制度改革,统筹政府资金,改革投入机制和评估办法,提高各类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和科普事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

  2、深化改革攻坚开放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障碍

  大力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部市合作、市区联动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开展新型国际贸易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税制改革等试点,力争在新型区域管理体系、贸易大通关等领域取得突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改造完善国有资本流动平台及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股权管理功能,推动企业集团整体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聚焦核心主业、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进一步压缩国资行业布局和管理层级,引导国资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引导有条件的国企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企业转型。完善国资经营预算制度和国资收益分享制度,健全国资分类监管体系。围绕两高一少目标,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见图14)。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国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完善泛长三角合作机制。加大对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和三峡库区等对口地区帮扶力度,构建对口支援都江堰市长效机制。探索完善本市走出去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继续推进人民币境外投资等试点,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3、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人才对转型发展支撑作用

  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和国际化方向,全面实施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快国际人才高地建设。抓紧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型高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首席技师培养三个千人计划,高度重视培育和扶持创业型创新人才,着力提高整个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继续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抓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落实和完善人才奖励、股权期权激励、子女教育、安居、医疗、户籍等各项政策。推进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力争在人才管理体制、出入境便利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关于服务功能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建议目标为: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20%以上,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全市服务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0%左右,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和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整个城市的资源配置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1、全力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切实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

  深化落实***2009年19号文件精神,建立完善部市协调推进机制,在四个中心建设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先行先试(见表十)。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加大金融对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落实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措施,加快发展航运经纪、船舶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现代物流等航运服务业,加快完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围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着力打造贸易平台、集聚贸易机构、转变外贸方式、改善贸易环境,推进内外贸结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合、实体贸易与网上贸易结合的市场体系建设。

  2、围绕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大力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在全社会形成奉献、友爱、互助、团结的文明风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招投标采购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深化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区县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转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兼并重组。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世博场馆后续利用和郊区新城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继续推进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运行机制和内容配送,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统筹利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托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与金融结合,探索文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促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与文化创意企业对接;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文化新业态;充分依托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国家数字出版等产业基地和迪士尼主题乐园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3、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180万户家庭光纤到户建设改造工程,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覆盖300万户家庭;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新建覆盖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基本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市域覆盖;加快建设新亚太海底光缆系统,海光缆国际通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50%以上。促进产业智能化发展,聚焦精细化工、汽车、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建设示范数字园区、数字工厂,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建设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启动实施云海计划,加快建设云计算产业和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上海物联网中心,全面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聚焦电子商务、数字惠民、数字城管等行动,加快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见图15)。

  (四)关于社会民生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建议目标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其中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左右,供应保障性住房1150万平方米左右,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住房困难申请家庭应保尽保;为老服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强化民生保障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把加强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深入实践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1、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

  深刻吸取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沉痛教训,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全放在首位,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下,研究制定加强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的综合措施。全面查找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切实加强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高层建筑等领域和公共场所、重点区域安全防范,重点强化建筑市场、燃气供应、危险品运输等行业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及法规体系,层层落实监管职责,完善应急预案,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以建筑市场为重点,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为重、安全为先,切实将世博城市管理经验转化为常态长效制度,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强化市容市貌、三乱顽症等治理力度,巩固和放大世博管理效应。坚持管办分离、管养分开和市场化运作,增加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维护费用,扩大开放作业服务市场,建立城市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平安建设、人口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管理,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见表十一)。

