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6年12月15日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6月27日发表  


沪经信区〔2016〕826号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经委(商务委)、各开发区(工业区、产业基地)管委会或开发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围绕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工业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经上海市工业区发展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12月5日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区产业调整升级,优化投资环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主要成效

  1、产业载体地位明显提升

  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2010年为22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产业基地)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国家战略专项加快实施,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华电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影医疗、中芯国际、和辉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推进了1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工业区经济产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

  2、科技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着力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园区创新服务环境。张江高新区1区22园及紫竹高新区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统筹联动发展格局,辐射全市各区。开展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通过先行先试、聚焦重点、示范带动,推进四新经济新载体建设,共批准授牌85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十二五期末,上海工业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99家;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51家;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5%;企业累积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50811件。

  3、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优化工业区块规划布局。在2009年两规合一基础上确定了104个产业区块(以下简称104区块),2012年形成工业用地布局规划深化成果,引导工业向104区块集中集聚发展。104区块是本市工业区的核心发展空间,规划总面积约78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已供应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尚可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80-100平方公里。对104区块外的工业企业,加强分类指导,支持重点企业改造升级,依据规划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供应工业用地约54平方公里,累计减量工业用地约69平方公里(包括存量工业用地规划调整转变用途和减量复垦),与十一五末相比工业用地总量净减少约15平方公里。

  4、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015年上海工业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达到67.4亿元/平方公里(2010年为56.0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利税达到17.5亿元/平方公里(2010年为6.2亿元/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基本完成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全面完成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等治理工作,重点产业园区大气特征污染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有30家以上工业区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双优认证。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金桥、张江、漕河泾、闵开发、莘庄、市北、上海化工区等七个园区获批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5、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加快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加快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着力提升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园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2011年、2012年和2014年市政府分别批准同意进一步扩大张江高新区的管理范围,现已扩大至1区22园。在原有浦东金桥、陆家嘴、张江高科、外高桥四家开发区上市公司基础上,新增了市北高新和上海临港两家上市公司。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和上海市松江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洋山保税港区扩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更名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地区建立双特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开发,临港产业区与奉贤分区实施一体化管理。张江、金桥等园区纳入了自贸区范围,着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创新,积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6、品牌联动工作深入推进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大力推进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发展模式,临港漕河泾、张江、金桥等国家级园区充分利用品牌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市区战略合作、跨地区合作发展、缔结友好园区等多种联动发展模式,园区开发已拓展到国内外地区。临港集团与奉贤区全面合作对接,联合开发建设科技绿洲奉贤园区;漕河泾开发区与松江区新桥镇、九亭镇、中山街道、佘山镇合作对接,建设漕河泾松江科技绿洲;金桥集团与宝山工业区合作对接,建设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品牌建设工作,到2015年,全市有37家园区获上海品牌园区,18家园区获上海品牌建设优秀园区称号,漕河泾、外高桥、临港、市北、康桥、紫竹等12家品牌园区获上海市著名商标。

  (二)存在的不足

  1、要素资源瓶颈制约加剧

  十三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将面临更为紧迫的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经济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一是本市工业用地规划空间将进一步调减,可供工业用地资源相对短缺。在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的土地利用政策引导下,新增工业用地需求主要依靠工业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增减挂钩或者工业区内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予以支持,但增减挂钩统筹对接机制尚待建设,二次开发存在利益制约多、激励不够、活力不足等障碍。二是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已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业区节能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上升较快,能源使用约束和环境容量限制等问题日益凸显。

  2、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一是部分工业区存在产业定位不清晰、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部分园区主导产业定位模糊,招商缺乏针对性,以同类企业空间集聚的低级形态为主,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企业较少,产业关联度不高,集群规模较小。二是部分工业区产业管控能级不够,开发运营机制有待突破。部分园区缺乏招商、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的优秀开发团队,开发能力差、产业能级低。不少开发主体缺乏园区开发运营激励机制和保障政策,产业调控能力较弱,产业转型升级困难。三是工业区开发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工业区发展能级过低。2015年全市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低于40亿元/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有27个,规划面积占全市产业区块面积比例接近10%;乡镇管理的工业区开发水平明显偏低(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平方公里)。四是部分工业区缺乏环境准入门槛,资源及能源利用水平低,污染治理水平低,亟待转型升级。

