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882 8155

关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人才培养的发散性思考

Admin - admin 于2019年06月16日发表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富余的地方。全县国土面积343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1个乡镇,15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土家族占51%。近年来,长阳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民族地区人才开发环境,加快培养各类人才,一大批优秀土家儿女脱颖而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长阳县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截止2009年底,长阳县人才总量达到13796人。全县党政管理人才1416人,其中少数民族984人,占69.5%;本科以上学历455人,占32.1%,研究生4人,仅占0.3%;40岁以下528人,占37.2%。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35人,其中少数民族3636人,占73.6%;40岁及以下2893人,占58.6%,41岁至50岁1059人,占21.4%,51岁及以上983人,占20%;本科以上学历1276(研究生6人),占25.8%,大学专科学历2262人,占45.8%,中专及以下1397人,占28.4%;高级职称326人(正高级职称11人),初、中级4516人,享受***津贴专家2名,省管专家3名,市管专家4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1194人,其中省级农村乡土拔尖人才4名,市级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5名,县级乡土拔尖人才88名。全县民族民间文化人才2926名。全县专兼职社会工作人才3325名。

  (一)强化综合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投入机制。把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内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安排人才开发专项资金20万元,累计人才工作经费投入达200多万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全县县级领导干部共定向联系各类优秀人才100名,科级领导干部联系各类优秀人才350名。2009年初步统计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各类人才422次,为各类人才办实事100多件。坚持优秀拔尖人才定期体检、休假制度,近两年来共组织各类人才进行体检5000多人次。

  二是建立健全引导机制。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参政议政,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43名当选为自治县新一届党代表;18名当选为新一届县人大代表,其中6名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24名当选为新一届县政协委员会委员,其中12名当选为县政协常委。2009年,全县共选派200多名党政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从县直选派15名优秀干部到乡镇任职,从乡镇、县直机关选派18名年轻干部到县委、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跟班学习或挂职锻炼。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全县在建立3个县内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还在江苏省江阴市开辟了省外培训基地,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开设“干部教育名家讲堂”,建立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导学园地”和“网上在线自学考核平台”,近两年共培训各类人才1.5万余人。在县人民医院、清江绿色食品公司、一致魔芋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每年可为60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依托县内的北纬30度、一致魔芋、登橙化工、易峰生化、三源水泥、温泉山庄等企业项目,在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力开展“名师带徒计划”、“青蓝工程”、“专家学科带头人结对帮扶”等活动,努力为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供锻炼成长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奖励关爱,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对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重奖,仅2009年就兑现奖励资金10万元。实施政策关爱,凡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与企业签订3年及以上服务合同,且已满3个月试用期,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实施创业关爱,近两年来,分别在北京、广州、武汉、宜昌等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方,组建了长阳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党支部”,县委、县政府3次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看望慰问,全县已涌现出20多个回乡创业典型,其中长阳隐龙山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伯春、土家嫂特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荣光两人获得全国“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人才队伍。

  一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做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将致富能手和“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建立健全乡土实用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机制。2006年在宜昌市率先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近三年来共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156人,其中有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全省乡镇公务员招考,走上了乡镇公务员的岗位;有78名学员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进入村“两委”班子,33人担任村主职干部。

  二是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培育壮大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采取“结对传授”和“分片传授”的形式,通过选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人到高等艺术院校深造、邀请县外知名创作者建立定向创作基地、开展“民间艺人师徒大赛”和“民族民间技艺展示”等活动,大力培育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并建立民间文化人才档案,开展大规模“非遗普查”,全县共登记山歌、南曲、吹打乐、花鼓子、跳丧舞、薅草锣鼓等20余个艺术类别的民间艺人近3000人。同时,建立文化人才奖扶制度,设立“高龄民间艺人生活补贴基金”,坚持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成立全县非物质文化抢救保护中心,在做好民族民间文化和民族民间人才保护工作的同时,帮助文化人才在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中寻求良性发展,达到“文化服务社会,社会哺养文化”的目的。