  2、大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依托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加快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见表十二),大力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建设筹措和供应,继续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加强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措的支持,多渠道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加强大型居住社区规划控制和土地储备,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优先供应。加快大型居住社区内外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主要配套设施与保障性住房同步交付使用。建立完善政府住房保障目标责任制,完善市区联手、以区县为主的建设管理机制。全面实施旧区改造新机制,稳步推进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旧住房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坚持三个为主,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按照国家部署做好房产税改革试点各项准备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完善就业分配保障体系,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帮扶,探索将来沪从业人员全面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以上、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扶持成功创业1万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继续调整最低工资,提高各类养老金、城乡低保、就业补助、失业、工伤优抚等各项待遇。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保险法》,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完善面向全市常住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见图16)。建立家庭支出型贫困预警和综合帮扶机制。加强社区为老服务,探索建立大型居住区和郊区新城同步规划建设养老配套设施机制,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为26万名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4、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依托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实施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公办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在郊区和大型居住社区新建一批学校。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扩大中等职校免费教育范围,提高来沪从业人员子女报考中等职校的比例。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新增40所幼儿园。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为全体市民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见图17)。加快发展体育事业,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力办好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加大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力度,深入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和人口早期启蒙工程。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和枢纽布局,实现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便捷换乘。图17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5、加快郊区新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制定实施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意见,推动建立城乡一体的资源配置、优势互补发展机制。充分发挥郊区新城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嘉定、松江新城综合功能,加快推进青浦、奉贤南桥、浦东南汇新城建设,加快推进金山、崇明新城和新市镇优化发展。建立郊区新城开发协调和管理机制,推动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向新城集聚,完善人才引进、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互动融合,促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同步建设。立足与新城分工互补,加快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小城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集约化、组织化、科技化、标准化程度,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非农就业和农民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业,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郊区三级医院5+3+1项目建设,全年改造村庄100个、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万户。贯彻落实国家农村征地条例,继续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等试点。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抓紧制定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

  (五)关于节能环保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建议目标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进一步下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保持在3%左右。

  确定上述目标,就是要把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1、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将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区县。制定出台商业、旅游、医院、机关、学校等领域用能指南,出台高耗能行业和产品能耗定额标准,探索建立行业单耗水平考核指标。建立全市统一的节能监控信息平台,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报告、能源审计等制度,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工程建设和管理(见表十三)。严控高耗能行业发展,调整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低效益落后产能600700项,实现节能能力6070万吨标准煤。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推进张江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崇明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加大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力度,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完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前置性投资节能评审制度,探索实施能耗总量控制、节能量交易、强制性能耗标准和能效标识等制度,落实扩大差别电价政策,推进第一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

  2、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分解落实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强化环保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启动建设十二五重点项目,完善减排工程建设补贴、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补贴和污染物超量削减激励等政策。全面完成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推进宝山南大、金山卫化工集中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本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青草沙原水通水切换工作,让市民喝上优质长江水。加快推进中心城增绿、郊区新城建林和外环生态专项等工程,完成绿地建设1000公顷。构建环保主动预防机制,深入推进规划环评,严格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大力推进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健全全防全控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3、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严格实施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积极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切实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加强节水型城区建设,实施节水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技术。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再制造生产模式,积极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制定生活垃圾减量化计划,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试点,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水平。

  三、2011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

  2011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在继续保持投资适度规模、优先保障续建项目的同时,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功能提升,更加突出公共安全、民生改善,更加突出郊区建设、城乡统筹,进一步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支撑和带动作用。

  2011年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将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快投资结构转型。坚持优化结构优先于规模增长,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向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倾斜,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二是加快投资布局转移。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把郊区建设放在全市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对郊区新城和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符合功能导向的产业项目向郊区集聚,加快郊区和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能源、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努力提升郊区实力水平。三是加快投资方式转变。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合理控制政府投资规模,加强政府主导项目的规划约束和实施管理;更加有效运用产业、规划、土地、金融、财税等政策,给予市场主导项目政策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造条件吸引全社会投资。

  2011年重大建设项目共安排正式项目84项,预备项目44项;其中,年内计划新开工项目20项,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2项。具体安排情况如下:

  (一)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

  1、加快建设科技研发设施,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深化部市合作和院地合作,聚焦中科院浦东科技园,开工建设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项目;继续推进中科院上海新药创制技术保障条件建设项目,加快建设上海佘山天文台65米射电望远镜项目;基本建成中科院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平台及技术保障条件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上海在生命科学、新材料、天文等领域的基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创新能力发展规划,依托本市科研优势,新开工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国家肝***科学中心、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研设施建设,提升基础科研能力。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聚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生产和服务基地目标,新开工建设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项目;继续推进华力微电子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上海天马4.5代AMOLED(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试线、上海数据港云计算IAAS(基础设施服务)平台项目;启动松下等离子六面取等离子面板等项目前期工作。聚焦新能源战略,积极推进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开发、生产,全力推进华锐风电科技上海临港基地项目前期工作。聚焦形成我国综合实力领先的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目标,着力提升重大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和总包能力,全力推进中国商用飞机公司能力建设、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ARJ-21支线飞机批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等建设。聚焦建设成为我国生物技术创新成果重要源泉目标,新建上海复星医药金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深化上海医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药集团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