  3、产业配套服务功能亟需提升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工业区面临着从政策特区向服务高地的功能定位转变,园区建设从通路、通气、通水等九通一平为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逐渐过渡到围绕信息、金融、服务等资源打造软环境基础设施的新经济建设模式。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则对研发创新、商业商务、社会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工业区软环境支撑不够,配套服务功能较弱,缺乏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专业化招商、园区运营管理等机构队伍,缺乏与产业集群配套的共性技术、公共服务等协同创新平台,缺乏与人才队伍配套的商业居住、文化教育等生活休闲设施,园区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4、产城融合程度有待优化

  一方面,部分工业区产业性质单一,城市化水平低,园区与周边地区功能融合度不高,配套服务水平低,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方向、缺乏动力,园区低水平运转。另一方面,部分工业区产业性质对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与周边区域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工,缓解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之间的矛盾,但是前瞻性规划协同和布局引导不够,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尚未形成功能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存在园区及其周边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产城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围绕市场、科技、资源、文化、人才和国际规则影响力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工业区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一是全球产业竞争加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园区进入了多功能、全方位、大规模、高速度发展阶段,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国产业竞争和创新升级的发动机。随着全球产业竞争升级,各国高度重视园区的产业发展载体功能,纷纷实施产业组团发展策略,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成为竞争热点。上海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基础扎实,工业区有实力打造更具国际水平的投资环境,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吸引和集聚全球资本、人才和技术,提升园区综合实力,打造产业竞争优势。

  二是国家战略抓紧布局。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重点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陆续推出,明确了以开发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要目标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上海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和产业基础,工业区有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载体功能,建立产业发展前沿和腹地的互动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三是上海城市功能深化实施。上海正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业区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城市产业高端化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上海重要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率先探索的发展机遇,工业区要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园区开发管理模式转型,推动园区产业能级升级,推动园区载体功能强化,推动园区绿色经济发展,将工业区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宜创新创业的功能承载区,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做出贡献。

  同时,上海工业区在开发能级、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功能配套服务能力、跨区域跨国经营服务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工业区开发主体较散,能级较低,市场化方式运作不足。品牌园区引领作用明显,但园区之间整合共建力度不够,联动发展优势有待发挥。园区服务机构市场化能力相对较弱,尚未形成园区向外拓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上海工业区应牢牢把握发展形势,找准发展定位,取长补短,攻坚克难,努力提升工业区的整体发展水平,积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

  三、十三五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以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创新发展、集群集聚、绿色集约、智能融合为总体要求,提升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和产城融合实践区的主体功能,打造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成一批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产业综合体,为上海构建与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创新发展、集群集聚、绿色集约、智能融合的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发展。将创新作为工业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依托既有产业基础,结合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提高工业区的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特色产业园区。以高端化为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以特色化为优势,完善研发、技术、服务、商业功能配套,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品牌化为战略,推进园区核心竞争力提升;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园区互联网+行动;以市场化为动力,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集群集聚。聚焦推进国家级和市级以上开发区建设,发挥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载体作用,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重要支撑,打造一批经济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能级高的产业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发展,培育和引进产业集聚种子和龙头企业,力争在若干细分产业领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市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坚持绿色集约。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实现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锁定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二次开发力度。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园区建设,提升能源安全水平和利用效率。坚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环境管理要求,强化环境容量控制,突出绿色低碳发展,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

  坚持智能融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四个融合,打造工业区产业竞争新优势和持续发展新高地。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和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提高园区产业融合水平和智能服务水平。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增加人才公寓、商业休闲等配套设施,优化园区环境,体现园区特色。统筹考虑创业创新、职住平衡、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的需要,建设产城融合、功能混合、生态良好的新型园区。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上海工业区的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基本建成产业优势明显、企业集聚辐射、创新活力迸发、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园区体系,基本建成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体现上海高端制造和精准服务水平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园区。十三五期间,力争打造3-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新增3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10家左右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累计建成10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

  

  四、十三五空间布局导向

  十三五期间,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加强产业与生活的空间融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根据园区区位、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产业定位等因素,形成空间集约高效、功能格局互补、发展路径清晰的产业园区发展布局。构建产业基地产业城区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3+1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体系,支持部分104、195和198区域有进有退、动态调整、优化布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在工业区内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布局集中、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推进科创要素在工业区内集中集聚,构筑科创环境新高地,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一)锁定总量,分类指导,优化工业用地发展布局

