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市政府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09月05日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6月27日发表  


沪府发〔2012〕71号

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6日

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历程回顾、综合开发现状和发展展望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下,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锐意进取、奋力拼搏,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紧抓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发展的新突破。

  (一)历程回顾

  1.战略启动期(2002年~2003年)

  以2002年1月市委、市政府宣布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正式上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及申江两岸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市级层面的黄浦江开发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逐步到位。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相关系列研究逐步展开,两岸地区总体规划和结构性规划启动编制。《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集中出台,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非居住房屋拆迁补偿规定等各项制度标准及适用政策逐步实施。

  2.基础建设期(2004年~2007年)

  以2004年年初上海国际客运中心项目、外滩风貌延伸段整治工作启动为标志,黄浦江两岸地区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有序展开,耀华地区等部分地块开始拆迁收储,北外滩、原卢湾沿江等多个沿江开发单元有序出让。市政设施、滨江绿地项目陆续开工,外滩隧道、人民路越江隧道等交通设施以及东昌滨江绿地等滨江绿化景观项目开始大规模集中建设。东昌财富广场、外滩源、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功能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3.世博配套期(2008年~2010年)

  围绕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以2008年世博园区内各个展馆集中建设和迎世博600天行动为契机,黄浦江两岸地区加速推进开发建设。世博园区内主要场馆和服务设施加紧建设步伐,一轴四馆主体建设相继完成,世博园区内各项参展建设任务有序开展。建设完成了一批世博园区周边道路、水闸、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完成了世博周边区域、黄浦江水域及两岸纵深地带的环境整治美化。

  (二)综合开发现状

  1.初步形成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思路和规划体系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积极探索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思路和规划体系逐步形成。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实施三步走战略,确定了南浦大桥地区(含世博会选址地区)、十六铺-东昌路地区、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和杨浦大桥地区四个重点地区。多层次、分领域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完成了中心段和南、北延伸段的结构性规划,18个单元通过了控详规划审批,10个单元正在或基本完成控规编制,22个单元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城市设计,完成了《黄浦江水上旅游码头布局规划》、《黄浦江两岸轮渡布局规划》等多份专项规划。

  2.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沿江产业集聚带

  黄浦江两岸地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沿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以土地收储为抓手,生产功能逐步向外转移,动迁单位约3000家(不含世博园区),完成浦钢集团、耀皮公司、龙华机场、上海水泥厂等大中型企业的搬迁,实现土地收储约600公顷,促进了沿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为沿江产业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腾出了空间。完成土地出让面积约155公顷,为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陆家嘴金融核心区与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东昌路及外滩风貌延伸段等新金融集聚区发展良好。以北外滩航运服务业集聚区为主的沿江航运服务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集聚航运相关企业达3000家以上,多家航运业龙头企业总部、功能性机构及服务中介机构相继落户。

  3.初步形成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功能体系

  黄浦江两岸地区依托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上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加快完善文化设施布局,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不断丰富和提升沿江地区的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累计接待邮轮约420艘次,到访游客约415万人次;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浦江游览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新十六铺码头和十六铺旅游中心同时投入营运,2010年,浦江游览游客总数达444万人次(不含世博园区)。三岔港游艇基地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世博园区一轴四馆、东方体育中心、外滩源、老码头等一批文化体育休闲项目相继建成。

  4.初步形成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

  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重点围绕世博配套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道路交通设施、码头岸线设施和相关保障设施体系建设。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完成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和耀龙路桥等16条隧道和多座桥梁设施建设,新建路、桥、越江隧道约79公里,建成十六铺交通枢纽。在沿江码头岸线设施方面,对防汛设施的景观融合及建设形态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建成5处世博水门,完成公平路轮渡站、复兴东路轮渡站扩建及多个旅游码头改扩建。在各类保障设施方面,相继建成杨树浦港泵闸等3个泵闸、水闸项目及上海船厂地区雨水泵站等7个泵站项目;完成南市水厂等2个水厂改扩建、提篮桥变电站等3个变电站以及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和黄浦区生活垃圾中转项目。

  5.初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新景观和新地标

  黄浦江两岸地区大力推进滨江绿化带和亲水岸线的建设,并逐步对公众开放,以世博园区为代表的沿江景观正成为上海城市的新地标。滨江岸线和绿化带陆续建成,新增亲水岸线约17公里,新建滨江绿地约295公顷,建设完成连续的滨江绿带约225公里。其中,徐汇滨江绿地、上海船厂滨江绿地、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工程、炮台湾湿地公园等项目已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沿江环境景观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迎世博600天行动为抓手,完成世博周边区域及杨浦大桥至川杨河之间的黄浦江水域及两岸纵深约500米区域的环境整治。初步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和沿江建筑景观群,沿江各区段坐落了代表上海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地标性建筑,飞碟状的世博演艺中心和斗拱结构的中国馆成为上海城市建筑发展中的新坐标。

  6.初步形成市区联手、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与实际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黄浦江两岸开发总体谋划,下设办公室对综合开发行使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的职责,并通过内部征询制度,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合力推进开发的良好格局。市区联手运作模式实施良好,在政府层面,建立了市、区浦江办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企业层面,通过资本纽带,组建市、区合作的滨江开发公司,共同推进滨江区域的开发建设。以《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为核心的沿江开发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沿江开发涉及的土地开发模式及适用政策进一步明确。