  三是实施“阳光培养工程”,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人才队伍。抓住“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机遇,积极搭建返乡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养工程”,实施创业带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20多条倾斜政策,设立“流动课堂”、“新型农民培训学校”,聘请50多名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进村下乡开展“送技术课”、举办劳动力转移专业培训班等活动,先后开发“长阳人缝纫”、“长阳人厨师”、“清江妹家政”等10多个劳务人才品牌,在华东、华南、华北建立劳务人才输出基地,累计向外输出务工人才达9万多人,其中向日本、越南、赤道几内亚等国输送劳务人才15名,外派海员80余名。返乡创业民营企业家张柏春、姚荣光荣获“全国创业之星”荣誉称号,返乡创业农民工覃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四是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壮大后备人才队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干部外派挂职学习管理办法(试行)》、《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工作,157名年轻干部进入党政副职后备干部库,2009年进行了全面培训。2009年还进行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26名优秀年轻干部经过公开选拔考试,进入领导岗位。

  (三)搭建人才展才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发挥“阵地堡垒”作用。按照全省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部署,通过争取和自筹资金60万元,迅速启动长阳高山蔬菜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建设,完成基地学术报告厅、学员寝室、餐厅项目以及试验田基建建设。在项目建设期间,坚持边建设边培训,累计开展高山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42期80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及百万亩木本油料大县建设,在全县开展核桃、魔芋、椪柑、禽畜、清江鱼等10个县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创建,对验收合格的统一授牌并给予1.5万元资金补助,有效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

  二是组建“科技专家顾问团”,发挥“智囊团”作用。由科技专家领办科技攻关项目,聘请县内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专家组建“科技专家顾问团”,参与重大项目的论证、决策、技术指导和服务。近两年来“专家顾问团”评审、质询和评分的28个科技项目,12个通过评审立项进入实施阶段。同时,通过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县内企业先后与省农科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教授、10多名博士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研发出清江电器公司的“智能机电保护器”,泰榕药业的“致康片”,一致魔芋公司的“魔芋缮食纤维”等10多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

  三是建立“专家产业基地”,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通过实行一名优秀专家负责一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模式,分产业建立八大科技创新工作组,全县已建立高山蔬菜、清江网箱鱼、椪柑、木瓜、养殖、盆景根艺、清江奇石等45个产业基地,形成“一个专家带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县土肥站刘春华承担的“国家测土配施肥示范县”项目通过省级阶段性险收;县高山蔬菜研究所王兴国参与完成的农业部项目“高山蔬菜品种选育及茬口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国家重点星火计划“高山蔬菜无公害生产及深加工技术研究”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县植保站赵毓潮主持的“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规律与防治”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是开展“百场科技订单培训”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积极开展“订单”培训,整合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近20名专家技术力量,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培训”的原则,2009年举办各类适销对路的“订单”培训206场,涵盖蔬菜、柑桔、水产、茶叶、蘑芋、测土配方施肥、沼气池等19个技术类别,覆盖到全县11个乡镇。并积极开展“百名专业技术人才结对帮扶百村”活动,在应对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2009年的柑桔大实蝇疫情、森林马尾松疫情期间,农业、林业部门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00名,到各村实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疫病控制,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不断完善科技信息平台,开通“专家热线”,充分发挥全县6位“农业科技在线专家”的作用,接受广大农民群众咨询答疑,让农民享受到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科技信息服务。

   二、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长阳县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看,无论是在人才数量、质量上,还是在人才开发的理念、机制及手段上都还很不适应,具体表现为:

  (一)人才总量不足。根据2009年全县人才资源调查结果和相关统计资料,全县现有的13796名人才总量仅占全县总人口的3.3%,低于全市(宜昌4.7%)和全国(全国5.5%)的平均水平,离国际通行的经济起飞阶段7%的人才密集度差距更大。据预测,2010至2015年全县需新增各类人才5023人,其中技术工人2792人、专业技术人员1487人、管理人员744人,人才需求总量的年增长速度将达到3.6%,平均每年需新增各类人才837人。