  确保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到2020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50平方公里左右;中长期依托城市化推进区块数量和工业用地总量规模稳中有降,到2040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10%-15%。

  在工业用地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104区块、195区域和198区域的统筹优化联动机制。构建产业基地产业城区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3+1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体系,明确现有104、195、198的转型路径和管理策略,在规划土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支持引导政策。对3+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范围之外的现状工业用地按现行相关政策逐步进行调整和转型。

  产业基地。主要是承载国家战略功能、具有一定规模或对周边环境、安全和交通等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型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和物流产业基地,予以长期锁定并提升功能。产业基地内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公里。

  产业城区。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开发区。重点加强产业城区和城镇生活地区的功能和空间统筹,满足科创中心、四新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快功能提升,根据就业规模和结构,适当增加配套居住和公共设施,改善环境品质。

  产业社区。主要是104区块中规模较小、功能融合程度较高的区域,195区域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规划保留工业点,以及具有一定规模和集聚效应的创意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发挥小规模、分散化、便利化、特色化的优势,与城市(城镇)其他功能融合发展,逐步引导功能提升。

  零星工业用地。是指195区域和198区域中与城镇功能定位相匹配、满足周边就业需求、适度保留的零星工业用地。需综合考虑产业类型和用地绩效,按照严格的认定标准进行控制。

  (二)产业主导,集群引领,强化产业园区载体作用

  按照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引领、带状分布、集群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导向,强化产业园区载体平台作用,落实空间重点发展区域和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形成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约用地、环保领先、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布局体系。

  传统制造业集群主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并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改造提升,着重提高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空间布局上以产业基地为主体,重点包括汽车、钢铁、化工、船舶、机械装备以及都市工业等,其中新增化工类项目原则上向上海化工区集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能源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园区内集中集聚发展。

  

  结合各区产业发展条件,进一步从沿江临海、杭州湾北岸、嘉青松闵三大区域层面,对上海市各区制造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导向性指引,并加强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的功能协调和环境管控。

  

  (三)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构筑产业创新区域联动格局

  充分发挥张江、紫竹、杨浦、嘉定、漕河泾、临港等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作用,集聚创新要素,加快成果转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实验室、技术交换中心,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培育模式,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逐步成为原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之一,引领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张江科学城、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杨浦科创示范区、嘉定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漕河泾科创园区、临港创新城创业带等,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打造多个高新产业板块和特色基地,推进上海创新创业之都建设。

  按照一核三带总体格局,强化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引领作用,建设以张江园区、金桥园区、临港地区为依托的浦东高技术产业创新带;建设以嘉定、宝山、静安、杨浦等区及其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沪北创新带;建设以漕河泾园区、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松江G60科技创新走廊为依托的沪西南创新带。通过一核三带,向周边进行技术和产业辐射,带动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园区协同发展。

  依托沿江临海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带,打造特色产业创新创业走廊,重点培育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大众创业等功能,重点打造以先进材料、智慧制造、3D打印、能源环保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产业。打造杭州湾北岸节能环保、化工科技、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科创产业走廊。

  五、十三五重点任务

  以主体培育、创新升级、改造转型、品牌联动等四大工程为支撑,聚焦重点、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整合政策,深入推进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

  (一)主体培育工程

  实施产业园区开发主体培育工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园区开发机构定位和职责权限,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立公司制园区管理机构和资产运营机构,提高开发主体市场化运作水平和把控整体业态布局的能力。围绕工业4.0和四新经济发展方向,以临港漕河泾、张江、金桥等国家级园区开发主体为核心主体,培育园区开发超级主力,导入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关键项目,推进项目化、基地化建设,打造产业综合体。支持各区发展主力园区开发集团,在区级层面统筹土地、招商和项目资源,创新园区开发人才培养机制,做大做强园区开发主体。引入国内外各类有实力的园区开发机构,探索园区市场化开发、园区一体化管理、园区互联共建、园中园开发等多种开发模式。建立开发主体评价考核机制,培优罚劣,加大园区整合归并力度。

