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2012年05月24日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6月27日发表  


沪府发〔2012〕48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九日

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以下称***19号文)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回顾

  十一五期间,上海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航空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航运服务业发展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19号文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入提升基础设施能力与发展服务软环境并举的阶段。

  1.国际航运主业快速发展

  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从十五期末的4.45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6.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1808万标准箱增长到2907万标准箱。自2005年以来连续5年货物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

  国际著名航运企业云集上海,全球排名前20的班轮公司均有分支机构入驻上海。在上海注册的国际航行船舶(包括国际航线船舶和特案免税登记船舶) 从十五期末的223艘、总吨位49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356艘、总吨位869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5926家,船舶代理企业139家,船舶管理企业97家,无船承运人(上海地区中国企业法人)948家,船供企业204家,船员服务机构57家,船员培训机构7家,注册海员69377人。

  2.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公路、港口、内河航道、铁路、航空等硬件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的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由2004年的25.4%上升到2010年的38.0%,公路运输比重相应地由2005年的40.3%下降到2010年的37.5%。

  一是港航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东海大桥建成后,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外高桥四期、五期、六期工程相继投入使用。上海港码头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从2005年的3.04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4.6亿吨;集装箱专用码头泊位数和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由2005年的29个和920万标准箱增加到2010年的41个和2062万标准箱。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三期工程顺利完成,主航道水深达到12.5米;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苏申外港线、大芦线(一期)、赵家沟航道经整治后均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初步形成连通江浙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一期泊位建设基本完成。

  二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上海公路总里程由十五期末的8110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1197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由560公里增加到775公里。随着长江隧桥、申嘉湖高速、杭浦高速等相继建成,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完成拓宽工程,上海形成了两环、九射、一纵、一横、两联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与江浙联系的省道新增加6条,高速公路增加到8条、48车道,其它公路通道达到23条、74车道,港口集疏运通道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铁路建设全面提速。截至2010年底,上海境内铁路营业里程414公里,建成2主3辅共5个铁路客运站。十一五期间,建成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有效释放了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的货运能力;建成服务于洋山港的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完成南浦货站至闵行货场搬迁调整。京沪高速铁路于十二五初期竣工。上海地区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为形成沿海铁路货运大通道、发展海铁联运奠定了基础。

  四是航空枢纽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0年底,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已形成5条跑道、4座航站楼的规模,可保障高峰日2400架次起降。两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由十五期末的4134万人次和221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7188万人次和371万吨。已有81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上海定期航班,国内外通航城市达到219个;浦东国际机场连续三年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机场第三,基本确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2010年浦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列国际机场协会(ACI)全球排名第20名,首次进入前30名排行榜。

  3.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开展

  十一五后期,上海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全方位展开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航运要素进一步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加快提升,航运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航运服务体系框架逐步形成。

  一是航运服务产业初步集聚。十一五期末,在沪从事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行业的外商驻沪代表机构达到250家左右,有1000余家不同资本类型的国际海上运输和辅助服务企业在上海开展经营活动。全球九大船级社均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开展船舶检验服务。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中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等机构相继成立。开展了航运经纪业准入制度试点,国内第一批专业航运经纪公司率先在上海成立。上海航运交易所积极落实交通运输部印发《船舶交易管理规定》,2010年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公示成交船舶91艘次,接受1057艘次船舶的成交信息报送。非双边海运协议关系国际航运企业在境内设立独资公司取得政策性突破,全球第二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在沪设立独资公司。

  二是口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上海口岸深化推进大通关工程,完善5+2通关工作制,优化一门式服务,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平台。启动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改革试点,探索实施了便捷通关、无纸通关、快速通关、分类通关等通关模式,推进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检验、口岸放行、直通放行等区域通关改革,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改进空港中转联程流程,提高国际中转旅客通关效率。

  三是航运服务集聚区布局不断优化。科学调整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成立了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三港三区联动工作实质性启动,统筹效果显著。虹口区落实专项资金扶持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北外滩已经成为国内航运产业资讯发达、航运服务相关产业门类齐全的航运企业聚集区之一。浦东新区充分利用港口资源禀赋、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及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形成了陆家嘴高端航运服务区、外高桥航运物流发展区、洋山临港综合服务发展区、临空航运服务发展区四大重点区域。