  (二)整体素质不高。全县人才队伍中,一般专业人才所占比重较大,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比重偏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所占比重较小,复合型、开发创造型人才和在市级以上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人才极少。企业从业人员中,职工人数相对较大,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和直接从事科研创新、技术开发的人才较少。全县各类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1992人,占14.43%,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326人,仅占2.36%。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从行业分布看,从事社会事务管理的人才较多,机关和教育、卫生系统集中了5455人,占40%,农业科技和企业管理、生产、研发、营销等生产一线人才紧缺。从区域分布看,城区人才相对集中,占全县人才总量的56%,企业和农村人才相对不足。从年龄结构看,全县各类人才35岁以下的只占18.9%,46岁以上的占32%,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

  (四)人才流向不平衡。一方面,全县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先后有500多名在职人才流出县外,走的多数为我县精心培养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先后有2000多人退休离岗。另一方面,在人才资源的引进和补充上却十分有限,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引进难。尽管近几年在人才绝对数上有所增长,但主要源于人才内涵和外延的扩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绝对数实际是逐年下降。近三年来,通过公开招考和省委组织部选调的年轻干部已调走17人,先后有132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自动离职赴浙江、广东等地寻求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培养难度大。国家对民族地区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流动、激励等机制有待配套完善,存在重选拔轻管理、重引进轻培养、重规划轻开发的现象,在新的人才工作格局中的整体合力尚未形成。人才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还缺乏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人才评价标准、手段和方法还不够科学,分配尚未拉开差距,高层次人才收入偏低。

  (二)经济发展水平低,吸引力不够。受国家实行优先扶持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中部民族地区投入的建设项目、资金明显不足,加之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没有较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民族优秀人才集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极少。同时,由于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困难,用于民族人才开发的经费极为有限,民族人才普遍缺乏及时“回炉”、“充电”,导致个人技能退化、素质下降。

  (三)生活工作环境差,留不住人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困难、线长,生活环境差,收入低,医疗条件差,生存成本高。表面看,由于民族地区津贴不同,边远地区干部、专业人才工资要高一些,但远远不及一些地方高额奖金、补贴以及隐性收入,专业人才除了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和补贴,特别是基层人才,由于政策原因,职级低、职称评定难,实际收入很低。

  (四)人才流动渠道窄,使用效益低。民族人才由于受教育程度、语言文字、国家政策优惠等影响,综合素质相对比较低,思想观念转变慢,竞争意识不强。同时,部分民族地区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地区保护,重项目和资金,轻人才引进;重人才拥有,轻人才开发培养,造成人才综合开发使用效益不高。

  三、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措施

  以小见大,针对民族地区的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契机,以改革为动力,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发民族人才资源,加大民族地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开放促开发,坚持盘活存量与提高质量并举,为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人才队伍。

  (一)结合地区实际,紧扣经济发展,制定民族人才培养计划。

  一是提高做好民族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带头转变观念,加强对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人才培养工作摆上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

  二是制定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民族人才的过程中,要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地的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民族干部和初、中、高级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使人才培养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民族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措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步伐,为民族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公务员招考、优秀人才对口支援、高考及就业等优惠政策,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增强民族地区对人才的政策吸引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培育质量,培养高质优秀民族人才。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人才培养工作投入,多方筹建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多元投资机制,如创办民办学校、企业职业院校等。针对民族干部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组织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等单位,有计划地调整设置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增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学科,有计划的选送优秀民族干部和技能人才进行短期培训,培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才。同时,在增加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改变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大力提高教育“软件”的质量,留住并且吸引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到民族地区执教,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加强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民族人才队伍素质。以民族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和新进班子成员为重点,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专家产业基地等,实施“人才+项目”对接模式,培育一定数量的人才小高地。通过委托办学方式,培养民族地区急需而无法引进或关键岗位不能引进的人才。加快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民族人才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高民族人才队伍素质。特别是大多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一般以农业经济为主,应根据实际,着重开发比较优势资源,在人才使用上以初、中级为主,高级人才为辅,高级“尖端”人才在这些地方尚无用武之地,往往造成浪费,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初、中级人才。