  实施产业园区产融合作对接工程。推动产业园区与金融机构的产融深度合作,提升产业园区的融资能力,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与国资国企股权结构调整、财政资金配套和社会资金四联动模式,不断强化产业联盟+产业互联网+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金融+产业人才开放式运营新路径。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以项目化方式与区、街镇合作,创新园区投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创新升级工程

  实施双创空间建设工程。结合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以鼓励众创空间发展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累计推动建设150家左右的四新重点产业领域的产业创新基地;聚焦重点,政策创新,培育和推进1-2家四新经济创新示范区。完善园区孵化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适合创业型、高成长性企业加速发展的载体和资源整合体系。利用市场化、社会化、联盟化方式,在各类创新基地间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培育一批专注产业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型园区载体平台。

  实施主导产业提升工程。加强园区产业和功能定位研究,推进产业精准招商。按照产业能级向高端化升级、产业集聚向集群化发展的要求,推进产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协同优化、竞争力强的产业生态。继续推进国家级、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卓越提升计划,推动一批示范基地迈向国际先进水平,以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领域为重点,培育3-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引导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新增10家左右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四新经济新载体,打造一批创新企业集聚、产业生态良好、国内领先的创新示范区。

  实施园区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园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园区企业服务标准,打造园区建设、运营及管理领域标准化体系,提升园区服务集成化水平。建立集开放性知识管理、产学研共性技术研发、科技硬件资源共享为一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企业间合作交流。以公共检测、技术咨询、环保监测、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监控等公共共享设施建设为重点,满足园区企业的共性需求。以共享资源、服务全市为目标,打造20个左右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上海市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中心)。体现制造业服务化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发展要求,在工业区内建设20家左右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三)改造转型工程

  实施产业园区二次开发工程。深入探索产业园区土地运营方式,深化规划引领、计划调节、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指导产业园区分类推进土地二次开发。一是开展城市更新园区示范点建设。对综合性功能较强的张江、金桥、漕河泾等园区,支持其探索和创新城市更新途径,提高产城融合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二是继续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试点,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鼓励以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提升或产城融合发展为重点的多种园区转型升级模式,提高园区产业高端化水平和空间集约复合利用水平。加强各区对乡镇工业区的统筹开发力度,探索从规划到实施的存量盘活路径,实现产业业态更新,提升园区载体功能。三是实施重点老工业基地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桃浦、吴淞、高化、南大等重点区域的功能更新和调整升级。

  实施绿色园区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强化产业园区组织管理职责和建设推进机制,加强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清洁生产改造,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全面推进规划产业区块规划环评,严格产业环境准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化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控。以绿色园区为基础单元,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园区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开展能源、环保在线监测和智能微电网试点,搭建绿色融资、项目对接和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十三五末,全市累计建成10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实施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加快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管理,满足园区入驻企业信息化需求,分类推进企业智慧化建设,提高和深化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两化融合发展。对接国家重大专项,依托园区载体建设,拓展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业融合领域。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

  (四)品牌联动工程

  实施园区协同品牌联动工程。深入推进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在品牌、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品牌输出的方式,带动资本和产业联合,共建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探索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和利益共享的新模式。鼓励国家级、市级开发区与乡镇工业区之间,通过品牌合作、管理合作、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实施联动发展。发挥企业集团的产业规模优势,支持加强园区和企业集团之间的市场化联动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工程。完善对外招商和投资服务体系,以园区为载体,实现产业链协同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大力支持上海产业园区对外合作共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动建立国际合作生态园、国际合作创新园,开展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张江、临港、漕河泾等品牌园区走出国门,在欧美科技发达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运营高科技、创业类等各类园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范管理

  一是加强统筹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全市工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平台作用,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各区相应建立政府议事协调机制,落实工业发展责任和园区建设责任;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负责,加强对各区产业园区工业用地利用和转让情况的***监管。各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工业用地用途管制和产业准入管理,服务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二是加强规划统筹。做好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衔接,明确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落实结构性规划和规划环评,加强规划土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前瞻性指导,简化项目阶段规划、环评的程序和内容。三是加强政策统筹。建立工业用地增减挂钩统筹对接机制,各区应统筹安排工业用地减量化腾挪出的土地指标,按照一般不低于1/3的比例支持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建立工业用地项目供需对接机制,将工业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区及园区,及时匹配项目需求。深化市三委两局工作机制,完善市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化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和工业厂房资源盘活政策,强化区政府主体责任,积极发挥园区平台作用,推进土地及物业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完善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和监管体系,加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建设。建立本市重点园区和企业融资需求清单,推进政银企信息对接和产融合作,大力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二)聚焦服务,优化环境