  3、加快改造重点优势产业,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以高端化、服务化、品牌化为方向,着力提高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研发与制造体系,提升自主品牌价值,加大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基本建成宝钢集团浦钢搬迁工程(罗泾地块)第二步实施等项目;全面推进上海汽车工程研究院自主品牌研发中心扩建项目、上海汽车临港产业基地自主品牌新产品技术改造项目;适时启动拜耳增资扩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园等项目前期工作。

  4、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

  依托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全面推进迪士尼项目及其外围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吸引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商业零售等产业集聚,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聚焦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加快研究确定世博区域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积极启动相关项目前期工作。着眼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载体建设,加快建设上海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交易广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商务楼宇,开工建设中国博览会综合会展项目,全面推进虹桥商务区综合开发建设。基本建成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工程。结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特点,着力完善农产品流通机制,在充分评估西郊国际农产品市场一期工程建设成效基础上,深化二期工程服务功能配置。

  (二)继续推进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建设

  1、加强生态环境设施建设,营造生态宜居绿色家园

  全力推进郊区供水集约化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崇明岛东风西沙水源地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嘉定原水支线工程前期工作,确保郊区供水安全,提高郊区居民饮水水质。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二期工程以及南线输送干线完善工程,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继续推进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新开工建设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工程,继续推进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建设项目,抓紧推进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内河工程、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渗沥液排放管道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

  2、强化节能减排设施建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竹园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减少污泥二次污染,全面启动燃煤电厂脱硝改造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有重点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继续建设崇明北沿风电工程,抓紧推进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工程、老港风电场二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大力推进城市运行安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1、完善多元化能源设施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高效

  健全上海供电网络,稳步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和可靠性,建设和储备一批50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继续建设国家重大天然气项目配套工程,加快西气二线、天然气北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多气源互补供应格局。建成上海临港燃气电厂一期工程,提高大浦东能源保障功能。健全能源储备体系,进一步整合煤炭储备能力,加快建设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抓紧推进五号沟LNG备用站扩建工程、闵行燃机电厂、崇明燃机电厂、崇明三岛天然气管网工程、崇明前卫风电二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理顺体制,加快推进崇明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稳定性能。加快皖沪合作电源项目建设,探索异地合作建设煤炭储备基地。

  2、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新开工大定海、新宛平、龙华机场、庙行、庙彭等改造项目,积极应对突发天气变化,努力消除城市积水隐患。切实加强消防安全、轨道交通安全、应急处置等城市安全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新开工建设打浦、武宁、恒丰、光华、南站、杨行等消防站点建设,着力完善消防设施保障体系,重点增强地铁救援、高层建筑防火以及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按照完善机制、整合建设、资源共享、提升能力的原则,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和供应安全保障。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现代智慧城市

  围绕构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在确保信息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信息基础网络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新开工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面向三网融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郊区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等项目。

  (四)着力推进社会民生重大项目建设

  1、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改善广大市民居住条件

  坚持改善民生、居住为先的理念,新开工建设和筹措1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宝山罗店、闵行浦江、青浦华新、浦东航头、松江泗泾、嘉定云翔等大型居住社区,提高保障性住房供应能力。积极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外围道路、公交枢纽、供排水、绿化和教育、医疗、文化、为老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2、加强社会事业设施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围绕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目标,新开工建设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二期工程、上海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项目;继续推进中欧工商学院三期工程建设;建成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一期工程等;加快推进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项目,适时启动高校学科知识创新平台建设;聚焦行业特色学校发展,推进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和出版印刷高等专科迁建项目。围绕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市级医疗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中山医院***及心血管病综合楼等项目,发挥医疗设施服务保障作用;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新开工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全面推进5+3+1郊区三级医院建设,提高郊区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上海(浦东)国际医学中心建设;结合医改方案的实施,加快推进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围绕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着力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加快推进上海交响乐团迁建、上海京剧院迁建项目实施,全力推进上海自然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项目建设,深化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方案论证。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导向作用,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市级福利设施能级,启动市第四社会福利院、众仁乐园二期、市儿童福利院迁建项目前期工作。