  三是抓好实践锻炼,切实增强民族人才应用能力。把握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类经营型、管理型、科技型人才到农村和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努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把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民族干部放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锻炼,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民族人才到艰苦恶劣环境,到矛盾复杂、困难多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开展民族地区之间干部交流,扩大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干部的交流力度,通过多方面、多层次交流,培养出更多的民族优秀人才。

  (三)营造良好环境,完善用人机制,稳定现有民族人才队伍。

  一是创新民族人才管理模式。探索“固定控制型”向“指导激励型”转变的人才管理模式,打破人才的部门、地域、所有制限制,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选拔优秀民族干部到贫困乡镇、重点改制企业挂职任职,使民族人才结构、分布同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相配套。把在基层一线、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实践的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并在职称评定、政治待遇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引入新型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人才贡献与收入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推动知识、智力、技术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体现人才的能力价值、知识分量、工作成绩,真正使人才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多劳多得,才有所值。

  二是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民族地区仅用高薪、优厚待遇留住人才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作到的。因此,既要注重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更要注重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切实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千方百计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方面下功夫,急人才之所急、想人才之所想、帮人才之所需,努力给各类民族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营造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减少不正常的外流,缓解民族地区人才流失严重问题。

  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广干部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和竞争上岗等工作经验,深化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和辞职等制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体现公正。加大民族干部选拔力度,使优秀民族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优胜劣汰。改革现行职称评聘制度,把学历、资历同考试考核、业绩贡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称这一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加速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使用效应,为优秀民族人才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多种机会,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干部和人才队伍。

  (长阳县人事局   张鹏)


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文章内容时效、真实性负责

















2023-09-22 10:33:57重新编辑
深圳福永镇107国道东侧(兴益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桥头万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海科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下十围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和平莱福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建安路安浩瑞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新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富桥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富桥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三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第一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第六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和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同富裕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天汇工业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国际机场骏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和村同福湾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白石厦东区农电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峻丰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塘尾富源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翠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华伦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新和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新塘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怀德第五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永镇三星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福星村工业区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沙井新发工业区老王派遣公司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人力资讯TOP500 网站地图 临时工招聘信息兼职招聘信息