  四是口岸安全和环境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上海港水上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水上交通事故件数等安全指标值比十五期间有所下降。推进实施了水上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的源头管理,实现了水上安全预防预控管理;实施了长江上海段和长江口定线制,完善了吴淞、洋山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实施了水上网格化巡航管理模式,完善了口岸水上助航体系,优化了口岸水域通航环境;建成水上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网络,提高了船舶进出港助航能力;发布了《上海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项预案》,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一次性清除800吨溢油的水平,推进外高桥五号沟水上综合应急反应基地建设,建立了船舶污染事故应急组织协调指挥体系。

  4.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作用得到发挥

  积极落实国发19号文要求,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十一五期间,上海已经为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航运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业务,以及物流、仓储等企业累计免征营业税超过22亿元人民币;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有效延长;进口汽车保税展示平台在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用。

  5.航运金融业务迅速拓展

  十一五后期,国内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航运金融业务的投入力度,多家银行成立了航运金融专营部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均在上海筹建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船舶险和货运险等航运相关保险业务发展迅猛,2010年,上海产险市场中船舶险首次超越企财险,船舶险与货运险总和在上海产险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22%;融资租赁业务取得突破,成功吸引单机项目公司落户浦东机场综保区、单船项目公司落户洋山保税区开展业务。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的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正式颁布,据此指数开发的金融衍生品在国际市场实现了多批次交易。

  6.邮轮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十一五期间,邮轮产业发展环境日渐改善,市场经营主体纷纷进驻,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均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并开设多条以上海为母港的区域邮轮旅游航线。邮轮通关便利措施进一步落实,邮轮母港船舶进出安全保障得到加强,提高了邮轮旅客通关服务能力和效率,境外邮轮挂靠上海日益频繁。2010年,上海港邮轮靠泊108艘次,其中母港邮轮60艘次,访问港邮轮48艘次;进出境旅客266865人次,其中母港邮轮170240人次,访问港邮轮96625人次。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国际邮轮码头两大邮轮港口、邮轮公司与相关机构开展的合作业务,已发展至咨询、旅行社、教育培训、旅游电子商务、票务代理、劳务服务、技术研发等领域。2010年10月,上海始发经厦门至台湾高雄的邮轮航线开辟,实现境外邮轮国内多点挂靠。

  7.港航装备制造业保持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以集装箱码头装备制造为主的上海港口装备产业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占据全球集装箱码头大型设备约70%市场份额。船舶制造业能够制造各种类型的现代船舶和海上工程项目,在国际航运界影响日益增强,2010年上海建造交付船舶110艘,合计吨位1210万吨。

  8.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建立了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发挥。市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署了《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取得了国家主管部门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全面支持。建立了长三角、上海与中部六省市以及川渝沪等区域大通关合作工作机制,促进跨区域口岸物流联动发展。落实航运业交流与合作的双边协议,增强了地区间港航业深度合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沿江多个港口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总体上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航运集疏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航运安全保障、航运发展政策、法律、科技、人才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各项任务有待深化落实。

  1.集疏运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总体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铁路设施运能不足、与港口缺乏紧密衔接,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缓慢。洋山港支线码头泊位尚待建设,内河水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上海空域资源紧张与航空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场地面配套交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地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实力、航空枢纽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航运服务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航运相关法律、鉴证、评估、代理、咨询、经纪、船舶管理等服务机构规模较小、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口岸通关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上海口岸分类通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以及直通放行等通关改革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与长三角、长江流域等地的口岸资源和跨区域物流通关信息网络需要进一步整合。

  航运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船舶融资、船员个人所得税、航运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政策,国际航运企业、航运辅助服务业外资准入条件,国际航线船舶船员国籍标准、航运仲裁法律适用、开放船舶供应市场等,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与国际航运通行惯例的接轨。

  航运复合型人才结构、总量和整体素质需要优化和提高。特别是熟悉航运金融、航运咨询、海商海事、国际公约、航运交易、邮轮管理、空中交通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现有航运教育和培训机构难以满足航运发展对复合型高端航运人才的需求。

  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上海港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待进一步健全,应急力量建设和协调机制尚需加强,特别是水上油污染事故和水上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力量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3.航运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大量中资船舶在境外注册,航运融资业务多在境外发生,影响了境内航运金融业务规模的拓展。国内航运保险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航运交易鉴证、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航运金融专业化外包服务的需要,其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邮轮产业发展滞后社会需求