  进一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推进。大力推动科学教育、技能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大设施大装置等特殊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向园区集聚。支持产业园区着力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再开发和再创新,实现科技创新的规模化、产业化和自主化。进一步集聚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发展,鼓励各区和园区设立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推动开展PPP创新模式试点,探索政府、园区和社会资本的深度合作途径。支持发展园区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第三方服务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配套功能。加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制定和推广产业园区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开展行业自律自治建设,加强园区间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精准施策,提升效能

  通过精准施策提升园区整体效能,促进优质资源要素向产业园区集聚。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支持园区开发主体提升业态管控能力,推动产融深度合作,推进土地高效复合利用,支持园区平台建设并持有工业用地标准厂房、研发总部通用类物业,鼓励建立公共研发平台、众创空间等新兴服务平台。继续开展品牌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开发公司的品牌化和连锁化。制订紧凑型节约型用地标准,更新完善产业用地指南。修订开发主体考核体系,提高资源集约、创新发展、投资环境、转型升级等质量性指标的权重,鼓励开发公司大力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功能提升、开展科技投资和对外联动发展。落实区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园区载体功能,加强对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力度,综合运用财税、环保、安监、金融、信用等措施,倒逼企业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

  (四)整合信息,构建平台

  加强政府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整合园区和企业信息资源,优化产业用地调查和企业信息采集常态化工作机制,建设全市产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园区统计评价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产业园区提升开发管理水平。开展园区转型升级绩效考核、项目***监测和企业用地绩效评价等工作,大力推进产业园区促开工、促投产、促调整工作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落实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园区内企业进行***评价和精准管理,按照企业资源占用和产出贡献情况分类指导,采用差别化政策奖优罚劣,促进资源盘活利用,引导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五)开放发展,拓宽渠道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推进上海与周边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共同研究产业错位发展、产业转移对接、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区域性重大问题,提高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二是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园区探索走出去发展新模式,推进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持与本市对口支援地区开展园区共建,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三是鼓励上海产业园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战略布局。完善对外招商和投资服务体系,支持上海产业园区开展国际合作和全球布局,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拓宽发展渠道,提高竞争能力。

  附录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有关名词解释

  1、上海工业区:是指在本市规划集中建设区域范围内的国家公告开发区、产业基地和城镇工业地块等工业集中区域。

  2、104区块:在2009年全市两规合一成果编制阶段,在衔接国家关于开发区设立的有关规定和上海市工业布局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归类和完善,形成了工业用地规划布局成果,划定104个产业区块,统称为104区块。104区块以空间优化、结构调整、绩效提高和能级提升为导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区块控制线是本市工业项目落地的重要依据。

  3、国家公告开发区:是指2006年国家核定范围并公告规划面积的产业园区。其中,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佘山旅游度假区不是工业区,不纳入工业区统计。