  回顾9年历程,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坚持百年大计、世纪精品,始终将综合开发放到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规划与建设、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控制,积极借鉴国际著名滨水城市的建设和运作经验,制定两岸地区总体规划方案并严格执行,保证综合开发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三是坚持聚焦重点、有序开发,充分考虑沿江各区域的现实条件和开发的紧迫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易至难、由点到面推进,保证了开发的有序性。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将公共环境的营造与广大市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确保滨江公共空间和环境建设及利用的公共性、开放性、连续性,让人民共享两岸综合开发的成果。五是坚持保存风貌、传承历史,注重对沿江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的风貌保护和利用,对旧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并加以合理利用。六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发挥政府在综合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并通过开发单元和组建合资公司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七是坚持市区联手、合力推进,依托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体制,依托资本项目合作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起市与区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两岸地区的有序发展。此外,沿江地区的居民和企业对综合开发工作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也是全面实现黄浦江两岸地区十一五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

  (三)发展展望

  1.新机遇与新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将为黄浦江两岸地区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全面发展创造重要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是四个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十二五期间,上海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地位。以金融、航运、贸易为龙头的高端商务以及为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将加快集聚,进一步推动黄浦江两岸地区加速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功能的转变,逐步形成四个中心建设与黄浦江两岸开发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

  二是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两岸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和黄浦江的知名度。十二五期间,上海世博会在促进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绿色发展、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等世博理念,低碳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世博科技,以及世博经验的延续和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将极大丰富黄浦江两岸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内涵,引领和带动黄浦江两岸的品牌形象、服务功能和国际化程度的加快提升。

  三是上海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特别是中心城区将进一步提升高端服务功能,推进城区升级改造,加强跨行政区统筹管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魅力、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区域,有利于黄浦江两岸地区进一步发挥空间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快推进功能提升、品质建设和统筹发展。

  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黄浦江两岸地区未来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如开发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待加强,各区段的空间联系和交通连接有待深化,沿江各区的产业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加以完善。而针对开发融资成本上涨和难度不断加大、土地收储政策发生调整、土地功能转换难度增加等难题,则需要用创新的方法和体制来加以***。此外,加强统筹协调管理、调整发展思路、完善规章制度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2.功能开发新阶段

  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将步入功能开发与基础开发并重的新阶段。

  在发展重心上,要由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为主向产业功能培育与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并重转变。进一步加速岸线功能调整、土地用途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依托逐步建成的功能性、载体性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商务商业、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和综合服务功能。同时,相关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也要有序推进、不断完善。

  在发展方式上,要由分头推进向整体协调与联动发展转变。进一步促进沿江各区交通、市政、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公共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共建共享,更加注重沿江各区域城市设计、形态建设、功能开发的有机融合与衔接,更加注重发挥重大项目的标杆效应,更加注重沿江区域与腹地区域以及黄浦江两岸之间的联动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要紧密结合建设四个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以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谋划发展蓝图和目标方向。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四个率先的要求,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立足百年大计、世纪精品和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充分发挥世博后续效应,以优化空间格局、培育产业功能、拓展公共空间、塑造文化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推动黄浦江两岸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体现提升发展。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建设和世博后续效应带来的机遇,加强产业功能培育和环境品质重塑,促进综合功能、产业能级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体现协调发展。立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滨江与腹地之间的联动发展、两岸之间的互动发展、区段之间的错位发展、水陆之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体现复合发展。充分发挥滨江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中,注入复合发展的理念,促进产业、功能、业态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区域整体价值。

  体现有序发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关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把握开发时序,控制开发节奏。

  体现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连续、可达和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增加公共绿地,优化生态环境,成为百姓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

  体现绿色发展。树立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建造低碳建筑,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探索低碳实践的先行先试。

  体现持续发展。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和面向未来,坚持延续城市文脉、营造城市特色,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标,成为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人文底蕴的象征。

  (三)目标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展望至2020年。

  规划范围为吴淞口到闵浦二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流域,两侧岸线长度约119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144平方公里。

  全面构筑以功能提升为引领、创新突破为动力、统筹协调为保障、民生共享为宗旨、低碳绿色为理念的现代化开放滨江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世界著名滨江发展带,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

  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提升功能、优化布局,建设成为承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和体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区域。

  成为全球知名的世界级滨江发展带。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建成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级滨江发展带。

  成为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营造良好的滨江公共环境,增强大众休闲活动体验感和公共活动参与性,建设成为市民公众亲近自然、休闲娱乐、享受生活的高品质场所。

  具体为:世博园区、外滩-陆家嘴地区和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的标志性项目基本建成。同时,确保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基本贯通,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黄浦江两岸地区成为上海服务经济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发展轴。

  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加快推进功能载体建设,新建公共建筑150万平方米。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金融、航运和各类总部机构进一步集聚。三游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15年,浦江游船年接待游客数达到400万人次以上,邮轮年游客数达到60万人次左右。专业服务、科技研发及高端配套服务实现较快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保持领先。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各项经济增长指标领先全市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加快滨江道路网络和越江交通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桥隧通车道数量约100条,重点区域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的沿江公共交通体系,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和防汛墙改造基本完成。

  生态休闲环境更加优美。滨江绿地建设继续加速推进,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间的沿江绿地全面建成,新建滨江绿地180公顷、亲水岸线20公里。沿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下降10%。

  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的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15年预计
1 累计新建公共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预期性 150
2 年浦江游船游客数 万人次 预期性 400以上
3 年接待邮轮游客数 万人次 预期性 60
4 累计实现贯通的亲水岸线长度 公里 约束性 20
5 累计完成桥隧通车道数量 预期性 100
6 累计完成防汛工程改造长度 公里 预期性 40
7 累计新建滨江绿地面积 公顷 约束性 180
8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削减率 % 约束性 10

  三、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十二五时期,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要在优化空间格局、培育产业功能、拓展公共空间、塑造文化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构筑合理有序的发展格局

  加强全域统筹和分类指导,整合空间资源和各类要素,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定位导向明确、要素配置合理的发展格局。

  1.构筑一轴、两带、三区的功能格局

  按照分工有序、整体发展的原则,以黄浦江为轴线,串联各功能性区域,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聚集,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功能发展格局。