  邮轮产业相关专业法规、政策体系、行业协调与管理机制尚待完善,邮轮船队经营及航线开发等关键政策尚待研究突破,邮轮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水平有待实现突破。

  二、十二五发展形势和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四个中心建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1.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预期内需市场将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将持续流入、劳动力综合优势仍将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制造业由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际航运要素加快向沿海和内陆新兴经济发展地区辐射的趋势将延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得到有效提升。

  2.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格局,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上海作为长江流域外贸进出口集散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5月,***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升上海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同时,长江黄金水道战略的实施,也将有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服务能力,使上海在服务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

  3.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加速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06年,******在上海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2009年,***第19号文颁布后,市政府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服务产业,着力建设四个中心。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聚焦服务经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和上海继续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将使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助于加快形成以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为主体的高端航运服务高地;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迅速起步,有助于夯实上海港航产业的发展基础,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等航运功能区的建设和创新发展。

  4.亚洲新兴市场崛起,将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将再趋活跃,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除了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我国将更加重视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法律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这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实现人才、货物、企业、船舶、资金、交易等航运要素的集聚创造良机。

  (二)面临的挑战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多方位的国际竞争

  伦敦、新加坡、香港等港口城市在海事服务、船舶登记服务、综合物流服务、船员税收政策等方面,比国内拥有更为优惠的产业政策,并依靠传统优势,推动了其航运服务业在全球扩张,这将对上海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遇到制约因素

  随着***19号文的深入落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通过区域性的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调整提供实践经验,进而实现提高我国航运业的综合竞争力,成功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在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广过程中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有效地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产业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的战略目标;如何有效依托***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开拓航运中心建设中条块联动、区域合作的最佳途径,都有待深化研究。

  (三)发展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形势,要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全面贯彻***19号文精神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协同推进,创新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和上海综合保税区三区三港联动发展优势,争取在航运金融、保险、船舶租赁、航运交易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和重大突破,不断完善航运业态,规范航运市场,加强航运法制、文化建设,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

  二是主动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区域合作,与长三角地区各港口城市协同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共享航运中心建设成果。积极争取在国家有关方面的统筹下,合理布局长三角地区的航运和物流资源。

  三是加快航运中心建设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国际航运及航运服务企业和人才;另一方面,本土航运及航运服务企业要加快走向世界,形成国际经营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19号文为纲领,按照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高航运软实力为核心,集聚货物、船舶、企业、人才、信息、技术等航运要素为主线,不断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建成具有较强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二)基本原则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要注重规模,又要注重质量,并以质量效益为重;既要重视硬件,也要重视软环境,并以软环境营造为主;既要关注自身发展,也要关注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区域发展,并以服务区域经济、推动共同发展为重。

  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利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推动三港三区、北外滩、陆家嘴、临港、虹桥等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吸引航运服务产业在上述区域集聚。

  在发展重点方面,要立足航运服务体系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利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突破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政策瓶颈,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有利于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重点提升和优化航运优势产业,建立较为完整的航运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服务效能,加强与江浙主要港口的互动协作,建成辐射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结构合理的集疏运体系。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货物、船舶、企业、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航运要素与资源全面集聚,初步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为2020年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打下框架基础。

  2.具体目标

  (1)国际航运业务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把上海建设成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国际一流港口,基本确立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

  十二五期间,上海港货物年吞吐量保持在6.5亿吨左右,201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00万标准箱,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在上海登记注册的国际航运船舶达到400艘,合计达1000万总吨。

  十二五期末,完成港航装备制造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船舶、港口装备及海上工程设备制造在国际市场保持领先优势。

  (2)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形成门类齐全、市场规范、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口岸通关相关制度逐步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接轨,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2015年,在上海达成的二手船舶年交易金额力争突破人民币100亿元;海事仲裁、海事诉讼等配套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航运经纪公司在沪注册数量达到50家以上,船舶管理公司达到160家以上;培育5-10家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航运服务代理企业;船员劳务年输出量突破1万人次。

  (3)航运金融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服务优质,具有与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支撑能力和较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现代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国际航运结算的便利化水平有较大提高,航运融资的创新能力和多样化程度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航运融资、航运保险和航运衍生品交易规模在国际市场占比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4)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出台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航运支持政策,集聚各类航运企业,使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政策先行先试示范基地。

  (5)集疏运体系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建成公路路网结构完善、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高、内河航道运输能力大幅提升、航空枢纽功能完备、与国际枢纽港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集疏运体系。