  4、四新经济: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

  5、195区域和198区域:在规划集中建设区内104区块外还有近195平方公里现状工业用地,称为195区域,以规划引导、转型调整、功能提升和融合发展为导向。在规划集中建设区外还有近198平方公里的现状工业用地,称为198区域,以规划引导、生态优先、减量调整为导向。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汉巴南铁路巴中东站站前工程施工掠影
  2. 巴中市强化食品小作坊造血功能
  3. 男子随意晾晒农作物被罚50元
  4. 广州日报到都市锦田做现代农人
  5. 崔世刚带队到长洲街调研
  6. 区卫生局我区召开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会议
  7. 李映调研特色农业和生态养殖产业时强调全力以赴抓好抓实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
  8. 2019年湾区青年创新论坛在我区举行(图)
  9. 巴中市十三五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10. 1—9月巴中市发放失业保险金1802万元
  11. 夏港街加大大气环保监督巡察(图)
  12. 巴中市党政代表团赴河南信阳市考察学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经验
  13. 九龙镇领导公开接访解民忧
  14. 巴中市全力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15. 4月份巴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6. 我市各部门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17. 重庆市江北区与我市开展投资促进战略合作共办重大招商活动共享招商信息资源
  18. 前三季度我市基础设施投资突破200亿元
  19. 区农业农村局摸清连片农用地4万余亩
  20. 通江县为1192株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21. 巴中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情况居全省第一
  22. 区体育局联合执法部门开展游泳场馆安全检查
  23. 巴中市巴食产品亮相北京揽金48万元
  24. 夏港街厨房修缮改造工程施工招标公告
  25. 巴中市财政局五举措抓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6. 黄埔区萝岗街道办事处关于公开招聘党务工作者的公告
  27. 晏永和出席巴州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28. 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现场登记
  29. 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服务全力保障今年高考
  30. 红鱼洞水库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31. 平昌县回引创业工作成效明显
  32.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着力防范化解社保基金支付风险
  33.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四督导组来巴开展下沉督导
  34. 我市多举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5. 巴中市打野专项行动战果凸显
  36. 通江县直播经济带动消费扶贫
  37. 巴城新增共享单车停放区域128个
  38. 通江县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出台
  39.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与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
  40. 巴中市全力抓好住建行业疫情防控
  41. 巴中市获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500万元
  42. 彭清华在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强调在把握大势中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加快服务业恢复振兴加快服务业
  43. 巴中市再次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44. 全市中小学打造校园文化墙让文明道德入脑入心
  45. 平昌县全面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46. 标题和内容已经清空2023-05-15 02:56:36
  47. 巴中市多点发力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48. 巴中市106种扶贫产品入选扶贫832平台销售
  49. 恩阳区柳林镇罐子沟村葡萄产业园
  50. 我市争取水利专项建设基金227亿元
  51. 巴中市城管执法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52. 鱼珠街依法查处泥头车污染路面
  53. 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5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来巴视察
  55. 巴中市出台十六条措施促进消费增长
  56. 通江县三举措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
  57. 巴中市筑牢烟花爆竹生产行业安全线
  58. 巴中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整治江北车站乱点乱象
  59.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60. 时刻绷紧防汛减灾这根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1. 占地15亩黄家沟锅底塘客运发班点投用
  62. 巴中银保监分局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63. 奋力夺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64. "十四五"时期全市妇女儿童工作展望
  65. 双沙社区居委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公告
  66. 我市5人入围第四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67. 来一场逛吃逛吃的冬季之旅
  68. 1—9月巴中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026万元
  69. 恩阳区一镇六村入列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示范村
  70. 恩阳区14月项目储备情况良好
  71. 南方都市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向全省遴选10名法官(图)
  72. 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全力做好就地稳控工作
  73. 致全省扶贫工作者的慰问信
  74. 我市加快推进在建水利工程建设
  75. 区教育局深井小学被授予广州市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图)
  76. 鱼珠街深入开展扶贫调研工作
  77. 区委组织部调研党代表个人工作室示范点建设
  78. 黄埔区气象局磁盘阵列采购项目询价公告
  79. 巴中市创文公益广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80. 市政协召开四届十七次常委会议
  81. 通江县银耳生产系统被列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名录
  82. 巴中市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出台
  83. 美玉10条人才政策相关项目申报培训会召开
  84. 我市发出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85. 平昌县综合施策打赢精准脱贫攻坚增收仗
  86. 1月份巴中市二手住房成交面积178万平方米
  87. 为老区振兴提供坚强舆论环境
  88. 退得出稳得住禁得了——我市有力推动全面禁捕退捕兑现补助资金2700余万元
  89. 巴中公安开展飙车专项整治行动 专治夜行侠
  90. 恩阳区织密三张网筑牢冷链食品防疫墙
  91. 巴中市加强行刑衔接破食品药品大案要案
  92. 巴中市扎实推进医保系统治理
  93. 罗增斌主持召开2020年第3次区县委书记月度重点工作点评会
  94. 区卫生计生局传达学习贯彻区一届五次党代会暨开发区党工委2019年第一次工作会议精神
  95. 东区街举办2018绿色生态你我同行骑行活动
  96. 何平主持召开巴中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推进会
  97. 巴中市8个项目入选2019年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98. 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
  99. 巴中市开辟绿色通道并肩战疫
  100. 祝春秀来巴调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