  形成一条生态景观轴。以黄浦江为轴线,凸显生态景观功能,体现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加强绿化景观开发,构建优美的滨水天际线,促进人文、建筑和空间的结构平衡,建设水绿相映的城市生态景观轴,成为面向社会大众、适宜旅游休憩的公共活动空间。

  打造两条集聚发展带。挖掘水上和岸上旅游资源,推进景观建设和旅游码头建设,加强水陆联动和资源整合,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创新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三游经济、观光休闲、文化展示、民俗风情、商务会展等功能,着力打造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匹配、体现国际大都市滨水特色的旅游休闲集聚带。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基础,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徐汇滨江综合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打造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高端服务集聚带。

  优化三类发展导向区。根据沿江各区域的现状基础、开发进度和区位特点,划分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明确相应的发展导向。中部地区北至定海桥-金桥路、南至上中路-华夏西路(中环),以产业功能提升为发展导向,进一步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能级,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强化服务和辐射能力,成为高端要素集聚、服务功能突出、都市魅力凸显的现代服务集聚区。北部地区北至吴淞口、南至定海桥-金桥路,以产业功能调整为发展导向,加快推进功能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主导区。南部地区北至上中路-华夏西路(中环)、南至闵浦二桥,以规划控制引导为发展导向,加快完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引导、适度发展,为推进功能转型和结构调整预留空间,同时着力改善居住质量、加快提升环境品质,成为支撑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功能拓展区。

  2.推进功能开发重点区域发展

  按照整体提升、重点突破的原则,大力推进世博园及周边地区、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和徐汇滨江地区三个功能开发重点区域的功能开发和形态建设。

  世博园及周边地区。世博园地区包括沿江W17和E22单元,面积668平方公里,其中红线范围528平方公里,协调区范围140平方公里。世博园周边地区包括浦东耀华滨江ES2单元、三林北区ES4单元,总面积475平方公里。要最大程度发挥世博后续效应,突出公共性特征,围绕国际交流核心功能,形成文化博览创意、总部商务、高端会展、旅游休闲和生态人居为一体的上海21世纪标志性的世界级中央活动区,具体体现为大型企业总部和国际机构集聚地、国际文化创意交流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际性旅游会展目的地。

  文化博览区。结合工业遗存保护保留,引进大型博览活动,推进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反映中国工业文明、凸显上海文化特色的博物博览馆群,形成引领全市文化发展,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博览文化集聚区。

  城市最佳实践区。结合建筑、空间保留与城市理念传承,引进培育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创意型企业、工作室、大师入驻,综合设置演出、展览、论坛等多元文化元素,塑造集创意设计、城市论坛、交流展示、产品体验等为一体,具有世博特征和上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

  国际社区。延续世博村功能,发展生态居住,提供高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商务酒店、公寓等多样居住类型,完善各项生活与工作配套设施,营造人性化、生态型的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国际文化内涵和多元生活方式的国际社区。

  会展及其商务区。结合一轴四馆改造利用,以中国馆为核心,完善会展配套服务及商务功能,举办大型国际性会议、论坛和精品专业主题展览,发展会展商务和总部经济,完善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餐饮、酒店及公寓等,形成国际会展及其商务集聚区。

  后滩拓展区。充分利用已有场馆过渡使用,保持地区持续人气和活力,依托湿地公园,深化生态理念,引入公共活动,形成融生态、文化、商务、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区,并先行开展卢浦大桥西侧商务拓展区的规划方案研究和开发。

  耀华地区。促进耀华地区与世博园地区的互动发展,形成集总部经济、现代居住、文化休闲及国际高端消费于一体的滨江综合功能区。

  三林北区。深化功能业态和城市设计研究,适时推进地区建设。突出公共性与生态性特征,形成以运动休闲、文化传播、教育科研、金融商务、居住及生态环境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区。

  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包括外滩地区、十六铺地区(W11)、董家渡地区(W13、W15)、陆家嘴地区(E14)、上海船厂地区(E12)和北外滩地区(W9),总面积约382平方公里。要率先完成基础开发和城市形态塑造,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高端服务功能,改善环境品质,基本建成外滩金融集聚带、陆家嘴金融城和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形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相适应、具有全球金融航运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中央商务区。

  外滩金融集聚带。按照高度复合、高度集聚、高效开发、高端产业的发展要求,融入低碳理念,凸显绿色标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全面提升高端商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居住功能,基本建成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地、金融延伸服务业的制高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特色地和金融文化的传承地。

  陆家嘴金融城。按照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先行先试和营造环境为重点的总体要求,加快上海中心、中国金融信息大厦等重点工程建设,探索陆家嘴金融城管理新模式,提高区域内部交通便捷度,进一步提升商务楼宇商业配套水平。

  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以航运、金融、贸易融合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要素成市的服务业发展集聚效应,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促进邮轮经济加快发展,完善旅游、购物、娱乐、文化创意等配套服务,形成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重要功能区域和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汇滨江地区。包括WS3、WS5和WS7单元,总面积617平方公里。要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配套精品商业、文化、创意、休闲等产业,健全公共活动中心功能,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国际化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

  通过建设高档商业商务楼宇与会展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民航四大中心建设的高新技术服务业、依托枫林生命园区拓展的科学研发以及精品商业,形成多元、公共、复合的滨江商务商业服务中心。通过滨江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结合龙华地区的综合改造,实现沿龙腾大道文化休闲产业带的功能布局;建设国际社区,完善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营造舒适便捷和高品质的环境。坚持低碳环保的开发建设理念,重视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统筹广场、防汛等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地下空间,重点推进云锦路沿线景观轴线和若干公共绿地建设,提升滨江地区公共开放空间的环境品质。