  2015年底,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5%,提高铁路集疏运比例;保障浦东国际机场130架次、虹桥国际机场60架次高峰小时飞行量需求,航空枢纽旅客年吞吐量达到0.9-1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保持世界前列,达到500-550万吨,主要基地航空公司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中枢运营网络,经上海运送的中转旅客比例达到20%以上。

  (6)邮轮产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将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国际邮轮母港,营造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分工合理、经营环境便利、船供市场开放、行业服务与管理规范的发展环境。到2015年底,力争实现5-8艘邮轮以上海为母港基地,邮轮母港旅客年发送能力达到30万-50万人次,出入境邮轮及邮轮旅客分别实现500艘次与100万-120万人次的规模。

  (7)航运人才和文化建设目标

  通过各类社会力量,重点培养和引进航运法律、航运金融、航运经纪、邮轮服务、空中交通等航运人才,集聚与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航运专业高素质人才,打造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高地,基本确立覆盖整个航运产业链的人才队伍结构。

  着力打造上海特色的航海文化,与地方文化、产业经济、旅游资源等有机整合,促进文化、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

  继续发展国际航运业务,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主要包括航运金融、船舶注册、航运经纪、船舶交易、口岸服务、船员服务、航运信息、航运咨询、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领域;利用中央赋予的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力争进一步取得关键政策突破,重点促进国际航运产业链各环节服务功能提升和航运要素集聚。

  (一)继续发展国际航运业务

  1.提升船舶运输企业服务能级

  鼓励干线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增强航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鼓励航运企业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汽车滚装船,完善产业布局。研究制定江海直达船型标准,建立江海直达船政府补贴制度,鼓励江海直达船型船舶的制造和使用,提高长江运输江海直达船舶比例。

  2.增强港航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发展港口装备制造、船舶建造产业,重点加强港航装备制造产业链中关键技术的研发。继续推进长兴岛修造船基地建设,支持绿色环保型船舶修造业发展,充分发挥长兴航运与海洋装备岛的功能效应。

  (二)培育和发展航运服务业

  1.发展航运经纪、船舶管理服务业

  促进航运经纪业务规范发展,不断完善航运经纪公司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制度。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型现代船舶管理公司落户上海,引领全国船舶管理业务发展;成立船舶管理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提高船舶安全水平。

  2.发展船舶交易市场

  争取将中国籍二手船及废船交易业务纳入船舶交易市场,建设包含新造船、二手船、废船买卖及船舶租赁等业务的国际性交易平台;研究建立船舶交易市场政府扶持制度,降低船舶进场交易成本,促进船舶进场交易。

  3.加强口岸联动,提高通关效率

  完善5+2通关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建立主动服务企业通关的高效互动工作机制。探索集装箱一体化通关的监管模式,提高国际集装箱水水中转效率。加快推进江海联运,简化空箱监管查验手续。简化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境监管手续,实现保税物流便捷移动。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查验环节联动协作,提高税费电子支付水平。

  4.规范代理服务市场

  规范代理行业准入门槛,引进世界知名代理企业,促进航运代理市场发展。鼓励代理企业合作联营、组建联合体,着力改变代理企业小、散、乱的状况。

  5.发展船舶供应市场

  推进船舶供应市场开放,建立合理竞争的船供市场体系。发展面向远洋货轮和国际邮轮的各类船供企业,通过有序竞争,促进市场繁荣;对从事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业务的企业,建立、完善保税制度。建立船供保税燃油基地,推动出台相关准入条件、质量控制机制等标准和细则,增强保税油的价格和服务竞争力,谋求在全球保税燃油供应市场上的合理份额。

  6.加强海事安全与技术服务

  加强平安海区构建,推动并完善海上监管救助基地建设、国家溢油应急基地建设。提高航道维护水平,优化通航秩序,完善通航管理。推动船载危险品、化学品以及各类有毒有害物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建立专业处理水上污染、危险品应急处理企业。提升船舶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水平。开展船舶进出港全天候运行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争取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的支持,在沪设立中国船舶油污基金管理中心技术保障机构。促进船舶检验机构科学发展,吸引更多外资船检机构入驻。

  7.加强航运信息化建设

  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和港航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整合优势,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国际航运中心门户网站,建立口岸监管、口岸物流、集疏运、航运服务信息系统等应用平台。加速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完善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推动其成为全国统一的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和建立中国航运数据库,全面及时反映我国航运业发展情况。建设中国海图数据中心,提供及时、全面的纸质海图和电子海图。

