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信投递算方便账市邮政公司对接需求推出便民措施

小小一封挂号信,曾经是不少市民心头的一个烦恼:打开信箱,见到“躺”在里面的挂号信催领单,常常拿不定主意:不去拿吧,又怕是账单凭证,容易耽误事;而下班了去取,又赶上邮局也下班了……
家住赤峰路91号公安大楼的张柏林老先生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他要领挂号信,得去鞍山路上的鞍山支局,一个老年人,独自穿过四平路这条川流不息的“六车道”,十分不便。而辛辛苦苦取来的挂号信,有时,不过是一本转载了他旧作的期刊,甚至是一封无关紧要的直邮广告。张老伯想,邮局能不能将挂号信“送”***呢?去年下半年,他和邻居们向邮政部门作了反映。
群众的呼声,引起市邮政公司领导班子的深深思索:凭有效证件签收挂号信,是邮政业务的一项规定,国家邮政局同时也规定,一封挂号信***投递两次未果的话,就可以“出条”(出具通知单让用户到邮政局领取)。每封挂号信的资费才4.20元,要是让邮递员一趟趟跑,像快递一样送到用户手上,费时费力,成本上划不来。“挂号邮件白天家中无人签收”,确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市邮政公司领导班子决定,把改进挂号信投递方式、将实惠送到群众心坎上,作为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抓手。市邮政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观认为,邮政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要算企业的经济账,更要算老百姓口袋里的方便账!”宁可企业自己工作复杂一些,麻烦一点,成本增加一点,也不能让用户“跑断腿”、添烦恼。
看问题的立场角度变了,解决方案也随之而来。市邮政公司在部分区域试点的基础上,针对用户需求,推出了不同的便民措施:对有些用户,经本人同意并与邮局签约,挂号信就可“不见人”直投信箱;在一些小区或独立大楼,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委托代投”协议,用户自行申请,挂号信就由物业门卫处代办签发;而那些***投递无果的,邮递员会留下电话联系方式,预约好休息天或晚间再来投递。
为了更好地解决挂号信投递难问题,市邮政公司与一些街道、居委会或乡镇、村委会联手,聘请下岗再就业人员,办起了“邮政综合服务处”。张老伯家附近的赤峰路95号冶金大楼内,利用物业空房子,就设立了“邮政综合服务处”。张柏林老先生特就此事投书本报,表达自己能在家门口用邮的喜悦心情:“昔日两三里路,如今两三分钟,邮局开到了家门口,真是我们这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福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