  3.加快基础开发重点区域建设

  按照开发基础和进度时序,加快推进杨浦大桥周边地区、吴淞口-三岔港地区两个基础开发重点区域发展,完善规划编制,加强土地前期开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杨浦大桥周边地区。包括浦西W5、W7单元和浦东E8、E10单元,总面积36平方公里。要加快推进区域转型提升,争取城市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传统工业得到有效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实现基本贯通,基础设施实现基本覆盖,重点产业初步确立,功能特色逐步形成,成为传统工业再生的活力区域、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的创意区域。

  杨浦滨江发展带。坚持历史保护与功能开发并重,继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沿江公共开放空间建设,推进渔人码头等地块整体开发,推动传统工业制造区向现代工业设计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转型,以设计产业带动时尚和贸易型总部要素集聚,打造以创新创意、科技商务、观光休闲、会展论坛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带和体现上海时尚产业国际形象的功能区。

  新华-民生地区。加快沿江市政道路和滨江绿地建设。探索码头岸线的合理化利用,为发展三游经济提供条件。推进民生码头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积极引进航运金融、航运专业服务、航运科教组织和航运服务企业及机构,初步形成高端航运服务综合功能区。

  吴淞口-三岔港地区。包括WN7和EN6单元,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要稳步推动产业调整升级,大力发展三游经济,改善河口地区的生态景观,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功能,成为全市三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和黄浦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吴淞口地区。围绕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和滨江公共空间建设,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景观配套等综合发展项目,构筑以邮轮经济为核心、旅游休闲和商业娱乐相配套、现代服务业延伸带动的产业体系。促进三游产品对接、水陆旅游联动发展,打造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生态活动区。完成炮台湾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发挥长江河口科技馆等设施的载体作用,打造以邮轮服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以河口生态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

  三岔港地区。建成三岔港游艇基地,依托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以及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公共环境,形成连贯开阔的大型生态绿化片区。

  (二)打造高端集聚的产业功能

  按照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的原则,集聚高端商务商业,提升旅游休闲产业能级,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构建与四个中心建设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体现国际大都市能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1.加快推进产业调整升级

  继续推进沿江工业、仓储设施和码头岸线功能转换。加快传统工业调整转型,鼓励发展研发创新、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会展博览及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发展符合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北部地区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分层次、分阶段调整一批传统产业,推动高桥沿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产业转型发展用地,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保留部分工业历史遗存资源,创新开发文化创意及旅游产业。支持具有较丰富历史积淀的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利用信息、节能等新兴技术,提升沿江产业能级。

  中部地区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生产制造类企业转型发展,有序推进土地收储,整理资源、盘活存量,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提升,鼓励发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推进沿江区域成为上海重要的创新研发策源地。

  南部地区启动产业结构调整准备。加强综合环境整治,继续推进沿江部分规划工业区块提升产业能级。组织实施产业普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类产业现状和布局,制定科学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

  2.大力发展高端商务商业

  围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积极营造高效的商务环境,大力发展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服务、科技研发、酒店居住等高端商务商业,形成以知识和智力密集型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进一步提高金融业集聚度。大力引进国内外功能性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及其运营机构总部,支持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完善金融产业生态链。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和相关功能业态的空间集聚,形成以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一城一带为主,以北外滩航运金融、杨浦滨江科技金融、徐汇滨江金融总部为辅的金融业发展格局。

  着力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发挥区域内航运企业集中的优势,大力引进大型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优化航运服务产业链,着力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拓展和完善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集聚区功能,积极吸引航运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保险、航运咨询、船舶管理、海事法律和仲裁等各类航运服务,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成航运企业总部基地、航运要素集聚中心。新华-民生地区要依托陆家嘴金融资源集聚优势和已有的航运科研教育资源,积极发展航运金融、航运科教、航运专业服务,形成以航运金融服务为核心的高端航运服务综合功能区。

  提升商贸功能国际化水平。强化总部经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功能,加速聚集国内外大企业总部、国际组织、要素市场等机构,全面提升商贸国际化水平。依托世博园区后续利用的会展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及商务功能,重点发展大型国际性会议及论坛、精品专业主题展览,会展相关商务及总部商务、国际新型主题体验式商业综合体,发展成为环境宜人、交通便捷、低碳环保,具有活力的知名企业总部聚集区和国际一流的商务街区。提升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CBD功能,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地区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定价中心、大型商贸企业、贸易促进机构和行业组织等。徐汇滨江地区、世博园(浦东地区)及周边地区建设高档商务楼宇与会展中心,形成大型企业总部集群,提供高端商务、会展服务。

  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和科技研发。着力发展咨询、法律、会计、中介、教育培训、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等各类专业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及高新技术服务等产业。徐汇滨江地区依托民航四大中心(适航审定、安全技术、外航服务、配套服务)项目、高新技术服务业创新基地等建设,突出航空服务特色,吸引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杨浦滨江地区依托高校教育研发创新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及产业化,吸引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闵行滨江地区依托紫竹科学园区的辐射效应和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进一步集聚科技研发总部机构和时尚创意企业。

  健全完善高端配套服务功能。以甲级写字楼等高档商务楼宇开发为重点,打造环境一流、设施先进的现代办公环境。发挥滨江景观优势,重点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高星级酒店,打造一批高档公寓式酒店、商务酒店,提高滨江区域品位。适度发展以租赁为主的高档住宅,完善商业、文体、娱乐等配套服务环境,打造具有国际文化内涵和多元生活方式的生态居住社区。构建由品牌百货店、时尚精品店、专卖店等组成的高端商业业态体系,积极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加强购物、娱乐、旅游等功能联动,打造上海高端时尚品牌集聚地。

  3.着力提升旅游休闲产业

  充分利用独特的滨水景观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加强水陆联动,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具有特色的国际大都市滨水旅游集聚带。