  8.促进海事法律、仲裁服务机构的发展

  争取交通运输部和司法部门的支持,制定并推广以上海为仲裁地的船舶买卖、船舶租赁、船舶建造、船舶修理等航运交易推荐格式合同。扶持海事仲裁机构发展,完善海事仲裁制度,提升上海海事仲裁质量和声誉。

  9.加强航运咨询与研究

  继续推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发展,支持世界海事大学等各类国际航运组织在沪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外知名咨询机构在沪开展业务。

  10.吸引各类航运服务机构和组织集聚上海

  鼓励搭建跨领域的航运服务交流平台,为航运企业与金融、保险、信息等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吸引各类国际海事机构在沪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11.加强航空服务要素市场建设

  支持航空公司和机场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拓展临空经济等航空现代服务业,加快临空产业发展,建设国际空运货物分拨集拼中心,充分发挥口岸监管和保税监管优势。

  12.推动航运文化建设

  依托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国际航运上海论坛、中国海事会展、中国航海日等载体,扩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社会影响,促进航运文化发展。

  (三)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业

  1.完善航运金融服务功能体系

  引进和培育一批在航运方面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形成较为完整的航运金融机构布局;鼓励金融机构完善海外分支机构和代理网络,逐步形成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求相匹配的服务能力。培养经纪、公估、法律、会计、船舶检验等为航运金融提供专业外包服务的服务机构。继续推动单船、单机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船舶、飞机等融资租赁登记中心和租赁交易中心。深化上海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外汇管理试点改革,不断满足企业离岸金融业务需求,探索结算、融资方式创新,提高航运企业跨境资金运用和流动的便利化水平。

  2.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造船、航运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展船舶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传统的航运融资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航运融资产品,拓宽外资融资、直接融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多个渠道,开展信贷、租赁、信托、资产证券化等组合创新,为航运服务业和航运制造业提供结构性的融资安排和专业化的融资服务。借鉴国外航运基金或海运信托创新模式,引导航运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组建航运产业基金、船舶产业基金、石油海上储备产业基金,支持航运企业开辟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在沪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

  3.加快发展航运保险业务

  大力发展船舶保险、海上货运险、保赔保险等传统保险业务,积极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扶持国内保险公司开拓海外服务网络。完善航运保险相关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海上货运险本地投保。加强航运保险信息化建设,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航运保险定价机制。设立保赔协会或吸引国内外船东保赔协会在沪设立机构。成立承保人协会,制定由海上保险人使用的保险条款。利用税收导向政策,将航运保险业务纳入拟设立的保险交易所的交易范畴,促进航运保险市场发展。

  4.探索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市场

  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开展运价备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运价备案的监管和检查,提高报备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和真实性。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进一步完善运价指数体系,探索发展航运指数衍生品市场。支持相关机构研究、开发新造船舶、二手船舶交易指数,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四)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

  1.深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突破性政策

  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以功能突破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依托,以区域联动为导向,研究借鉴航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航运支持政策,提升上海航运服务市场功能,破除制约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障碍,提高我国航运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争取国家支持,形成新一轮突破性政策。

  2.创新国际航运船舶登记制度

  依托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创新洋山港国际航运船舶登记制度,优化船舶登记流程,降低登记成本,缩短登记周期,集聚中资国际航运船舶。

  3.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产业腹地间联系

  有效整合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各项政策,建立便捷高效的保税货物移动办法。建立覆盖口岸与腹地的保税网络系统,争取尽快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增强区域保税物流联动功能,增进与后向腹地的联系。增强区域保税和非保税物流整合增值功能,推进国内货物在综合保税区内进行保税延展操作。优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内的港口费收体系,进一步扩大港口向腹地辐射的范围,便利国际物流入区中转。

  4.研究财税支持政策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探索研究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内航运企业船舶吨税制,以国际航运企业为龙头,带动上下游服务产业集聚。探索研究有利于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项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动融资租赁业务功能提升。

  5.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探索研究放宽外资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机构经营准入。对航运产业相关基金投资造船、买船、租船等业务,给予政策支持。争取注册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内的邮轮企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经营相关业务。

  (五)促进邮轮产业发展

  1.完善邮轮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完善市级层面邮轮产业发展推进协调机制,统筹邮轮产业发展事务,指导区域合作和营销推广,促进上海邮轮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2.鼓励本土邮轮产业发展