  (五)有重点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

  1、稳步推进对外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基本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项目。继续推进浦东国际机场第五跑道圈围工程,为上海机场功能完善创造陆域条件;积极推进浦东机场第四及第五跑道、沪通及沪乍铁路等前期工作。完善网络布局,增加高速公路通道,增强城市运输能力,新开工建设S26公路东延伸项目;继续推进崇明至启东越江通道、S6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嘉闵高架路、S3公路、S7公路、沿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进江海直达,继续推进杭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完成黄浦江上游航道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大芦线二期前期研究。

  2、继续完善市域交通设施功能,构建城乡统筹的快捷交通体系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促进交通便捷化,以郊区新城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连通、辐射作用,建成轨道交通22号线(铁路金山支线改造)工程,继续推进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12号线、13号线等项目建设,积极深化轨道交通9号线延伸工程、8号线三期工程建设方案。继续完善城市越江设施分布,基本建成军工路越江工程,加快推进长江西路越江工程、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工程,启动研究辰塔路越江工程、周家嘴路越江工程建设方案。支持大浦东等重点地区发展,建设东西通道(浦东段)扩建工程、中环线浦东段。优化虹桥枢纽及虹桥商务区地区交通功能,基本建成迎宾三路快速通道。围绕解决近郊与中心城区之间干道路网连通问题,加快推进区与区连接道路等项目建设,改善郊区出行条件。启动经济薄弱村道路危桥改造工程推进工作方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公交枢纽建设,确保大部分子项目投入使用。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10-02 17:19:55重新编辑
坪山镇江岭路赤坳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汤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镇江边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坪山福安东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区横岗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2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3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6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189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大康村328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龙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六约大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西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银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三角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横坪东路935号大福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旱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樟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排榜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四联排榜嘉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金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横岗镇镇金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万和特约——2018容桂龙狮献瑞贺新春巡游活动预告
  2. 东风社区举办2018年度妇女法律普法知识讲座
  3. 8月8日佛山市宣传部长座谈会在我区举行
  4. 300年老桑树盼保护
  5. 北滘机关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
  6. 大良街顺峰社区居民委员会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竹园街10宗公房出租项目竞投公告
  7. 城市管理知识进校园
  8. 容桂街道德胜创意园A栋203号招租项目招租公告
  9. 南江南霞村升级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招标公告
  10. 关于公布增城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涉非法集资问题举报方式的公告
  11. 顺德区总工会工伤探视管理服务采购(SD15080)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12. 容桂街红星股份合作经济社物业招租公告(12月10日下午竞投)
  13. 大良开展饮品店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14. 顺德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关于延长2016年招聘工作人员报名时间的通知
  15. 容桂街道容港路容山工业区八区2号之二物业招租公告
  16. 均安镇专职网格员招聘简章
  17. 香云纱登央视莨绸的生产可谓鬼斧神工
  18. 陈村镇开展顺安2016安全生产联合执法行动
  19. 2016年11月8日国家废水重点监控企业监控情况
  20. 2016年1月8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21. 容桂德意产业提升城市魅力
  22. 2019年1月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受理公告
  2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3 23:37:28
  24. 顺德区均安天连小学星槎小学教学设备联合采购项目公告
  25.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22:41:23