劳务派遣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公司 深圳临时工派遣中介 2
  1. 市区城市网格化医联体座谈会召开
  2. 莱山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主体责任
  3. 芝罘区召开红十字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议
  4. 全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座谈会召开
  5. 就业帮扶同心圆梦莱山区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
  6. 烟台将新建筹集保障房800套改造棚户区8000户
  7. 解甲庄街道关于停止正月十五祭祀活动的一封信
  8. 区农普办多措并举抓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宣传工作
  9. 区住建局全力推进10个教育项目建设
  10. 筑牢防线守住底线——黄海路街道开展起底式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11. 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加大困难帮扶力度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12. 区委编办三举措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法制化水平
  13. 关注招127人烟台这些事业单位招聘啦快看看你合适吗
  14. 抓招商引项目促发展
  15. 倡导绿色消费世界环境日环保局走进佳世客
  16. 区卫计局开展六联六促情系姜家爱心助力活动
  17. 区检察院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8. 黄海路街道成立红心服务联盟
  19. 区委老干部局开展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
  20. 芝罘区渔业技术推广站基层渔技推广夏季行动圆满结束
  21. 为前来办事的群众送去三温暖
  22. 闻涛山庄社区开展老年人居家急救知识培训
  23. 滨海路街道1N解锁辖区居民幸福N次方
  24. 牟平区举行医疗乱象整治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启动仪式
  25. 莱山区解甲庄中学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
  26. 我区龙泉镇及6个村获省森林乡镇和村居称号
  27. 我区收看全国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电视会
  28. 创城路上整合力量改造升级滨海庆祥农贸市场的变形记
  29. 市民文明巡访员巡出文明新气象
  30. 只楚园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31. 解甲庄街道积极稳妥开展三普摸底核查工作
  32. 以服务真心让群众暖心
  33. 通伸街道加强年前作风纪律建设
  34. 莱山区民政局组织开展全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知识大培训
  35. 烟台芝罘医院召开患者服务满意度第三方评价工作报告解读会
  36. 以基地建设为枢纽让健康教育常青——山东省首批健康教育基地芝罘区榜上有名
  37. 全国首批爱山东率先实现婚姻登记预约跨省通办服务
  38. 攻坚固强补弱区环卫中心全力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39. 黄海社区延伸疫情防控触角确保辖区居民安全
  40. 我区2012年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全面启动
  41. 提升改造街头游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42. 提认识强责任明举措解甲庄街道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会
  43. 滨海路街道尽心尽力确保群众安全过冬
  44. 莱山区层林尽染获全国照明行业最高奖项
  45. 莱山街道解村为建军节献礼
  46. 牟平区卫生健康局召开先进典型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大会
  47. 牟平区组织收看山东省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烟台市工作动员汇报会实况
  48. 创城路上文明无止境滨海城管中队用行动交答卷
  49. 爬坡过坎步点紧跨越发展正当时
  50.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弘扬新时代医者风采———黄务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开展学雷锋主题党日活动
  51. 解甲庄街道多措并举做好冬季护林防火工作
  52. 区退役军人局举办退役不褪色返乡立新功退役军人光荣返乡仪式
  53. 芝罘医院执行第二批国家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的新价格
  54. 实行一盯一式***服务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55. 黄海路小学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56. 芝罘岛街道开展春节前烟花爆竹联合执法检查
  57. 我区打造高标准绿化工程
  58. 省乡村振兴服务队搭台莱山院格庄街道举行农产品推介会优质农产品成赛会抢手货
  59. 区工信局三举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60. 党员干部参观军旅画家书画展
  61. 大规格彩叶花灌木为现代莱山增添魅力
  62.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到解甲庄街道调研
  63. 家门口寻找诗和远方
  64. 牟平区卫生健康监督所举办党史专题讲座
  65. 牟平区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动工作协调会议
  66. 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登2020年全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百强榜
  67. 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热心公益捐款捐物
  68. 烟台芝罘医院党委到烟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主题党日
  69. 莱山街道开展廉政专题教育打造强有力基层班子
  70. 感受靓丽警色拉近警民距离
  71. 区住建局正风肃纪确保国庆中秋清廉过节
  72. 学党史办实事健康查体暖人心优质服务在路上
  73. 芝罘区推动全区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74. 我市召开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暨讲烟台故事建文明城市活动总结会
  75. 学党史办实事开展基层文化辅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1年莱山区第一期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圆满结束
  76. 讲纪律严作风守底线区政府办公室召开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77. 烟台首批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78. 东山街道冬储菜临时销售点连设4年
  79. 把好三个关口确保数据质量
  80. 黄海路街道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工作会议
  81. 院格庄街道扎实做好防范化解一氧化碳中毒和安全生产排查工作
  82. 文化街道中心小学开展花样体能训练
  83. 高温天气背汗湿如泼
  84. 莱山区住建局再加压再发力纵深推进扬尘治理创新工作
  85. 康石医药成立全区首家省级动物实验室
  86. 杰瑞为山西瓦斯气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提供的发电机组顺利投产
  87. 区关工委助学团探望帮扶两名贫困学生
  88. 芝罘岛街道加强企业管控落实一企一档
  89. 初家街道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90. 区商务局参加科信贷培训会
  91. 港城中学开展线上家庭教育讲座
  92. 区委中心组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三专题第一次学习研讨
  93. 区环保局以党务政务公开提升便民为民服务水平
  94. 区文新局学习省委问责条例实施办法
  95. 省委副书记龚正来我区调研
  96. 荐读人生不必纠结想开便是晴天
  97. 区商务局组织企业参加走出去企业专题云培训
  98. 办事处来修路居民乐开花
  99.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森到莱山视察教育工作
  100. 莱山经济开发区学习贯彻全市作风建设推进会议精神