  借鉴国际邮轮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长江中下游和国内沿海邮轮旅游市场,组建1-2家本土邮轮公司。组建3-5家具备相当业务能力的邮轮专业旅行社,开发邮轮旅游产品,积累从业经验,探索盈利模式。不断提高邮轮旅客通关服务能力和效率,优化随船办理通关手续的工作制度,创造便捷环境吸引更多邮轮停靠上海。

  3.推进邮轮港口建设

  统筹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口等邮轮码头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邮轮母港。完善邮轮补给、废物污水处理、口岸联检、海事救助、船舶维护、引航等综合服务功能,健全邮轮码头服务体系。

  (六)优化完善集疏运体系

  1.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及后续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集装箱吞吐能力。建设临港新城东港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和进港航道工程,提高装备企业海路运输能力和上海港汽车滚装运输能力,推动甩挂运输业务发展。加快外高桥、洋山港集装箱支线泊位建设,提高其服务内河支线船舶的水平。研究张华浜港区功能调整,推进外高桥、芦潮港等内河集装箱港区建设。

  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宽度全线拓宽工程,实现超大型船舶进出港双向交会无限制。建立支航道维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长江主航道作用,满足船舶大型化的需要。完善岸线管理体系,优化配置和整合现有岸线资源,促进岸线资源的高效率、高效益使用。推进上海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港口建设,支持港口实施岸基供电等节能减排措施。

  2.完善内河航运发展

  加快推进黄浦江上游、杭申线、大芦线二期等航道整治工程;建设长湖申线、平申线,开展大浦线、油墩港、苏申内港线、赵家沟东段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储备研究,着力构建连通长三角地区的高等级内河集疏运网络,培育发展内河运输业。完善内河航运信息系统,建设长三角地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信息共享平台。

  3.完善货运道路网络

  加快郊环北部越江通道前期研究,完善外高桥港区对外货运通道布局;完善外高桥地区路网结构,提高陆路集疏运效率。加强与长三角对接,适当增加出省通道,江苏方向,新建、改建崇启高速、崧泽大道、金商公路、外青松公路等干线公路;浙江方向,新建、改建大叶公路、朱平公路等干线公路。

  4.推进海铁联运发展

  建成京沪高速铁路,推进沪通铁路建设,开展沪乍铁路前期工作。完善上海铁路货运服务体系,结合沪通铁路工程,启动外高桥货场建设,调整既有杨行、张庙站功能;结合城市用地功能的调整,取消杨浦等货运站。

  5.加强航空枢纽建设

  组织实施《十二五上海民航发展纲要》,加快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适时进行机场改扩建,完善机场保障功能。建设浦东国际机场第四、第五跑道,满足航空运量和大飞机项目发展需要。加快浦东国际机场设施改造,满足中枢运营需求。改造虹桥国际机场东区设施,进一步提高飞行区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国家《调整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方案》,系统性改善枢纽空域容量;完善上海终端管制中心建设,切实改善空中交通保障能力。重点建设和完善浦东国际机场西货运区和空港保税区相关设施,完成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在机场西货运区规划范围的整体封关,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简化航空口岸国际中转旅客口岸监管查验程序,争取航空口岸扩大免签证国家范围和延长免签证停留时间,增强浦东国际枢纽的中转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航空口岸空运货物电子信息化建设,优化货物通关便利政策和口岸查验单位工作机制,促进货运枢纽建设发展。支持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加快向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转型,加强航线网络航班波建设,加快发展国际航空运输,加强国际国内航线航班衔接。

  (七)加强区域合作

  1.拓展航运服务业的辐射范围

  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面向长三角、全国提供高端航运服务,扩大辐射面和服务范围。

  2.完善区域港口发展协调机制

  依托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与浙江省共同推动洋山港扩区发展,形成互利共赢格局。探索成立长三角地区港航发展促进机构,建立区域港口航运的行政与企业联合协调机制。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长三角港航企业联营联合,促进企业在设施建设、航线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3.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建立华东机场群、长三角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的合作发展机制

  鼓励和支持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和上海机场集团在华东机场群、长三角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长三角航空运输市场、产品、服务一体化进程,参与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华东机场群、长三角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