  26. 红岗石大岗四街五街下水道改造及道路修缮工程交易公告
  27. 梦丽莎家饰用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28. 兴乐社区专业网格社工全民小区义工社区宣传活动
  29. 征收土地预公告顺征启公告〔2021〕91号)
  30. 顺德区教育局双公示事项报送数据2018年3月7日(营利性幼儿园筹设)
  31.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6 22:56:55
  32. 2017年大墩村参观乐从消防体验馆活动
  33. 顺德区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西111之一地块商品厂房用地出让计划前期公告
  34. 伊之密特约——第二十届容桂全民运动会乒乓球赛补充通知
  35. 北滘暑期青少年公益游泳培训开班
  36. 高考体育科要抽检兴奋剂
  37. 新高潮喜看顺德东部民生项目纷纷落地
  38. 广东工业设计城设计广场(二期)空调采购(SD14066)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39. 佛山市顺德区冠迪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固废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公示
  40.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05103601
  41. 文化向心力是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42. 北滘镇领导带队开展迎大庆保平安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43. 省两建办调研组到我区调研
  44. 大良街大门股份合作经济社白南民兵塘鱼塘出租项目预中标公示
  45. 开展消除室内污染营造健康空间专题讲座
  46. 关于同意顺德区2013年度第五十一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的通知(顺德建用字〔2015〕48号)
  47. 2016年6月8日国家废水重点监控企业监控情况
  4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03:46:02
  49. 关于办理第113届广交会国内参展代表证的通知
  50. 大良坚持五育并举打造了素质教育特色品牌
  51. 容桂街道华口居委会天九北路兴旺坊20号等15宗房屋拆卸工程项目招标公告
  52. 均安镇天连小学围墙工程招标招标公告
  53.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26 22:48:42
  5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4 11:29:12
  55. 乐从扶贫工作检查组到对口扶贫单位调研
  56. 勒流龙眼村举办油煮粽比赛
  5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05103602
  58. 容桂召开2010年度国土城建水利工作总结大会
  59. 沙滘东村招聘公告
  60. 颂好人精神扬青春风采活动在我镇正式启动
  61. 关于下达第112届广交会展位分配方案及办理广交会证件的通知
  62. 本周六容桂国标舞盛宴将拉开帷幕
  63. 2022年佛山新城乐从镇春节节日装饰布置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64. 陈村花卉世界荷花路和梅花路道路养护维修工程预中标公示
  65. 顺德区乐从镇环镇南路建设工程及大闸村6米道路工程(二次)招标公告
  66. 学校午休床具采购需求征求意见公告
  67. 龙江镇天湖森林公园照明系统LED改造及管理服务项目(项目编号GDZC17GZ197)公开招标公告
  68.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09-07 11:51:12
  69. 下周三晚容桂又有新场地新节目邀您免费来观看
  70. 伦教执法宣讲到一线村改工作再提速
  71.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顺德区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的通知
  72. 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
  73. 关于开展顺德工业设计技术交流俱乐部启动仪式暨工业设计和模具制造主题技术沙龙的通知
  74. 陈村堤外危房安置区公寓室外电气安装工程
  75. 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公示关于佛山市顺德区品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
  76. 乐从深化五大活动清剿火患
  77. 无照猪油糕加工执法人员现场查封
  78. 北滘镇举办201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宣传活动
  79.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01 19:04:39
  80. 其他交易公告通知栏目更新情况
  81. 我区举办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员培训班
  82. 领导包案三打两建又掀热潮(伦教街道三打两建简报第四期)
  83. 大良碧鉴路32号首层26号铺及36号铺的二楼(面向清晖路)出租项目招标公告
  84. 扶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营造宜居宜商人居环境
  85. 均安开展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
  86. 创新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顺德获2021年度中国百佳营商环境试点县市称号
  87.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21019235511
  88. 伦教司法所有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成第二课堂
  89. 转发关于开展20122013年广东省优秀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评选工作的通知
  90. 乐从文化下乡活动在沙边谢幕
  91. 杏坛镇罗水加油站工程
  92. 均安镇文田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设备采购项目结果公示
  93. 顺德区关于2016年度统计专业技术资格报考事项的通告
  94.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6-19 05:52:39
  95. 佛山市顺德区食品销售企业2020年双随机一公开飞行检查结果公示(三十四)
  96. 容桂街道国家卫生镇复审专题简报(2021年11月8日)
  97. 东风社区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焦裕禄电影
  98. 佛山顺德加快推进退役士兵接收报到一站式办理服务工作
  99. 乐从镇召开退伍军人座谈会
  100. 招标通告200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