  大力发展三游经济。结合岸线码头调整与功能转换,拓展水上游览线路,设计多元水上旅游产品,重点推进黄浦江、内河、长江和海岛水系等一批水上旅游项目,提升以三游为主的水上旅游功能。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和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以邮轮服务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促进邮轮经济与都市旅游的融合。以三岔港游艇基地等项目为抓手,适时发展游艇经济,为打造沿江休闲产业提供支撑。搞好世博水门后续利用,结合浦江游览提升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浦江游览的范围,丰富观光游景点和线路,形成以十六铺旅游码头为主,秦皇岛路旅游码头、世博旅游码头等为辅的一主多辅沿江旅游系统。

  不断深化都市游和生态游。提升小陆家嘴、老外滩、十六铺码头等知名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加强与南京东路、豫园等腹地景点的功能联动,丰富都市观光旅游的内涵。发挥世博后续效应,依托世博园区保留的场馆发展世博原址游,利用场馆空间开展主题节庆、文艺表演、会展等活动,形成世博旅游品牌。以三岔港滨江森林公园、炮台湾湿地公园等为重点,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

  积极发展文化和工业旅游。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景观区位突出、遗留建筑规整、适用性广的历史文化遗存,注入游憩展示功能,开辟文化旅游景点。改造和再利用现有旧工业建筑、码头及各类构筑物,开发具有上海产业文化特点的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工业体验旅游。

  (三)创建宜人贯通的公共空间

  积极打造贯通可达、交通便利、服务完备、环境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推进高标准的配套设施建设,全方位提高滨江区域的公共服务能力。

  1.打造高端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满足公众休闲活动需求,打造水城相融的开放空间和特色休闲带,成为市民群众观光休闲的重要场所。

  加快贯通公共开放空间。加快沿江岸线功能调整,推进工业、仓储等生产性岸线向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转换,采用外围通道联系、分时对外开放等灵活方式,逐步打通沿江断点,中部地区基本实现贯通。对部分公共事业单位占用黄浦江岸线,可沿外围街道加建公共通道与周边联系;对岸线贯通难点,采用架设水上步行桥等多种方式,以保障贯通。

  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加快建设以步行、自行车和使用清洁能源的观光车为主体的滨江慢行交通体系。大力推广自行车交通,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与轨道交通、大型交通枢纽站实现无缝对接。利用沿江公共活动空间贯通的条件,加强步行通道建设,实现沿岸交通人性化的出行环境。开展沿江地区有轨电车系统和电动观光车系统的研究,丰富滨江便捷交通方式。

  完善公共活动中心布局。根据各区段的特点和条件,依托大型绿地、标志性建筑等,建设特色鲜明、服务完善的公共活动中心,健全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活动中心布局,基本建成外滩、陆家嘴、世博园、北外滩、徐汇滨江以及三林滨江绿地、民生码头滨江绿地、新华码头滨江绿地、耀华滨江绿地等多个大型公共活动中心。提高公共活动中心的综合功能,强化外滩、陆家嘴、世博园等区域的文化功能,注重杨浦大桥、渔人码头、白玉兰广场、十六铺、民生码头等重点公共场所休闲娱乐功能的塑造。

  打造滨江公共休闲带。通过绿地、广场、步道及各类休闲、娱乐、文化设施的建设,形成空间构成立体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尺度亲切宜人、路径连续贯通、步行安全舒适的滨水环境。引入多元化功能,创造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建立层次分明的滨江公共活动系统,提升空间特色,满足市民休闲、文化体验等不同需求,形成吸引人流、凝聚人气的活力滨江休闲带。

  2.营造富有韵律的滨江景观轮廓

  扩展黄浦江沿岸景观框架,构建以两大世界级地标建筑群为引领、以五大标志性景观区段为架构的沿江景观新轮廓,为全线景观脉络和功能主题布局奠定基础,为远期的局部景观细化和上下游延伸作铺垫。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新地标。利用上海世博会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影响力,在世博原址上建设新的城市公共中心,打造功能多元、空间独特、环境宜人、交通便捷、绿色低碳、创新独特,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级新地标。相对完整地保留包括一轴四馆核心建筑群、城市最佳实践区在内的主要建构筑物在世博期间的外观形态,强化世博印迹;结合保留建筑开展后续规划和建设,衬托核心地标;适当沿用世博格局,保持原有的分区关系、交通轴线指向和沿江尺度,强化地区整体协调性。将世博园地区建设成为与外滩-陆家嘴的CBD景观地标相呼应、展现高度公共性和文化诉求、代表上海形象的又一世界级地标。

  构建有序分布的标志性景观区段。结合沿江功能空间布局,分段整合线形景观,以外滩-陆家嘴景观区段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组织五大各具独特景观标识的区段,形成合理、有序的滨江景观高潮序列。重点打造十六铺-南外滩和北外滩-上海船厂两大连续的核心景观区段,分别体现金融-航运高端商务办公和国际休闲旅游特色,建设体现国际化大都市风貌的标志区段;着力渲染世博地区的公共文化与总部办公景观特色,打造集中成片的标志性建筑群;突出龙华-三林、杨浦-民生两地的生态特色和休闲景观,塑造形态自由、主题鲜明的区段标志建筑。

  (四)创新传承历史的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历史文脉保护和文化环境提升的有机结合,加强历史与现代的渗透与融合,着力打造集历史传承与时尚创新于一体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品牌。

  1.加强历史风貌保护与利用

  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和功能再植力度,加强历史文脉的延承,实现文脉遗存的经济、文化、景观、社会等综合价值。

  整合提升历史地区的整体风貌特色。根据腹地功能、风貌形象和区位特点,形成由6个主题段落构成的历史风貌特色区布局,分别为展现老上海鼎盛时期商务使馆风貌的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世博浦西、复兴、新华-民生等3个以码头仓储和船舶工业为主的水运经济发展历史风貌段,以及杨浦、龙华2个凸显上海工业化历程的市政类风貌段。