  4.推进跨区域口岸大通关合作

  健全区域大通关合作工作推进机制,着力完善点对点,城与城、以项目为抓手、以口岸城市为载体的大通关合作模式。加强上海与内地口岸查验单位之间协作联动,不断拓展区域通关改革的覆盖面。加快推进长三角陆改水、陆空联运、海铁联运、保税货物快速移动等口岸物流。积极发展上海与中西部地区海铁联运、江海直达和航空中转联程等。

  5.加强港航发展政策合作研究

  鼓励区域间研究机构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大问题及政策开展合作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港口、航运发展战略等提供决策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协调推进力度

  进一步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搞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任务,统筹协调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检查、指导、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

  2.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联系

  充分利用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争取国家支持。

  3.加强与国内外地区间的合作交流

  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推动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共同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享建设成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港口城市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其发展措施和经验。

  (二)优化航运中心发展环境

  1.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全力营造有利于航运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推进口岸综合管理地方立法;推动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港口经营、船舶服务等方面的法规政策。

  2.营造自律有序的航运市场秩序

  建立科学的市场监管手段,鼓励行业自律,支持运价备案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有效运行,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3.研究建立市、区县两级航运发展支持专项资金

  由市、区县政府研究建立市、区县两级航运发展支持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江海直达船型、航运信息化、船舶交易市场等的发展,鼓励高端航运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跨国企业和国内大企业在沪设立营运中心,支持相关国际组织在沪设立分支机构。

  4.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

  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行政审批环节,为航运要素市场、航运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发挥更大作用。

  5.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构建应急处理保障体系,健全危机预警和处置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增强航运相关的救助抢险人力、物力资源储备。

  (三)建设国际航运人才高地

  1.培养和集聚航运人才

  完善航运人才引进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人才奖励措施,引进一批海外高端航运人才;对地区总部企业、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国际组织分支机构等落户上海给予政策优惠。完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海事仲裁、空中交通等高端专业人才。

  研究建立上海国际高级航运学院。构筑国际化的开放平台,在职培养航运贸易、航运金融等复合型高端人才和航海、空管、邮轮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

  2.加强船员市场建设

  依托中国船员发展与保障中心设立在上海的优势,打造船员劳务交易平台,面向全国船员,提供船员劳务市场需求信息;提供船员法律咨询服务,保障船员合法权益;提供船员履约培训、业务培训、知识更新等培训信息。

  建立船员管理行业协会,依法搞好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管理水平;建立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提高船员综合素质;设立船员劳动争议专业仲裁委员会,为船员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协助船员维权。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健康局关于撤销暂停医师曹茂友执业七个月的公告
  2. 深入基层宣讲政策服务企业——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举办多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场培训暨科技政策讲座
  3. 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关于党员教育电视片摄制采购需求的公示
  4. 醉酒男拒防疫检查发酒疯乱扔铁马被查处
  5. 四川德阳广汉市一鞭炮厂发生爆炸救援力量已抵达现场
  6. 珠海怒江结核病防治帮扶项目第二期工作顺利开展
  7. 地铁5号线早高峰发车间隔下周一缩至5分钟
  8. 金湾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吴轼当选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卓当选区长
  9.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少年儿童住院及大病门诊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10. 光明新区马田办事处开展排洪渠整治工作
  11.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关于公布深圳市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总平面图的通告
  12. 机场高速乾务段主体完工力争春节前全线贯通
  13. 文博会音乐分会场启幕
  14. 莲花街道民生微实事项目公开征集意见
  15. 华富街道关于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的意见征集
  16. 莲花街道景田社区开展社情民意综合平台活动
  17. 福保街道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进行新兵入队宣誓暨老兵出队欢送仪式
  18. 深圳市大鹏新区2019年第二季度水龙头水质监测结果公示
  19. 广州市申报引进人才入户人员提供虚假材料处理告知书(增人社户告字〔2021〕6号)
  20. 我市举办全国社会工作骨干培训暨珠海市社会工作发展专题培训班
  21. 生态环境部海洋司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管理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调研组来深圳开展珠江口及邻近海洋污染防治攻坚战调研
  22. 香洲吉大街道以四个到位迅速防控安全生产事故
  23.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转发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2019年度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申报指南的通知
  24. 生命的脉动金城社区居家急救安全知识讲座
  25. 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会召开
  26. 彩田梅林路口周边交通大调整道桥工程今天开工机动车须绕行
  27. 一站式转为一窗式公告栏改成民心栏
  28. 九洲控股集团与怒江州旅游发展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9. 罗湖区城市更新局关于罗湖区莲塘街道东海莲塘汇富宝化纤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修改(草案)的公示
  30.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2016年深圳市技术标准文件制修订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31. 福田区团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民意征集
  32.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30 00:15:41
  33. 福田区应急管理局2021年11月典型案例深圳市安杰玛化妆品有限公司香域中央分店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等案
  34. 深圳市福田区经济促进局关于征求八卦岭片区产业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35. 华强北街道城管巡查信息(20160314)
  36. 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的通告(2021年第三十八批)
  37. 市城管局组织召开全市环卫工作会议
  38.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课题研究成交公告
  39. 香洲北岭社区举办家庭安全用电及红酒鉴别知识讲座
  40.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珠府〔2021〕11号)
  41. 福田消防大队联合派出所开展在建工程隐患排查行动
  42. 深圳市空气质量日报AQI(20180926)
  43. 关于组团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的通知
  44. 锦龙社区浓情五月以花感恩亲子小组
  45. 福田居民登直通车与区长面对面议改革民生教育
  46. 深圳市绿化管理处关于绿化管养A5标段管养人员车辆变更公示
  47. 书记市长再穿蓝马甲
  48. 南山区城管局领导赴福田调研学习城市管理经验
  49. 拱北海关细化措施助力进口化妆品企业复工复产
  50. 高交会的新亮点首次推出的循环经济展
  51. 福田街道福华社区举办快乐素描小组第二节
  52. 龙岗街道利民市场杨梅岗市场整治效果好
  53. 午休变无休海陆空精准发力——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一举查获三无船舶18艘
  54. 人力资源局组织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
  55. 市民文明登山意识增强1490袋垃圾拎下山
  56. 金湾金湾启动公共交通消防宣传活动4条线路公交车换新衣
  57.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才武到我区调研指导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58. 梅林街道新兴社区开展五月康乃馨爱心送母亲手工花制作活动
  59.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的解读
  60. 福田区政府物业管理中心关于沙尾工业区升级改造规划费用研究工作项目招标的公告
  61. 华强北街道城管巡查信息(20150511)
  62. 南山已对318岁残疾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全覆盖
  63.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输卵管结扎)婚前医学检查基本标准的通知
  64.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第四十七批认定人选公示公告
  65. 石岩组织人大代表调研辖区搅拌站
  66.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罗湖局开展国庆节前特种设备安全整治排查工作
  67. 珠海市水务局关于公布珠海市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十四五规划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的公告
  68. 宝安区沙井街道举行庆八一座谈会
  69. 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戴北方建议在深圳举办乡村振兴博览会
  70. 南山区开展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主题活动
  71. 皇岗海关查获小车夹藏走私案
  72. 龙岗区教育局关于同意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小清华幼儿园名称变更的公告
  73. ***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
  74. 福田区机关会堂通信电缆维护更新合同公示
  75.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关于〔坝光地区〕法定图则DK18地块规划调整公开展示的通告
  76. 20182019年度福田区应急基本生活物资采购结果公示
  77. 珠海大道金湾互通立交至高栏港段主线改建顺利推进南幅路面下月底有望通车
  78. 福田体育公园党群活动创建周正式开始
  79. 市规划国土委龙华管理局关于深圳市宝安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有条件建设区使用方案(观澜大水坑综合车厂)的公告
  80. 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系列活动带动各方献爱心
  81.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开展2020年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82.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延续实施增城区落实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83. 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实施办法
  84. 福田3000居民街头问答创文知识让创文走进生活
  85. 剪纸小组
  86. 福田街道福民社区展容颜提气质社区三八妇女节化妆培训活动
  87. 南园街道开展青春健康进校园健康讲座
  88. 市领导到农控集团调研推进重点涉农民生项目建设
  89. 福保街道明月社区环保换书你我共享亲子活动
  90. 高新区举办2015年两新党务工作者培训班
  91. 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光荣一行到宝安专题调研茅洲河流域污染整治情况
  92. 于魁智献唱首届福田京剧艺术节
  93.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区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94. 光明新区召开春季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
  95. 宝安两工业园成全市特色工业园
  96. 区领导专题研究重点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工作
  97. 品阅读品展览……福田牵手18家实体书店共建共享阅读文化
  98. 高栏港区我区召开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骨干企业推进工作会议
  99.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电子普通使用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解读
  100. 光明新区召开荣健农批市场整治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