  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功能再植。通过功能延续、升级或置换,实现历史遗存综合价值的提升,增强历史遗存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表现力。对两岸地区范围内需要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保护要求进行外观修缮,并探索多样化的利用方式。对具有较优景观区位、建筑规整且适用性广的历史遗存,加强水岸设施与休憩功能、交通功能的有机结合,改造为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和办公的集中地。对具备一定特色且结构较好的仓库、厂房等部分建筑,在保留其风貌的基础上,尽可能更新改造为公共建筑。

  2.提升文化创意与交流功能

  注重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的衔接,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注入时尚创意元素,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彰显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城市个性魅力。

  积极打造滨江文化创意集聚带。深入挖掘黄浦江景观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时尚消费、演艺娱乐等产业,形成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创意区、十六铺上海码头文化创意旅游功能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徐汇滨江创意商务功能区等为重要节点的文化创意集聚带。其中,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地区成为集创意设计、交流展示、产品体验等于一体,具有世博文明前沿特征和上海海纳百川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依托世博场馆改造,推进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南外滩复兴地区初步完成改造和开发,结合历史建筑改造利用,突出码头文化主题,形成集创意办公、会议会展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区域。积极推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成为时尚机构的集聚地、时尚会展的举办地、时尚产业的孵化地、时尚产品的展示地。徐汇滨江地区依托滨江剧场和文化主题公园等建设项目,打造新媒体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上海高尚文化消费中心和新媒体中心。浦东民生码头区域结合码头、仓库等保留建筑的改造和开发,形成文化创意与滨江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综合体。三林北地区围绕东方体育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运动休闲、文化传播功能,形成市级文化体育中心。

  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发挥上海历史文脉优势,延续世博效应,积极开展形象推介和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大力培育博览会展、会议论坛和文化交流功能,体现浦江两岸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人文价值。在世博园及周边地区,结合展馆设施的保留再利用,打造国际交流核心区域。引进时尚演绎、品牌展览、创意发布、文艺演出等活动,塑造浦江文化品牌,打造上海文化体验与交流的重要地标区域。开展大型节庆和文化活动,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节庆活动,促进交流、扩大影响、充分发挥国际文化创意交流功能。

  (五)完善现代便捷的基础设施

  合理把握开发节奏,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滨江交通体系,构建完善现代化的沿江基础设施体系。

  1.建立健全区域交通体系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道路、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慢行、静态交通等系统规划,建立完善且符合滨水区特点的交通体系。

  继续推进滨江道路和越江隧道建设。结合各区滨江地区道路网现状和发展规划,加强主干道路和沿江支线道路建设,提高滨江地区道路网密度和交通可达性,完善滨江陆域交通系统。进一步优化越江道路布局,建设3条越江通道。加紧完成长江西路隧道工程;新建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均衡越江交通流量;推进郊环线越江隧道建设,缓解外环隧道拥堵;储备江浦路、嫩江路等越江隧道。

  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优化滨江重点地区的公交组织,加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公共交通的衔接。加快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推进研究和尽快启动其他沿江地区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沿江地区的公交站点、轮渡码头、轨道站点等公共交通设施,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和沿江、腹地、两岸之间的公交联系。

  2.继续完善市政设施建设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完善滨江专用设施建设。结合腹地开发、绿化和公共空间建设,推进沿江防汛设施建设。根据市区防汛墙工程千年一遇和上游干流段防汛工程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以保障安全为第一准则,兼顾市民亲水需求和滨江生态景观功能,提高滨江两岸防汛水平。协调优化沿江旅游码头、轮渡站、公务码头的设施布局,加快码头设施整合和建设。

  提高市政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大型市政建设,加快完善各区水泵改造和新建工作,加快沿岸排水管网建设。加强水、电、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加强黄浦江两岸地区尤其是重点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联网、无线宽带、智能管理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有序推进地下空间建设

  充分发挥滨江土地价值,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合理有序推进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促进交通、市政等配套功能与滨江主导功能的一体化开发。

  聚焦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结合轨道交通、架空线入地、绿地和开放空间以及重点地区的功能开发,推进地下空间合理有序的综合开发。在世博园地区、徐汇滨江核心商务区、耀华路以北地区、南外滩复兴地区、上海船厂地区等重点地区建设一批骨干性的地下空间工程。世博园地区A、B片区的地下空间以及相关商业、文化、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建设,形成地下空间先建设、地上项目后招商的新机制。

  探索地下空间开发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形成高效、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有偿使用机制,将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重点地区在土地出让的同时,细化地下空间开发管理要求,推动地下空间的系统化开发。不断开创符合国际化大都市功能要求的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滨江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奠定基础。

  (六)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积极承载和延续世博效应,加快应用世博科技成果,推广世博先进理念,完善绿化市容管理,保护沿江生态环境,实现低碳发展,建设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廊道。

  1.深化绿化生态建设

  进一步推进绿化体系建设,加强两岸生态环境保护。

  优化完善滨江绿化结构。统筹优化黄浦江两岸既有的滨江绿带、公园、湿地、防护林等绿化资源,构建一带、一片、多点、多楔的滨江绿化结构。一带,指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贯通的滨江绿化带,在既有基础上,重点打通浦西杨浦大桥地区、南外滩地区、龙华原水泥厂和浦东老白渡地区、上钢三厂等区段。一片,指吴淞口河口生态片区,拓展炮台湾湿地公园二期和滨江森林公园二期。多点,指滨江绿带局部重要放大节点,进一步完善已建成节点,重点建设董家渡绿地、世博江南公园和龙耀路绿地三个新增节点。多楔,指连接滨江与腹地的楔型绿地,重点建设杨浦大桥、张家浜、南栈、卢浦大桥、枫林路、龙耀路、中环线和徐浦大桥八处楔型绿地,将黄浦江生态廊道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足迹交织起来形成梳状渗透轴,使其生态效应辐射至更广范围。大力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悬挂绿化等各类立体绿化形式,实施花卉街景的常态化布置。提高建成绿地的养护等级,实行绿地养护分类分级管理。

  加强重点生态节点保护。增强黄浦江生态功能,加强生态水系和生态绿化的建设,重点保护上游水源保护地和河口湿地。在上游地区严格保护水源涵养林,全面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涵养林建设。中游地区加强林地建设,研究将部分非水源涵养林转化为向公众开放的生态公园,在保持沿江绿化连续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公共性。下游地区形成贯通的滨江绿带。河口地区形成大型滨江生态绿地,保留和保护河口自然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加强市容和环境管理

  不断提高市容和环境管理水平,加大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逐步改善干流及支流水质,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

  提高区域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沿江建筑外立面整治。优化黄浦江景观灯光,拓展卢浦大桥至徐浦大桥的徐汇滨江段、浦东东方体育中心至三林地区的景观灯光。加强城市保洁日常管理,提高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率先建立和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区域覆盖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加强黄浦江及其支游的水上公共环境保洁,清理船舶废弃物和油污,控制入侵植物生长扩散,维持航道通畅和江面景观良好。

  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加强黄浦江两岸地区污染源监管,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产生的废水全部纳管排放,并强化对准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和排污口的管理。集中开展沿江化工、石化企业的综合整治,严格实行化学品生产、使用及储运过程的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船舶等水上流动源污染排放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完善中心城区污水输送系统和积水点改造,推进沿江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控制和消除合流污水泵站污染,实施分流制雨污混接改造工程。

  深化黄浦江河道整治。以截污、疏浚和水系沟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全面完成黑臭河道整治。严格控制黄浦江支游污染,完成藻浜、淀浦河综合整治规划并启动相关项目。

  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传承世博发展理念,加快世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支持低碳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成为全市低碳实践的先行区域。

  加快世博科技转化利用。积极推广上海世博会期间应用及展示的前沿低碳技术和产品。在信息技术领域,加强新型网络通信覆盖,支持物联网示范应用。在节能与新能源领域,推进绿色照明系统应用,发展江水源和地源热泵技术,积极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利用,推进风光互补示范项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鼓励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观光车。在新材料领域,支持新建建筑应用具有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新材料。

  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通过补贴、奖励和设置招拍挂条件等多种方式,鼓励沿江地区公共建筑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和使用。鼓励标志性公共建筑建成三星级绿色建筑。支持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和绿色屋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推进低碳实践区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积极推动两岸低碳建设。把握上海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的契机,鼓励滨江地区先行先试,结合区域特点推进低碳实践,努力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

  四、十二五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管理体制,是开发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在新一轮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从体制上确保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全市统筹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市级层面对区级开发行为的统筹协调力度,适时补充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加强对各区综合开发的引导,推动不同区段实现错位竞争。

  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市浦江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跨区域的规划协调、项目协调和政策协调,高效有序地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

  进一步完善条块结合的推进体制。更好地发挥市浦江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例会制度和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内部征询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条块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加强对滨江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以及功能性项目的管理。

  (二)完善规划管理

  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深化细化相关规划。同时,加强规划引导和对土地和岸线的控制,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加强规划引导和控制。促进区域开发规划和产业规划相协调、项目引进和功能培育相结合,确保规划落地。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推动沿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利用,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完善细化规划编制。继续推进滨江各编制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向上下游延伸部分结构规划的编制。启动上游区段的结构规划编制,指导外围地区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重要区段深化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历史风貌保护、旅游系统以及道路市政等专项规划编制。

  加强城市设计导引。重点开发的功能区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城市设计。加强滨江公共空间和建筑形态的有机结合,从整体上体现功能景观和谐。研究制定城市设计导则,提出开发建设的细化要求,对滨江景观和环境进行控制和导引,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三)创新开发机制

  继续深化市区联手的开发机制,研究探索互利共赢的运作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为加快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继续深化市区联手、强化统筹的工作机制。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市、区两级政府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沿江各区的积极性。加强招商引资体制和项目的统筹,加快推进重点地区的开发建设。

  研究探索互利共赢的开发机制。探索建立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动沿江单位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鼓励滨江企业按规划实施,加快推进沿江地区功能调整。

  创新土地出让方式。积极创新和尝试有利于提升开发建设水平的土地出让方式,鼓励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确保项目按规划要求实施。

  (四)优化投资结构

  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建设,实施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战略,拓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坚持政府性投资主体在公益性项目和功能性项目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推动整体规划的有效落实,提高政府投资的绩效和影响力。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多元投融资模式,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尤其是吸引有国际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世界一流的经营、管理、建设团队,以及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公司参与综合开发,确保开发的高质量和国际化水准。

  (五)健全制度规范

  适应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制定高标准的行业规范。

  加大法规和政策支持力度。适应发展形势的变化,按照法定程序,对涉及黄浦江两岸开发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完善。

  坚持严格执行征询程序。市有关部门和沿江各区要坚持严格执行征询程序,并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征询事项范围。对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广泛征询意见,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高标准制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借鉴国内外滨水地区开发的成功经验、上海世博会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按照生态、环保、低碳、集约的要求和高于全市的标准,研究制定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建设运营规范。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10-04 08:20:00重新编辑
深圳石岩镇塘头龙马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洲石路万大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泉宝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洲石公路明金海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应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应人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鲤鱼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官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羊台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石岩镇官田新时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浪口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大浪水库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上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横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镇第八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富士康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镇第四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大浪水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镇白石龙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英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镇第十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鹊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镇石观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镇下横朗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狮头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龙华宝山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下油松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龙华镇大浪墩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松仔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我县组织收看全省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与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
  2. 公安局交警支队专题部署四场交通安全整治攻坚战
  3. 河铺镇蛇家山村安置点里歌声起
  4. 区商务局组织中秋节前流通领域安全生产督查
  5. 市委调研组到我县调研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6. 贵州旅游形象新片8分钟震撼视频来袭
  7. 体育局沈铎第二金江苏与河北、辽宁、湖北联队获全运会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
  8. 黄冈市肾病及血液净化领域学术交流会在我县举行
  9. 审计局 龙虎塘监审室狠抓内审整改提升成果转化
  10. 省司法厅对湟里后续照管服务站进行省级贯标示范点考评验收
  11. 前黄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进行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专项检查活动
  12. 商务局 商务局组织慰问空港社区困难老党员
  13. 吴佑元来我县视察一带一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14. 抗排队党支部组织参观张太雷纪念馆
  15. 凤山镇202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启动
  16. 商务局2017东芝杯外企足球赛圆满结束
  17. 宣统部 最是书香能致远
  18. 九资河镇举行县委第二巡察组巡察整改工作动员会
  19. 人社局 关爱残疾人温馨年夜饭
  20. 西湖街道组织开展918防空警报试鸣日活动
  21. 农业局 常州市水利局、兄弟市(区)水利局领导调研我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22. 县水电局举行庆祝建党97周年活动
  23. 新北区参加第三届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
  24. 金海湖新区文阁乡三徒步走访农家为民办实事
  25. 新桥镇 计生站在新桥镇卫生院安装自助药具发放机
  26. 七星关区委教育工委工作推进会召开
  27. 纳雍县地税局、国税局联合加强纳税信息管理
  28. 县安监局就石材开采和加工企业环境整治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约谈
  29. 黔南州五强化推进食用野生动物人工养殖退出处置补偿工作
  30. 县绿化园林局到驻点村慰问贫困户
  31. 省人大调研组来我县调研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
  32. 秦新平带队前往武汉市政集团考察交流
  33. 省物价局检查分局副局长相雷来新北区调研社会化培训机构收费情况
  34. 我县保险行业协会成立
  35. 新北区财政局赴春江镇开展调研活动
  36. 毕节市图书馆开展多读书读好书——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诵读
  37. 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县消灭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及乡村公路提档升级等重点工作开
  38. 交通局地方海事加快构建安全双重预防机制
  39. 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
  40. 郝爱芳到凤山镇督办省级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的办理落实工作
  41. 黄冈市建功立业新时代劳模事迹报告团在我县宣讲
  42. 礼嘉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推进出租房整治
  43. 我县组织收听收看黄冈市决战四季度奋力保目标工作动员会
  44. 园林局省绿委办来我市进行专项工作检查
  45. 全力营造营在瓮安安在瓮安的良好投资氛围
  46. 匡彬讲好罗田故事
  47. 毕节公益一家人首届公益组织联谊会举行
  48. 县政协委员何国强到看望慰问贫困户
  49. 罗田公路建设条条大路通塆组
  50. 平湖乡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51. 组织部 光伏产业园区(龙虎塘街道)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52. 县民政局开展国庆节前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53. 西夏墅镇 水利站西城巷出水渠道清淤工作圆满完成
  54. 织金县工商局化起分局开展流通领域服装质量专项整治
  55. 保障农民工权益人社局在行动
  56. 市场监管局对振兴气体气瓶充装证换证评审进行现场监督
  57. 区友协接待海外华裔青少年一行
  58. 发改局组织开展第一个学习日活动
  59. 平湖乡举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会
  60. 市科技局领导及专家一行调研新阳科技集团
  61. 汪柏坤调研卓尔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工作
  62. 三井街道 三井街道计生站积极参加常州市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抽样调查培训班
  63. 百里杜鹃水务和生态移民局开展百里杜鹃管理区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
  64. 经发局 天合光能高性能双玻组件荣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65. 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接受评议考核
  66. 常州高新区特色田园诗意栖居
  67. 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赴茂井镇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68. 武进企业投资东盟的热度较高
  69. 卫健局区中医医院开展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主题活动
  70. 武进开展蓝藻打捞处置消防灭火及船上救援演练
  71.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我县签订结对帮扶项目合作协议
  72. 春江镇 滨开区管委会主任、春江镇镇长单大友督查春江镇沿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73. 县交警大队送安全知识到运输企业
  74. 河海安监办 河海街道开展263餐饮污染整治行动
  75. 新桥镇 民政办军民共建鱼水情
  76. 我县召开2018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77. 罗田县人社局高效办成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
  78. 汪柏坤强调痛下决心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运输囤积黄砂行为全力维护
  79. 市场监管局西城分局进一步落实严禁活禽交易要求
  80. 县住建局举行纪念***成立97周年大会
  81. 奔牛镇 社区矫正教育
  82. 纳雍县制定出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细则
  83. 西湖街道举行永远跟党走业余文化团队展演活动
  84. 大方县多措抓好特困供养人员精准认定工作
  85. 吴安玉到纳雍县黑沙垮村召开专题会列出发展明晰清单
  86. 住建局园林中心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保平安
  87. 市领导走访调研江苏丰润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88. 黄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斌到白庙河镇走访慰问
  89. 胜利镇抢时间抓进度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90. 匡河镇开展干在实处强县有我青年干部读书班大调研、大讨论
  91. 奔牛镇 奔牛镇农技农机站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残速测工作
  92. 县政协举行十件重点提案督办会
  93. 人社局 三方联动强化精防
  94. 我县举行清洁家园现场推进会
  95. 白莲河乡科学技术协会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
  96. 三井街道 飞龙社区新北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晶到飞龙社区大走访
  97. 县文化局举行纪念***成立97周年大会
  98. 我县举行金融工作会深入推进风险防控工作
  99. 金海湖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完成验收
  100. 市国资委开展感党恩话党情争做合格党员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